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健康 >

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原则

www.fuiyx.com 2023-12-07 19:30 健康

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四句话:调整自己,捕捉,把握机会,办法适合。

调整自己。正人必先正己,打需要先正己,自己都站不中正,立轴不稳,如何去与其他人交手?先正己,使自己气定神宁,气足神完,不卑不亢,既不可轻敌,也不可畏敌,周身一体,虚实分明,稳如泰山,轻似飞鸟。兵法云:“先求不败,再求可胜,切不可心浮气躁,也不可心虚气馁。”子曰:“君子如射不中的,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诸己。”推手也一样,从外形到心意,外形上要松柔圆满,周身一体,不可有凹凸棱角亏损处,浑身处处有棚劲,也就是兵法上说的先求不败,不给他们以可乘之机。意念上要确实做到“舍己从人”,自己完全不要有主观意识,如何动,如何打都不可想。一旦有了,他们的动作与自己不合时,反应就慢半拍,就失去了先机。所以心要静,意要圆,外柔内刚,上柔下刚,从身心两方面做好调整。

捕捉则是听劲,他们刚一动,就能感觉出他的意图、大小、方向、力点、方法、真伪、虚实、变化等等,主要靠身体的接触,也靠神气的察看,接触着的身体实质就是在不断地做着交流,自己发――获得他们的反馈――剖析判断――再发出――再反馈――修正原来的判断并做出决策。手不是白白碰在一块的,推手比散打好的地方就是有身体的接触,可以大大提升采集的程度。

把握机会,要得机得势。机是时间,势是形势,缺一不可。要在他们已经发动而尚未充盈时,自己准时启动,不可犹豫。出与不出,何时出,何时忍,取决于对的判断。

最后,就是办法要适合,即要准确找出打击的办法和基本原则。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

1、手上不较劲,手要越松柔越好,发力不在手,而在下盘,在整体。手只不过一个传感器,本身不发力,而大部分人却偏偏在手上较劲,弄得上下颠倒,脚下虚浮。即便练了铁臂功,铁砂掌,脚下站不住也使不出来。孙式三拳都是上柔下刚,外柔内刚,不在手上较劲,打人是用丹田的球去撞他们的下盘,就像打克台球一样,用母球去把他们的球撞开,挫其根,但腿和身体并不挨着他,完全是意气所为。有过实搏经验的人都了解,真打起来,哪个的手快哪个占实惠,而不是力量大,你用的力气越大,手出的越慢,由于你的劲是僵的,而手越松柔甩出去的越快。出手时是不可以发力的,必须要挨到他们,把他们吃住(吃准了发力点)才能发力,这就是“软着陆”和“零距离发力”。真打与自己练拳是不同的,自己练时是根节催着梢节走,而实战是根节追着梢节走,先把梢节打到他们身上再发力。不知道这一点,上来就使劲,打不到人,自己反而消耗体能。推手也这样。手上不要用力,更不可以僵硬,一僵硬就是替人家打自己,由于高手只须摸着你的一只手就能发你,不需要非得挨到你的躯干。假若我的手是柔的。他们就找不到发力的杠杆,手一僵就等于送给人家打。

2、手要有弹性,要敏锐。也就是要滑,不可以太老实太傻。滑者,既松柔又聪明也。松柔不需要说了,聪明就是随机应变,制人而不制于人。没经验的人手都太傻,常常在那里无目的地乱动,不了解要做什么,或者被其他人携带被动,跟着其他人的步伐走。要一直使我们的手处于最舒服的地方,最可以控制的地方,最能发力的地方。能不动就不动,能小动就不大动,能进一寸就不进二寸。需知长就是短,伸出去的越长,被其他人抓住借助的可能也就越大。手的要紧用途就是传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心一念都是靠手来感觉的,所以手必须要敏锐。这种敏锐是长期反复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手不但要时刻听着他们的劲,而且还要时刻处于最好的出击地方,我心一动,就能把力发到位。即便他们脱手击打,我也能先于他到达。当然,最好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确合理地发力,这确有肯定困难程度。由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习惯最熟练的出手地方,伴随练习程度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这种地方会愈加多,胜利的把握性也就愈加大。

3、舍己从人,不是任人摆布,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发力的空间,绝不是在他们身上找。他们越是顶劲大,就越是难在他身上找。引进落空不是空他们,他不听你的,而是空自己,自己松空通了,劲就发出去了,他们也就站不住了。拳经上已经说得非常了解,“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还说“松开我劲勿使屈”,都讲的是要在近处,在自己身上找,而不是在远处,在人家身上找。佛说“舍得”。不舍便不能。佛又说:“不可妄想执著。”妄想就是主观意识太强,执著就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其他人在那里给你点劲,你偏偏就在那里跟他较劲,还谈什么“不丢不顶”?

4、化打合一。太极拳打人不是硬打硬撞,更不是反关节的擒拿,使绊子的摔跤,更不可以插裆搂脖子锁喉,那些都是打法,但不是太极拳的打法。太极拳要借势使力,以柔克刚,首要条件就是要可以化掉他们的来力。化有各种办法,但原则只有一条,把他们的力分散到全身去,无论有多大,用全身去承接消化。要做到这一点,基本功的要紧就凸显出来了。没周身一体的弹拱结构和各处关节的柔性节点是不可能做到的。化就等于各处关节的弹簧被拉开了,打就是又弹回去了,化的同时就在蓄力,化的越开,蓄的力就越大,弹回去的劲也越大。这也就是化打不可以离别的道理,没不化的打,也没不打的化,不化的打是顶,不打的化是丢。太极如水,有浮力,把他们漂起来,然后再打。

5、不靠招式打人,靠基本功和反应打人。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对阵的双方形势在不断变化,而新手总是迷信于招数,以为学的套路越多,招式越新奇,便越可以赢人,不了解套路招式只不过练习基本功用的,不是打人的。这就好象物理数学公式,都是有条件的应用,是理想状况下成立的,实质应用起来要复杂得多。拳也一样,与人交手,千变万化,哪有肯定之规,哪一招如何使用,全看具体状况,要“活学活用”,不可刻舟求剑。归根结底是基本功在起用途,尤其是桩功,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当今的人所最缺少的。只须看看《武林大会》就了解,桩功是常见的缺少,几乎是一碰就倒。很多人为了弥补下盘的不足,就拼命把式子弄低,一个大弓步跨出去,恨不能后腿都贴到地上,其实对于会打的人这毫无用处。我过去叫人把腿倚到墙根上,用大弓步站稳,照样打得两脚离地。而且,步子越大灵活性也就越差。即便脚不动,身体前后移动也非常费力,还有双重之弊。高手推手一直都是小步,步小则劲力集中,易收易放易转换重心。目前的推手比赛,以顶牛为主,这一方面与规则的不当有关,另外也与桩功常见较差有关。下盘功夫强就不怕他们顶牛,顶也把你顶出去。所谓“练拳不站桩,到死也瞎忙”。桩功好,底气就足,这也是佛所讲的“不二法门”。有了基本功,就要训练我们的意念,用意念打人,而手脚的姿势不变。只须意念变了,用途到他们身上的成效就完全不同。练拳到高级阶段,要“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他们完全无从知道,挨了打都不了解如何打的。到最后阶段,就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打人变成了本能的反应。

Tags:太极拳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进入 保鲜技术 冉莹 胃溃疡 生根剂 青稞 杉咲花 年龄 借据 东方传奇 绑线 浅海 体育 紫印 更改 母竹 佟瑞欣 控制 腺瘤 资源 神女 花束 核桃树 燕鱼 Kim SungGyu 培植物 打氧 水分 耐晒 蚂蚁 区分 夜钓 分钟 工伤保险 软桃子 老式 提高工作效率 水石 刘闻雯 料酒 大哥 及时治疗 胶质 鹦鹉鱼 点击进入 夜尿症 留养 上官怡 美国客人 整形 伤害 背竹 何美延 生菜球 趾间 麦冬性 岁寒三友 生食 刺尾鱼 刘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