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健康 >

太极拳,是一种形神兼备、内外兼练、文武双修的高级修炼功夫,它形之于外的功夫主如果拳架、器械、推手等,称之谓练形。它的内功,主如果炼精、炼气、炼意,调动人体潜在、尤其是大脑的功能,称之为炼神。历来太极拳家都强调行功走架用意在先。比如各家拳论云:“势势存心揆用意”,“意气君来骨肉臣”,“始而意动,继而劲动”,“气未到,而意已吞”等。由此看来,意是拳架的灵魂,而用意是对大脑意识支配能力的实质应用,用意的过程,也就是炼意炼脑的过程,它可以充实大脑的容量,训练大脑的指挥协调机能,达到健脑增智益智成效。但怎么样炼意则有一个办法和渠道问题。
当代太极拳马虹先生把陈氏太极拳的内功修炼总结为三层功夫,即炼精、炼气、炼意(神)。三步功夫中又以炼意(神)为核心。由于用意必有神,用神必有意,没意的神是茫然的,没神的意是无奈的,神和意相统一才能打出太极拳的内涵。在炼意方面,要伴随自己拳艺的逐步提升,要按部就班,层层深入,要把握三个环节,深入五个层次:
炼意的三个环节即:一松二静三集中。一松就是身心要放松,不要紧张较劲,这是炼意的首要条件;二静就是心静,要摒除所有杂念不走神;三集中就是集中精力只想拳势的动作和内涵,以一念代万念。
炼意的五个层次是:
1、遵规守矩,熟练招势,炼意炼形,意领形随。
行拳时手、眼、身法、步运行的起点、落点、路线、方位、重心等方面都要合乎拳势的规定需要。这个阶段从思想上主要想规矩,所以学拳初始阶段,要认真听、看、记,对老师讲的对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动作需要要心领神会,尽可能用形体把内在含义表达出来。如穿掌、切掌、劈掌、握拳;如提膝、出脚、铲步;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圆裆松胯;如眼看何方;如外三合等。要练熟套路,练松筋骨,上提精神,下壮腰腿,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2、精通拳理,了解阴阳,炼意明理,熟用规律。
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拳论云:“学拳须明理,理明则功进”。明理就是要了解在拳术中何谓阴,何谓阳,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相济规律。如:逢上必下,逢下必上,轻沉兼备规律;逢左必右,逢右必左,逢前必后,逢后必前的对称和谐规律;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相寓规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根互孕规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开先合,欲合先开的往复折叠规律等。运用这类规律性的东西导引动作,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精研拳法,规范拳架,炼意使用方法,明招懂劲。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每一个招势都有其攻防技击含义,所以要弄清每一个招势的技击含义与它的劲别、劲源、劲点、劲路、劲力结构。其中阴阳相济是懂劲的重要。在动作上,出手投足要招法明确,气劲顺随,重心稳定,八面支撑。这个阶段可以练练推手,多和拳友交流切磋,尤其是要和比自己水平高的拳友或明师交流切磋,掌握听劲、问劲、借劲、用劲,真的把功夫练到身上,解决空架子、花架子问题。
4、腹式呼吸,丹田鼓荡,炼意行气,气劲合一。
训练由内而外的丹田劲,非顺即逆的缠丝劲,刚柔相济的韧性劲,螺旋震动的弹性劲,需要运用逆腹式呼吸法和丹田内转才能做到意气力三者协调统一,即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气按意走,劲随气行,气劲合一,以炼成太极之劲道。在行拳走架中,大小动作都要想着丹田这个“发动机”、“枢纽站”、“变压器”。
5、把握步伐,快慢相间,炼意化神,阶及神明。
太极拳要表现出行云流水,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鲜明步伐性,这是韵律,要培养内在的浩然之气,这是气势,韵律加气势才有神韵。训练太极有个逐步长进成长的过程。初级阶段时,功夫是见招用招,磕磕碰碰;后渐渐是“随曲就伸”,“化打结合”;上乘功夫是“因敌变化”,“感而应之”。炼意的更高需要是进入“阶及神明”的上乘功夫阶段。何谓“阶及神明”?“阶及”二字是对一步一个台阶按部就班的描述。“神明”是指拳技水平已臻于高度成熟的境界,它反映了在推手、交手的实战中运用技法,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无往不利,反应灵敏,随性,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高超技艺。《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其意思是,继承它会得到好处,有所收获就是人性使然,即人之本性。《系辞上》还提出“阴阳不测之谓神。”其意思是说:能预测阴阳不测的将来,就是神明了。所以追求“神明”的渠道是悟“道”,道是什么?道是规律,是法则。宇宙的所有都是阴阳变化的,阴阳变化又是有规律和遵守肯定法则的,太极拳中的阴阳变化也是这样。所以在长期的修炼中要悟“道”,也就是要认识规律,学会规律,熟练地运用规律,才能达到神明的上乘功夫。
太极功夫不可能一促而蹴,过去有“太极十年不外出”之说,过去习武者一天要练几十遍拳,大家目前只不过早晨练上几遍拳,恐怕十年也不及人家一年的功夫,所以,持之以恒,是大家修炼的唯一渠道,当然大家是以键身为主,但坚持数年必有所获,“按部就班功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所以,“神明”是大家沉迷这套拳艺的最后向往与追求。
陈鑫公在《拳论》中说:打拳“一片神行之谓景。景不离情,犹情之不离乎理相连故也。心无妙趣打拳,则打不出好景致。问何以打出好景致?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里面有情,外面有景,直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处处则柳花娇,招招则山明水秀,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往神驰,真好景致!拳景致此,可以观矣。”所以,练意的过程,就是练脑练神的过程,它可以使大家健脑、益智、增慧。所谓益智增慧,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它扩展了大家的精神境界和胸怀,改变着大家的思维方法,陶冶着大家的情操,强健着大家的体魄,使大家的生活更精彩,更丰富,更愉快。
太极拳,既表现出一种力的柔韧含蓄之美,又进发着无坚不摧的生机活力。它传递着古老文明的血脉,承载着华夏先哲的智慧结晶。它的追随者现已超越国界,全世界已有数亿人习练太极,它将成为人类普及最广的一项大运动。愿大伙与拳相伴,愉悦终生。
- 上一篇:如何提升身体素质打篮球
- 下一篇:传统医学理论对太极拳的指导性研究-李凯 郭杰
猜你喜欢
- 2024-02-20 不要遗弃太极拳的核心宝贝“心静”-魏坤梁
- 2024-02-20 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 2024-02-20 太极拳如何才算打好了-马权友
- 2024-02-20 太极拳推手对身法的需要
- 2024-02-19 太极拳的“内传小架”与“外传大架”
- 2024-02-19 杨式太极拳怎么样发力吐劲
- 2024-02-19 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效果-顾树屏
- 2024-02-19 太极拳的精华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