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沙漠里,探险家通过卫星互联网推荐壮观秀丽景色;大海上,渔民用卫星互联网查询天气预报;深山中,孩子通过卫星互联网同意远程教育……
数字年代,大家对互联网的畅想,已然从传统的高速网络转向了空地一体的卫星网络。12月16日,国网(GW)星座首组网络低轨卫星成功入轨。这是继千帆星座后,国内卫星网络建设迈出的坚实一步。
“卫星星座,一般是指一组在地球低轨道协同工作的卫星系统。”时空道宇卫星制造业务负责人刘勇说,卫星星座中的每颗卫星各自负责地球上特定部分地区的覆盖任务,当某颗卫星驶离其负责地区时,会有另一颗卫星准时接替,以确保服务的全覆盖和连续性。
卫星网络就是以卫星星座作为“空中基站”,在太空构建的通信互联网。“传统的地面通信互联网在偏远区域、海洋、空中等地区存在信号盲点,卫星网络可以突破地理限制,真的达成互联网的全球覆盖。”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说。
假如把传统网络比作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虽四通八达但也会受地形限制。卫星网络则更像是由空中翱翔的“飞鸟”编织出的一张巨大互联网,这类“飞鸟”就是一个一个的低轨道卫星,完全不受地形限制,无论高山还是大洋深处都能轻松触达。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是由于,低轨卫星多在距离地球1000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行,信号传输延迟更低,且整体传输效率和时延甚至要比地面的光纤还要好。而通过与现有5G和将来6G互联网的融合,更是能满足大家随时随地和优质的通信需要。
卫星网络完全打破了传统网络的地理限制,让信息传输愈加自由、便捷。“应用普及后,无论你是在高山荒漠、深海远洋,还是在飞机、轮船上,只须抬头看看天空,势必能找到是你的那只‘飞鸟’。”陈志刚说。
现在,全球范围内包含Space X的“星链”、国内的千帆星座、国网星座、吉利星座等,均使用了发射和运营本钱更低的低轨卫星组网。其中,“星链”在轨运行卫星数目达到7000颗,可为100多个国家的约500万用户提供卫星网络服务。国内的千帆星座、国网星座均已启动了组网站建设设,时空道宇规划建设的吉利星座,则已完成3个轨道面30颗卫星的部署,达成了24小时全球90%地区覆盖,可为用户提供中低速卫星通信服务。
“卫星星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要考虑星座规模大小、服务能力、技术的靠谱性和达成的周期,同时也要考虑商业应用落地和市场需要。”刘勇觉得,伴随卫星星座建设的提速,这类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卫星网络也将渐渐进入大家的平时生活。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注意:封面图片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 上一篇:航天员叶光富累计飞行时间突破1年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2-26 航天员叶光富累计飞行时间突破1年
- 2024-11-26 太空垃圾日益增多,大家该怎么样应付
- 2024-11-15 海洋观测新篇章—海洋盐度探测卫星
- 2024-10-29 神舟十九发射在即,这儿有一份发射观看说明书请查收
- 2024-09-26 月球上能上网吗能种菜吗最新回话!
- 2024-09-25 力箭一号“一箭五星”发射成功!为什么卫星要发射到晨昏轨道
- 2024-09-10 飞船回来了,人还在天上!“常驻”宇航员要面临什么挑战
- 2024-08-15 卫星报废后,碎片将何去何从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