特米网 > 健康 >
艾灸是中医中较为容易见到的医疗办法,次奥洋正确的艾灸办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并且还具备非常好的养生效果,那样实用容易见到病艾灸疗法?艾灸能治疗什么病?艾灸的办法有不少,好用的办法也有不少,下面就来详细了诶一些艾灸办法吧。
1、艾灸治疗头痛
(1)头痛症状表现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随着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表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时发时止,主要有肝阳头痛,表现为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肾虚头痛,男士有遗精,女人有带下,舌红,少苔等表现;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心慌,舌质淡。
(2)艾灸穴位
百会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百会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可以视,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太冲穴:坐落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效果,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
(3)艾灸办法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
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天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合适治疗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使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根据先灸后背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
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天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2、艾灸治疗感冒
(1)感冒症状表现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2)艾灸穴位
风池穴:坐落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效果,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使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坐落于后背,从朝哪个方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效果,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效果,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效果,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3)艾灸办法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办法合适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后背,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此种办法适风热感冒。
3、艾灸治疗腹痛腹泻
(1)腹痛腹泻症状表现
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黄色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
(2)艾灸穴位
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效果,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
天枢穴:采取仰卧姿势,天枢穴坐落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量三指即是,艾灸该穴位具备健脾和胃,通调肠腑有哪些用途,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好的,恶心想吐等症。
关元穴:关元穴坐落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气,培肾固本等效果,主治消化不好的,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消化系统病症。
(3)艾灸办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下巨虚或天枢穴,每次10-20分钟,每天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回旋灸:选合谷,天枢,下巨虚穴,将艾条一段点燃,与穴位维持一段距离,左右来回回旋施灸,一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天一次,痊愈后即可。
4、艾灸治疗便秘
(1)便秘症状表现
每2-3天或更长期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随着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病人还随着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肛裂。
(2)艾灸穴位
中脘穴:坐落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益胃之效果,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能,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
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排毒有哪些用途,能够帮助排出体内毒素,预防便秘,维持肠道卫生。
(3)艾灸办法
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有轻微灼痛感维度,假如觉的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切成0.2-0.5厘米的薄片,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取大型或中型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2-5壮。
5、艾灸须知
艾灸前:
1、艾灸时不可受风,因此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能通风。夏季也是,不可吹电扇开空调。
2、饭后不能立刻艾灸,饭后一小时后才能灸,由于过饱不能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能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能艾灸,要维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需要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能喝冷开水,夏季也是。
3、艾灸中假如皮肤表面出现水气,是体内湿气排出。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能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立刻洗澡。道理同上。通常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假如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猜你喜欢
- 2024-02-28 饭后乞丐蹲可以养胃吗 饭后干什么可以养胃
- 2024-02-25 按摩什么穴位可提高欲望 按摩真的可以提高欲望吗
- 2024-02-20 艾灸涌泉穴有哪些好处
- 2024-02-20 女性灸艾灸有哪些好处
- 2024-02-20 涌泉穴位地方图
- 2024-02-19 胃痛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胃痛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 2024-02-18 吃药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吃药有什么忌讳
- 2024-02-17 缓解痛经的最快办法 痛经如何迅速止痛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