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健康 >

笔者在全国各地办班讲学、授徒几十年来得知,现在训练太极拳者,每人皆知“放松”二字。譬如公园里大多数老师、教练在最初教学时,第一就需要学生要先“放松”:从身体放松、心情放松,到肌肉放松、关节放松,再到手放松、肘放松、肩放松,又到胯放松、膝放松、脚放松,真可谓从头至脚,一“松”到底!这种放松方法真的有意义吗?意义何在呢?有人说是《拳谱》、《拳论》上都讲“放松”的,所以这类人就比猫画虎,生搬硬套;也有人是根据某些拳师需要:一举手就需要全身“放松”,一点也不要用力,刚有点力就说:“错了!错了!要刚开始练功就放松,如此放松才能把功练成!诸如如此的见解和教法不少……如此就能积柔成刚吗?结果是还未成刚就先练成了“软绵人”。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说的放松的意义吧……。
本人(编者:此处当指作者之一的孙建国先生)于1972年开始学拳,从师于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师学习近20年。2008年被国家邀请参编《中国武术段位制》武术教程,依据自己几十年的全国各地的教拳及习武技巧,谈一下自己对“放松”在太极拳中的怎么看。
请大伙不要把太极拳的“拳术”当成太极“体操”,或者太极“舞蹈”来训练。“拳术”,属武术范畴,技击是武术的灵魂、而拳则是技击的灵魂。假如把“拳术”当成“体操”或者“舞蹈”来训练,那样“拳术”的灵魂也就消弭不见了。
“松”,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字,有多种引申。此处仅从词性变解决释“放松”之含义:
1、控制或注意力由紧变松而松驰,松懈或轻松;2、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3、不坚实、不结实;4、松心:为不提心、心里没牵挂;5、松散:为结构排列不紧密、不整齐;6、松气:为减少紧张用力的程度、松劲;7、松动:为连接处不结实、变得可以活动;8、松闲:为轻松清闲;9、松驰:为减低紧张程度、减小重压、不严格;10、松爽:为舒适痛快、轻松愉快等等。
以上种种讲解办法,在修炼传统武术太极拳中都是不可能应用的。
“放”的字面讲解为:1.解脱约束,得到自由,如放开。那大家讲解“放”与“松”字面的意思组合到一块也可谓:1、把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控制的部位就是有规律的运动;2、放开不坚实不结实的东西就是紧固。
本人习练传统太极拳近40年,得前辈的言传身教数年,同时也寻访过全国各地各门派太极名家数人,笔者觉得初练传统太极拳者绝对不能“放松”。
训练太极拳者应该严格认真,安安分分,一步一个脚印,练好每个动作。手、眼、身法、步,在内外三合的需要下、摆正每一动作,在基本顺随得力的状况下要把每一个关节撑开、筋骨撑劲、骨节顺随、开合有致!前辈言:“一开具开骨节都开、一合具合骨节都合、需要节节贯穿、节节串连、周身一家手脚相随。”精气神尽可到位,需要十分严格,这是一件很辛苦而又艰难的圆弧切线运动,同时也是一项优雅的古典拳术!并不是几朝几夕,轻而一举“放松”就能做到的,是师传与自己苦练汗水的结晶。
古人说:“太极十年不外出、形意一年”,“初学太极拳就像修建高楼大厦,必须要先深挖地基、打地基、再用水泥、沙石子、钢筋凝固好才能打好基础,地基越深越结实,楼房建筑的越高越结实,这来不能半点偏斜和松懈。”习拳者,就像训练太极桩功:如站无极桩、撑抱混元桩、懒扎衣桩等,要下盘稳定,中正安舒,丹田充实,形神合一。太极拳起势也尤为重要,就像学习书法,应先训练笔划,然后训练正楷,备好笔墨纸砚、身体坐正,头项正直向下沉气,握好毛笔不可松懈。起笔、落笔、运笔精气神有入纸三分之意念,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严格认真,同样不可有松懈之意!
有人曾说习武者,功夫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无论是小成还是大成,最初学拳、就致力全身“放松”的人是很难练出高功夫高境界的。以笔者十几年在全国各地的授拳经验来讲,如此的“奇人”我还未曾遇见过。假如有如此的奇人,那样大家永年广府太极宗师杨露禅祖师,他曾在河南温县学拳时还需要天天训练力举近150斤左右的石锁吗?放松如何能举起?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曾在家里备用两根3米长的铁杆练功,一根铁杆重达40斤,另一根铁杆重达80斤!据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讲;前辈需要用铁杆通杆,左右手各通出100次训练拔劲。放松怎能拿的起?放松怎能捅的出?
大家了解,赵堡太极拳有三种拳架,即中架、低架(也叫盘功架,领落架)、高架(也称代理架,内功架)。训练这三种架子,需要需要做到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立身中正,一动手脚齐到,手脚起落的方位需要准确。低架拳需要大开大合,所有动作要走圆,手、脚、肩、肘、胯、腰、膝与每个关节、各部位肌肉都要走圆,向前后退无不是圈,有平圈、立圈、斜圈与各种形状的圈,不可直来直去。高架即圈由大变小,紧小脱化,在技击上起到小圈克大圈有哪些用途。在练中架熟练的基础上,再练盘功架,最后再训练高架,也有人刚开始就学盘功的低架子。尽管三种拳架功能不同,具体学习因人而异,但训练从始至终需要走圆弧、走内外三合,也未看到需要先“放松”二字。
武氏家传太极拳同样有三种套路。
一路中捋架是初级阶段拳架。需要身法严紧、中正安舒、支撑八面逐步做到内外三合等身法要点。通常习练三年左右再练二路炮捶,二路炮捶特征是运内家拳劲路、用外家拳招法、快慢相间、连环对敌应用之拳架。三路小架是高层次功夫架,既可健身养生、又可防身技击应用。前辈谱云:“架无定架,步无定步,物我不分,犹如云雾;不学大架艺难成,不学小架心不明;大架不大,小架不小,去粗留精,奥秘成形。”前辈功夫到此高境界时才能有“松而不懈、刚而不僵、随性之妙境啊!”。
有人说《拳谱》《拳论》上著有“放松”的文字。那是由于著《拳谱》的前辈已达到上层功夫了,已达到去粗留精、奥秘成形、出神入化之境界了,才能著出“放松”二字的!大家目前人的功夫境界距离先辈功夫甚远,也能谈放松吗?
故李锦藩恩师在世时常给弟子讲:“中国古时候的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怎么样讲解都有道理。《拳谱》、《拳论》决不是让初学太极拳者能了解的,你的文化层次再高、理论常识再深,你武术功底、太极拳功夫未得到上身之境界是理解不透老前辈所著《拳谱》时的涵意的!”。当时我问恩师:“为何文化常识理论再高深的老师也理解不透《拳谱》上的内容呢?他说:“著《拳谱》的老前辈自己的功夫已是高境界的层次了,才能著出‘放松’二字。已达到学规矩、练规矩、合规矩、出规矩、化规矩、是规矩之境界了!自己已练到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种随性的程度才可谈放松。”而大家目前习练太极拳者最初学几天就要放松,怎么样长功夫?这种练只能变为太极健身操,时间久之大概演变为太极舞蹈罢了!
太极拳是阴阳对立而统一的哲学文化拳种。感悟云:“阳紧阴松,下紧上松、外紧内松、意紧形松、先紧后松易张功!先松后紧为养生!松紧结合张功快!刚柔相济最为帅”。一套拳架,两种练法、三种传法、多种说法、多种怎么看。个人体悟一个“松”字,会误导了千万个练功者,纯属个人拙见,敬请太极同仁一同研讨。
- 上一篇:粽子吃多了会如何 粽子吃多了有哪些风险
- 下一篇:黄芩的用价值
猜你喜欢
- 2024-03-09 乌军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出任驻英国大使,泽连斯基:他一个人选的
- 2024-03-06 一个月大的猫咪如何养
- 2024-03-06 月经总是推迟一个星期是否正常
- 2024-03-06 是什么使牛顿定律成立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 2024-03-05 小鸡第一个月如何养 小鸡第一个月如何养喂些什么
- 2024-03-05 微信钱转银行卡手续费如何算
- 2024-03-04 poss机的意思是啊
- 2024-03-04 “浮冰”上的帝企鹅,会是下一个“消失的它”吗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