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宇航员被困在太空?!
搭载他们的飞船却回来了……
到底咋的了?
据央视新闻推广客户端消息,美国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当地时间9月7日在地球着陆,标志着该飞船初次载人试飞任务结束。出于安全考虑,飞船送上太空的两名宇航员没能随之返航,原定“出差”8天,目前要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约8个月,
“星际客机”6日脱离国际空间站,经过大约6小时飞行,顺利完成脱轨操作,再入地球大方层,于美国东部时间7日凌晨(北京时间7日中午),降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太空港区域。
▲“星际客机”飞船(央视新闻推广客户端报道配图)
在飞船着陆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举行媒体发布会。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商业载人项目负责人斯蒂克在媒体发布会上称,虽然“星际客机”安全返航,但不让两名宇航员搭乘这艘飞船返回是“正确的决定”。
▲巴里·威尔莫尔(左)和苏尼·威廉姆斯(右)被困在空间站
这两名不小心“出长差”的是美国NASA宇航员苏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和巴里·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
他们6月6日搭乘波音企业的“星际客机”飞船升空的时候,本来只计划在国际空间站(ISS)待8天,实行相应的太空任务。但目前,不能已延长几十天后,可能还要继续被迫滞留,一直待到2025年!
由于他们搭乘的“星际客机”飞船的几个推进器,在前往空间站途中出了问题。
被困太空的宇航员会迎来什么挑战?
有些朋友会觉着在空间站里面赏析太阳系美景,与在零重力状况下飘来飘去,也是种很好的生活体验。但事实上,苏尼·威廉姆斯和布奇·威尔莫尔这两位宇航员可要面临更长期的太空考验了。
虽然太空景色美不胜收,但国际空间站可不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空间狭小、失重环境等,让滞留的每一天,都困难,这也叫人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考验1、“电话亭”大小的睡眠舱
在地球上,睡觉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但在失重的太空中,躺下或是把头靠在枕头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的主要睡眠区坐落于空间站的“和谐”舱,每一个睡眠舱就好似一个电话亭大小。
宇航员没法像大家一样,四仰八叉地舒服躺在床上,他们要用睡袋把自己固定在舱内,由于在狭小的舱内漂浮,比较容易碰撞到各类仪器设施,发生危险。
考验2、有点复杂的上卫生间
在国际空间站上,上卫生间被戏称为“轨道卫生间”。
与地球上的卫生间不同,太空上的卫生间分为固体和液体废物两个容器。宇航员用一个带漏斗的管子来采集尿液,而固体废物则通过一个带盖的小孔和风扇吸力来处置。
尽管这个系统安全卫生,但用起来需要一些训练,不然或许会有点尴尬的“混乱”。而且,这种需要抽吸的精细过程,叫人非常不舒服。
一旦宇航员上完卫生间,粪便会被吸入垃圾袋中,在那里被脱水和压缩处置,这类袋子有时会被送回地球进行研究,但一般会在大方中燃烧。尿液通过空间站的水收购系统,被转化回可用的水。
考验3、太空洗澡,基本靠“擦”
在太空中,洗澡是不可能的。
由于没重力,水的表面张力使它像一种粘稠的团块,形成大的漂浮球体,附着在附近的表面上。宇航员只能天天用湿毛巾擦洗两次,并用无水洗发露清洗头发。
由于应该注意预防牙膏泡沫和水珠,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四处漂浮,而漂浮的废水对电子设施有危险,航天员在太空刷完牙后要将牙膏沫吐到纸巾上扔掉,当然,如果喜欢那些可食用的牙膏沫,也可以直接吞下。
考验4、叫人难受的“太空晕”
与地球不同,国际空间站和太空飞船中的重力很微弱。由此产生的症状包含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称为“太空晕”。在地球上,大家身体的平衡遭到重力非常大的影响。耳朵深处有一个小但要紧的平衡器官,称为“前庭”。这个器官将身体遭到的重力和加速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发送到大脑。
在地球上,大脑一直接收来自这里的重力信息,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在重力很微弱的太空中,来自前庭器官的信息发生变化,致使大脑混乱,从而引发太空晕。然而,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在太空停留几天后,太空晕会渐渐减轻。太空晕的紧急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人不会出现太空晕。除此之外,回到地球后,遭到地球重力影响,也会出现类似太空晕的“重力晕”症状。
考验5、在太空中面部浮肿是常有些事情
在太空中,脸部水肿非常容易见到。在地球上,人类不会漂浮是由于遭到重力的牵引。事实上,在地球上,像血液等体液流动也遭到重力的影响,更多移向身体的下半部分。当到达太空时,因为重力减小,体液会积聚在上半身,致使脸部水肿。因为这种影响,鼻腔粘膜也会肿胀,因此宇航员常常出现“鼻塞”的状况。
在太空逗留一段时间后,体液平衡会恢复,一般几周内脸部水肿会消失。
相反,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他们常常出现头晕(直立性低血压)。在太空中,因为可以用较小的力量将血液送出,心脏肌肉会退化,回到地球后,因为地球上的重力比太空大,心脏向头部输送血液变得困难,引起头晕。
考验6、骨骼和肌肉力量变弱
长期在太空中停留会致使骨骼和肌肉退化。在地球上,因为遭到重力用途,大家不断用腿部和腰部的肌肉和骨骼来抵抗这种力量。在重力很微弱的太空中,即便不需要两条腿站立,也能维持姿势,移动时也无需用腿部。长期在太空中滞留会致使肌肉力量减弱,骨量降低。因此,科学家正在研究预防宇航员的骨量降低的药物。除此之外,为了预防宇航员的肌肉和骨骼变弱,他们需要在国际空间站逗留期间天天进行约2小时的运动。
考验7、在狭小空间中生活带来的重压
相比于过去的太空船,国际空间站(ISS)的居住空间已经扩大不少。然而,与地面生活相比,活动范围仍然很有限。长期在狭小空间中与其他宇航员一同生活和工作数月,或许会在自己都未知道的状况下积累重压。ISS上的宇航员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每个国家,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也会致使重压。为减轻宇航员的重压,他们在太空中也努力打造与家人、朋友交流的环境,同时丰富太空食品的类型。
两位宇航员什么时间能回地球?
“星际客机”载人航天计划进展不顺,在多次推迟后于6月5日初次载人试飞,携两名美国宇航员升空,6月6日飞抵国际空间站。“星际客机”原定6月14日返回地球,但因推进器问题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最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决定让“星际客机”9月6日不载人返回,两名宇航员将于明年2月改乘埃隆·埃隆马斯克名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返回。
“龙”飞船按计划不早于9月24日发射,搭载的宇航员将从刚开始的4人减至2人,以便给两名滞留太空的宇航员留出地方。
彭博社评论,美国航天局认定埃隆马斯克的飞船更安全,让波音遭遇耻辱挫折。
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大力进步商业载人航天。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014年从美国航天局获得载人飞船项目合同,分别建造“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和载人版“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据美联社报道,美国航天局的目的是在2030年国际空间站脱轨收购前,让波音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轮流、以一年一次的频率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
“龙”飞船2020年完成初次载人试飞,迄今已实行9次常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运送数十名宇航员。而“星际客机”飞船项目屡屡遇挫,进度已比计划延误7年。美国航天局原计划在“星际客机”此次任务结束后,对其实行常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按期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进行最后认证。
对于是不是允许“星际客机”定于明年8月搭载宇航员第三试飞,斯蒂克说,现在谈论这一话题为时过早,美国航天局需要时间剖析数据,评估需要对“星际客机”的设计和飞行方法做什么改变。
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推广客户端、中科院物理所、“少年听世界”公众号等
编辑:段大卫
- 上一篇:加息加薪之下的日本普通工薪族,有什么不同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8-15 卫星报废后,碎片将何去何从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