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教育 >

廊坊4.2级地震,为什么别人被晃醒,我却睡得很香?!

www.sheijiao.com 2025-03-27 16:36 教育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今日1时2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6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今日1时25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57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图片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对于此次廊坊地震,不少京津冀地区的网友表示自己在睡梦中被震感惊醒,或是被手机发出的地震预警唤醒,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并没有感觉到强烈的震感,这是咋回事呢?

图片

图片

为啥人们的震感会不同?

为什么同一区域内,有人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震动,而有人却毫无察觉呢?

震感是指地震发生时,人们感受到的地面震动或摇晃的感觉。震感的强弱因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地质环境等因素而异,同时也受到个人体质和所在位置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震感有轻微、强烈、特强三类:

01轻微震感

主要特征是:室内人员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摆动,器皿作响。相当于烈度Ⅲ、IⅣV度。

02强烈震感

主要特征是:感觉剧烈地晃动,站立不稳,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桌子振动和移动,桌子上的器物的移动或掉落。相当于烈度V、VI、VII度。

03特强震感

主要特征是:感觉到摇摆颠簸,行走困难,行动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有时还会观察到难以想象的现象,如强烈的地声、怪异的地光、难闻的地气等。相当于烈度VⅢ度以上。

“不一样的”震感与这些因素有关

地震参数:震感的“幕后黑手”

地震本身的一些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和震中距)在震感中发挥主要作用。一般来说,同样的位置,如果震级一样,震源越浅,震感越强;震源越深,震感就越弱。而震源深度一样的话,震级越大震感越强,震级小震感就弱。

地质环境:不同地貌的“震感变化”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主要的地震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够率先到达地面,它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虽然能让人感受到震动,但它对建筑物的破坏力相对较弱。

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会使地面产生水平晃动,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极强。

图片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区域地质地貌环境和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如果遇到近地表的山谷、陡崖等地形,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相关研究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后,会在某些区域形成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正相位干涉,从而增强震感;而在其他区域,波峰与波谷叠加则可能相互抵消,导致震感减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相距不远的人对同一地震的震感会有明显差异。

图片

另外,地震波在不同地质构造中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所处地域的土层软硬程度不同,所感知到的震动程度也会有差异。

不同地质构造

具体来说,地震波在深部岩石中传播时速度较快,而当它“跑”到浅层松软地层中时,波速就会减慢,同时振幅增强。所以如果人处在不同类型的地表上,即使他们距地震发生地点一样,住在松软地层附近的居民,还是会比身处硬岩地区的人感受到更强烈的震动。

个人体质:不同身体的“感受差异”

与晕车、晕船类似,地震时,有些人也会感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这与人体的感受器官内耳前庭器有关,即由于外界环境的加速运动状态改变,刺激了内耳前庭器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应,从而引发头晕、眩晕等症状。

具体来说,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和晃动会刺激内耳的前庭系统,当这种刺激超出个体的耐受范围时,就会引发不适感。

图片

此外,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也可能对人的内耳器官产生共振效应,进一步加剧头晕和恶心的症状。

不过,每个个体的身体状态和耐受程度都不一样,因此对外界加速运动状态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些人感受到的震感就会比较强烈,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完全“无感”。

所在位置:不同空间的“震感反差”

地震时你处于什么位置?是静止还是在运动?是清醒还是熟睡?对于震感来说,一般小于3级的地震,在平地上走路的人很难感觉到,但在高楼里的人可能就有感觉。3到4级的地震,室外部分人能感觉到,高楼里的人感觉会更明显。

这是因为,低层建筑高度较低,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较小,震感就会较弱;而高层建筑由于共振效应,更容易放大地震波,导致高层居民感受到更强烈的震动。

此外,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会影响震感,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比砖木结构更容易吸收和传递地震能量,从而增强震感。

个人状态影响

个人的状态(如是否静止、是否清醒)也会影响对地震的感知。例如,在静止状态下的人比运动中的人更敏感,而在熟睡状态下的人可能无法及时感知到地震。另外,身体条件敏感的人(如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会更容易感受到地震带来的震动。

作者:蝌蚪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Tags:自然灾害地震的形成地震睡眠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多久 醛固酮 龟头 巴彦淖尔 Jingjing Qu 小麦 生产技术 池水 合练 茅庐 维生素 花盆 草缸 解析 春节 冒牌干部 香雪 无人机 全贤武 元心 九龙湖 鱼鹰 线上 伤寒 冻雨 冯小明 稻田养鱼 体力 交易 立冬 红花继木 用户 白鹿 东湖 网上 受方 教科文 罗西尼 树冠 穗怎么做好吃 消失 危朝安 乐酷网 心情 通电 不可以 吉利丁粉 民间 纤虫 头足类 柿石 益肺 黄芩用 翳膜 乔邦 排水性 柴油 五岳 海景 合同制 鱼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