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健康 >

“太极十年不外出”,表示练成太极拳非常费功夫。社会上,所以出现很多外形酷似“太极”的操练,就是由于练太极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经过明师指导和自己努力可以渐渐学会内在,使外形与内劲相合,过渡到拥有养身和技击能力的太极拳。
当然,起始就有条件按规范练习,成效最好。作为大众健身训练的“太极操”亦无可非议,绝不可忽略这种普及的意义。我这次在讲学,路上常常看到,各家的院落里安装了篮球架。这使我想到,的篮球称雄世界和全民普及是分不开的,每一个打球的人未必都遭到专业练习,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造就了总体的高水平,这是篮球运动领先世界的基础。
在国内,大部分太极喜好者,都有一段认真好好学习的过程,苦于得不到真传。这不必失望,只须你按太极要点,做到了放松身心,肢体流畅地运行,即便,练成舞蹈形式,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好影响,虽然,这与太极功夫有本质不同,但这种运动方法在健身强体方面与“正式太极”有着“异功同曲”之妙,其普及的意义功不可没。
1、太极拳与社会有关联
打太极拳第一要放松心理,再将四肢百骸放松,内气方能在体内通畅运行。放松的首要条件是心要静得下来,排除杂念,才能进入练功状况。人在现实生活里,没绝对的超脱,物质世界,要解决衣、食、住、行,在没超常的困扰时,才能一心一意练拳。因此,只有把世事处置得当,才能练太极拳。反而言之,“太极”练出来的思维方法应付世事,会处置得游刃有余,别开生面。
1、“太极”的处世之道
为人世故,处事圆滑,对应该干的事毫不负责,互相推诿,明哲保身,常被比作“打太极”。外观太极推手,可以说比喻得惟妙惟肖,但实质状况大相径庭。
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道法自然、无为而为……”的理论,太极拳运动体现了国“道家”的思想,在自然运行中,达到了塑身养性的成效。太极推手是提升和检验太极功夫的一种方法。他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与他们接触中,摸清他力的动态,据其变化而做出相对的反应;顺其势,借其力,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洒脱自如地将他们放出。这种将他们的力“掐”得很精确,并要在瞬间做出适合的反应,是需要经过多年认真刻苦练习得来的;需要劳其筋骨,开启智慧,产生顿悟才能得到。
“太极”讲究虚实转换,借助阴阳变化使身体不偏不倚,“中正安舒”,达到重心的稳定和运动中的平衡。这是太极的基本功,也是“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高手与人过招,外柔内刚,在接触中摸清他们动向,做到不顶不丢,无过无不及,进退有空间,这是太极实战可以解决各种攻击的方法。如此功夫练到身上后,即便遇见忽然袭击也可以从容面对,左右逢源,应付自如,立于不败之地。这好比开车,在运行中,当察看到前方出现弯路,要转动方向盘,当令“回正”,保证车与运行路线一致。这样来看,驾驶员预见路况的必要性,有丰富的经验做出下意识正确操作,是行车安全的保证。小白驾驶,当发现前方状况,方向盘运用不当,车就会跑偏,再向回“打轮”抢救,总是形成“画龙”,这种左右晃动的行驶在公路上,极容易导致事故。以此类推,人类要想在客观世界里纵横驰骋,需要先学会实质境况的变化规律,依据变化随时调整办法,才能畅通无阻。
长期在“太极”意识支配下运动,练就出来的观念,对待事物不会偏激,任何事以不失公正为原则。做事好似练太极,第一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明辨是非,第二,再研究接人待物的办法,高水准的思路及丰富的阅历对于处置各种事务自然绰绰有余。面对面,运用太极功夫,还要有胆有识才能“与狼共武”。
2、“太极”的哲学观
太极理念来自于祖国传统文化,包含道家的思想和儒家“中庸之道”,与《易经》一脉相承。
唯物辩证法觉得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都有着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客观实质为依据,借助矛盾的正反两面的变化,达到对立的统一,促成事物的进步。
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以上描述了水的优点,其实,水也就有两面性,它即可润泽万物,也可泛滥成灾。怎么样借助已经学会的客观规律为人类服务,这是大家要面对的问题。
纵观历史,人类之船在历史的长河里曲折前进。现以大家乘木帆船航行做形象地比喻,当遇见通常风浪,船长见风使舵,保证正常运行。可是,遇见恶劣天气,桅杆折断,木船失去控制,波涛汹涌使船向右倾斜,出于自救本能,大伙都向左边靠,力争不让船向右翻倒,结果,矫枉过正,导致船又要向左翻,大伙再向左倒,如此反复进行下去,不论船向过左或过右倾斜都有些危险。只有在船长统一指挥下,依据船的倾斜的趋势,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计划,合理布局,大伙各尽所能,按需要稳住前、后、左、中、右,不擅自行动,当船体出现侧斜时,相应调整在船内左右两侧的职员地方,使船身倾斜度比与波峰值相对称,力争船的动态平衡,大伙齐心合力,才能共度难关。
“水可浮舟,也可覆舟,”正确的航行,才能确保安全。为了应对,盲目行动,以对立的倾向来回替代,不论出现哪一侧的极端倾向,都会致使翻船。漠视人类之舟的沉浮是不知道它与大家每一个人息息有关,不是所有些事情都可以从头再来,社会进步只有豪迈的气概是没办法达成的。关爱生命,造福人类,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太极意识
感悟太极:周而复始地训练同一套路拳,伴随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不断提升,无声无息中内功日渐发生变化,由形似到神形俱备,由量变到质变,这个跨越,妙不可言。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让主观意识符合客观世界的变化,所付诸的行动才能成功。没千篇一律的事物,只有转不过来的脑筋。执着的精神加以正确的办法才会有所造就。
“道可道,很道。”可以说出的道,并非永恒的道,道是变化无端的,绝对不变的方针是没有的;因此,同一种模式在不一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成效是不同的。把某个阶段正确的方法,奉为真理,循规蹈矩,到另一个阶段就可能成为错误的行动。
因为人类生命有限,宇宙无限,虽然不断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探寻合适的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但无穷无尽的变数常常决定着人类的命,这种不期而至的情况,大家常常可以感觉到,却无以言表。中国古人把世界万象经过总结,描绘成“太极图”,示意其运行法则。开启这扇大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大“道”好像“虚无缥缈”,又确实存在,这正是“太极”奥妙所在。
信仰可以成为精神支柱,是无形的,却可产生极其巨大有哪些用途。大家可以为它在所不辞,甚至献出生命,这就是精神转变为物质,无形化作有形的典例。
大道无形。道济身,无为而无所不为。顾新法写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
- 上一篇:太极拳真论
- 下一篇:粽子吃多了会如何 粽子吃多了有哪些风险
猜你喜欢
- 2024-02-20 不要遗弃太极拳的核心宝贝“心静”-魏坤梁
- 2024-02-20 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 2024-02-20 太极拳如何才算打好了-马权友
- 2024-02-20 太极拳推手对身法的需要
- 2024-02-19 太极拳的“内传小架”与“外传大架”
- 2024-02-19 杨式太极拳怎么样发力吐劲
- 2024-02-19 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效果-顾树屏
- 2024-02-19 太极拳的精华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