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科技 >
“微信二维码非常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测试可以剧透IQ”“新能源汽车辐射非常强”……这类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不是还在深信不疑?
12月29日,北京科协、北京委网信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邀请专家为公众梳理并粉碎过去十年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的十大“科学”流言,帮助公众是非分明。
活动通过实验剖析、道具演示、虚拟技术、采访互动等多样化呈现方法,突出了有关科学原理的趣味性、科学办法的实用性,也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流言榜自2014年1月开始,每月进行科学类辟谣榜单的发布,准时回话社会热门及公众关切问题,到今天累计发布1141条。辟谣内容涉及科技前沿、时事热门、航空航天、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等多个范围,为帮助公众知道事实真相、提高社会科学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打造清朗互联网空间发挥了独特用途。
“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十大“科学”流言
01
流言
据不完全统计,微信二维码天天的全球用量高达100多亿。所以,微信二维码非常快就会被用完。
真相
微信二维码不会用尽。
以平常用的微信付款码为例:这个微信二维码矩阵中有25×25即625个小方块,除去一些定位、纠错等功能的方块,还剩478个方块,每一个方块有黑白两种颜色,即可以组成2478个不一样的微信二维码。理论上,在固定地区内排列组合黑白方块的变化是有限的,当存储的数据超越了容量限制时,微信二维码就会被用完。然而,在实质应用中,微信二维码的容量一般是很大的,远远超越大家一般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微信二维码有两个核心特征,一个是实时特质,一个是时空特质。第一,微信二维码的服务多数是当地化的;第二,用的微信二维码本身的服务具备时效性,已经过期的微信二维码之后可以重复用。
但归根结底,大家需要意识到:微信二维码被替代是一个势必。在技术的世界里,微信二维码只不过一个阶段性过渡,有一天微信二维码退出人类视线不是由于数目不足,而是被更高阶的服务替代,就像微信二维码替代了刷卡服务一样。
微信二维码就像取名,通过排列组合大家可以计算出来数目,但伴随IOT物联网的深入,还有图像、手机、摄像头、蓝牙等标识,将来需要用更内原生的方法跟数字世界交流——就是量子技术。
拿格林威治标按时间来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或者说在铁路出现之前,人类无需标按时间,看一看太阳就了解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了,毕竟走路能到达的范围终归有限,大家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标按时间对他们没影响。
但铁路的出现,大大扩大了人类的存活半径,“时差”这个定义就变的要紧了,这个时候就需要量子技术生产“真随机”来替代传承操作系统提供的“伪随机”,确保“类微信二维码标识”的绝对唯一性,拥抱万物智能的年代。
所以,大家根本无需担忧微信二维码非常快会被用完,也要认知到微信二维码被替代将是势必。
02
流言
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就可以用基因技术剖析IQ、情商等指标,评判孩子将来能否成才。
真相
天分有非常多种,但现在没靠谱研究和文献证明天分与人类什么特定的基因有关。因此,如此的测试没科学依据。
从科学本身来讲,基因决定性状只不过一个基本的定义,但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一个人带有与某个性状有关的基因位点,但这个基因位点可能与另外不少其他的基因位点的存在、表达相互用途,这种基因之间相互用途的调控互联网很复杂,遭到诸如环境原因、基因甲基化等影响,现在这类调控互联网是没研究透彻的。即使用很科学严谨的办法,测试基因进行关联疾病预测,也非常难做到100%的准确,测试机构说的位点与天分关联的准确率能达到99.7%,是没依据的。
03
流言
保鲜膜是塑料的一种,假如包裹着食物进行加热,会向食物中释放致癌物质,引发各种癌症。
真相
该说法不准确。保鲜膜有多种,大伙对保鲜膜“致癌性”担心主要针对聚氯乙烯(PVC)类保鲜膜。”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 酯(DEHP)作为聚氯乙烯(PVC)等塑料制品的增塑剂,可增加塑料的弹性和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含有DEHP增塑剂的PVC保鲜膜,假如使用方法不对,确实存在肯定风险。
那样,PVC保鲜膜的风险有多大呢?现在的研究显示,DEHP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潜在影响有限,这类研究多是在远高于日常暴露量的状况下进行的。大家在实质日常接触到的DEHP浓度一般远低于致使健康问题的剂量。因此,只须DEHP的用法符合有关需要,合理用就不需要过度担心。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用同一张保鲜膜多次覆盖食物。另外,必须要通过合法渠道购买保鲜膜商品,千万不要由于贪小实惠买到不合格商品。当然,出于环保的角度,建议大伙尽可能降低用一次性塑料商品。
04
流言
新能源汽车的辐射非常强,长期开这种车会致使癌症。
真相
该说法没科学依据。
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需要,任何汽车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即对电子商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依据国家标准GB8702和GBT37130的限制规定,根据平时标准频率50Hz计算,公众环境磁感应强度的安全限值是100微特斯拉,磁场强度安全指标为80安培/米,而新能源汽车的磁感应强度<1微特斯拉,磁场强度<0.8安培/米,控制在国标的百分之一以内,用户不需要担忧。
除此之外,依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公司(中国汽研)在行业技术研讨会上推荐的信息,2019年-2023年共评测了92款主流车型,其中电动车平均得分均高于燃油车,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只须经过合理好的设计,电磁辐射可以比燃油车更低。
05
流言
近年来,老年人“吊颈健身”走红互联网。只须将头吊在树上,身体跟随绳索摇晃摆动,常常训练就能治疗颈椎病。
真相
“吊颈健身”虽然参考的是临床上的牵引原理,但自己盲目操作并不可取。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的颈椎疾患,而且人体是有肯定生理曲度的,盲目“吊颈”不只不可以健身,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可能损伤神经和脊髓,紧急的会致使高位截瘫,甚至致命。
除去“吊颈”健身,还有不少五花八门的“健身”方法,譬如头朝地、撞树、在单双杠上“飞旋”等,其中有的“健身”违反人类生理结构,并不合适所有人。
因此,建议运动前必须要对自己身体进行合理评估,运动能力因人而异,千万不可以盲目模仿,给身体导致非必须的损伤。
06
流言
买来的螃蟹有“针眼”,怀疑是被注水、注胶或者打了开心剂。
真相
市场上螃蟹身上的小孔,并不是注水、注胶、或打开心剂导致的。螃蟹一生要蜕十几次壳,刚蜕完壳的螃蟹身体柔软,这类小孔大概是螃蟹上市前最后一次蜕壳后,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受伤,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螃蟹上市时的外壳很坚硬,要想穿透它注入液体或药物,浪费时间费力且大概率会扎破螃蟹内脏,而且因为蟹肉肉质细腻,存水率极低,实验证明一个100克的螃蟹存水量低于2克,费很多人工和时间注入体内的液体成分会非常快流出,还会带走部分组织液,致使螃蟹在短期内死亡,因此上述的注射操作对于现在常见以个数而非重量售卖活螃蟹的企业来讲得不偿失。螃蟹体内的透明胶状物质是雄性螃蟹的副性腺分泌物,俗称蟹膏,不只营养成分高而且味道鲜美,并不是外源性的胶质。
07
流言
辐照食品被放射性射线照射过,带有放射性,不可以食用。
真相
这里面说带有放射性,一般担忧两个过程会产生放射性,第一个是食品辐照过程中用放射性辐射源,这个放射性辐射源沾染到食品上致使食品有放射性;第二个是放射性辐射源发射的射线照射在食品上,使食品上产生放射性。
第一,食品辐照主要用从辐射源发出的带有肯定能量的电子或γ(伽马)射线等对食品进行照射,有效地杀灭食品中虫卵、细菌等有害物质,抑制食品发芽、腐烂等过程,达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的目的。如此大家可以了解,食品辐照有三个要点:食品、辐射源、从辐射源发射到食品上的粒子或射线。
以Co-60放射源对食品辐照为例:在辐照过程中,Co-60放射源衰变产生γ射线,γ射线照射到食品上进行辐照灭菌,这过程中Co-60这个放射性元素并没被发射到食品上,Co-60也没和食品直接接触,所以辐照食品上不会沾染Co-60,大家担忧的第一个过程是不会使食品带有放射性的。
第二个担忧,就是Co-60发出的γ射线照射到食品中,食品上是否会产生放射性?答案是不会,辐照食品是遭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机制,对辐照到食品上的射线的能量等有关参数有严格的需要,根据有关标准进行食品辐照,就像平常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把被子拿出来晾晒杀螨灭菌等道理是类似的,晒被子过程中,太阳就像个辐射源,发射了光(起用途的主如果紫外线),照射到被子上,给被子杀菌,但被子上并不会留下紫外线,被子也不会向外发射紫外线。所以结论就是辐照食品不会产生放射性。
08
流言
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风险非常大!
真相
5G比4G更快,靠的是更大的带宽和更一流的通信技术,而不是提升发射功率。就好比为了提升公路运输量,而扩展多个车道和使用更一流的交通规则一样。由于与人体距离是什么原因,5G基站对人体的辐射强度远远低于手机。大家距离5G基站越近,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功率就会越低,通话和上网成效越好,人体所遭到的辐射就越少。所以,距离基站近,大家遭到的辐射反而会低。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每时每刻不在产生辐射。在日常,无线电台、微波炉、电脑、电视机、吹风机、收音机等和大家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电也会产生辐射。电吹风、电磁炉、无线路由器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值,都比5G基站的辐射值大得多。根据公众电磁辐射限值国家标准,需要在手机、基站、家电的频段,辐射量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
在实质实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工程施工会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所以,通信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并不会对人体产生风险,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网盟、全球科学界的共识,不必担忧。
09
流言
“个儿大”“奇形怪状”的草莓是由于打了激素。
真相
该说法没科学依据。
草莓个儿头大小受先天遗传原因的影响,也受后天成长环境和栽培手段的影响。比如国内育种家们自主培育的“京藏香”“京泉香”等草莓品种本身就是大果型品种,天生个头儿就大,这是遗传原因决定的。成长环境也会干扰草莓个头儿大小:在低温时草莓果成长较慢,成熟需要的天数越多,果个儿就越大;而气温升高后果实成长较快,草莓的个头儿就会明显变小。再有就是科学栽培技术的影响,通过疏花疏果去掉一些小的花果,留下来的草莓果儿自然会变大。激素能调控植物开花结果、生熟衰老、休眠萌发,是一种成长调节剂。大部分状况下,草莓可以自给自足,无需打激素。可见,网传的“激素草莓分辨法”其实“离谱”。
“空心草莓”主要也是由遗传原因决定的,之所以出现空心是由于果实皮层与髓部发育不同步致使,是品种特质。另外温度、光照、肥水等不合适也会导致空心。
长相奇怪的草莓大多是由于授粉不均致使,低温寡照时蜜蜂的活动降低,会干扰授粉,长出奇怪的草莓是非常正常的事。
10
流言
保质期较长的食物,一定是添加了更多的防腐剂。
真相
保质期是针对预包装食品来讲的,食品保质期的长短跟食品本身的特质、杀菌工艺、包装形式有关。譬如像醋、酒精类商品,保质期是比较长的,由于这种食品本身就有抑制微生物成长有哪些用途。
拿大伙常喝的牛奶为例,有的牛奶类商品保质期较长,这是因为此类牛奶制品采取高温灭菌和真空包装的方法,隔绝了氧气。还有一类是使用巴氏杀菌的加工工艺,这种牛奶在低温冷藏的条件下保质期非常短,只有几天时间。从食品标签上可以看到,这两类牛奶商品材料只有牛奶,没额外添加防腐剂。
总之,食品的保质期和防腐剂的添加量并非对应的。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 上一篇:科普文章|睡眠障碍不要慌 康复可以帮大忙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2-2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提出基于柔性传感器的非侵入式体感交互办法
- 2024-12-26 38位科学家联合发文,“镜像细菌”向地球生命发起“挑战”
- 2024-12-20 科学报国,开创量子科学新纪元——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薛其坤
- 2024-12-16 伪装大师·拟态章鱼 | 科学开开门
- 2024-12-13 海底又没“龙宫”,科学家为何要往深海“潜”
- 2024-12-10 探索地球深部的奥秘之旅
- 2024-12-10 当科学遇到怀疑:1970年那个"摔不碎的玻璃杯"
- 2024-12-08 浙里最科学 | 哪个说纤维只能做衣服还能做自行车和飞机!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