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健康 >

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钙,还危害心血管!肾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www.vgongju.com 2025-05-27 16:35 健康

有一种病,虽然不致命,却非常“磨人”,那就是骨折。如果是老年人骨折,危害就更大,原有的基础病加重、骨折后的并发症……不仅拉低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为了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很多朋友已经把补钙融入了日常。但是,如果你忽略了一个饮食中的小问题,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血管钙化、变硬,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过的“高磷饮食”。

“高磷饮食”

既“偷钙”,又危害血管

所谓的“高磷饮食”,通常是指磷含量较高或磷生物利用度较高的食物组合。除了一些磷含量较高的天然食物,还有一些加工食品中含有隐形磷,如用于加工肉类、碳酸饮料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盐。高磷饮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影响钙吸收

磷,是骨质形成的重要营养素,但人体骨骼中的钙、磷浓度通常维持在相对固定的比例(1.6~1.8:1)。理论上讲,食物中钙磷比例稍高更有利于钙吸收、沉积,促进骨结构形成和骨骼健康。像母乳中的钙磷比例为 2:1 ,钙吸收率就更高。如果食物中磷含量太高,就会影响钙吸收利用。一方面,血磷浓度升高会减少维生素 D₃ 合成,导致肠道钙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血磷浓度升高会激活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吸收、减少骨形成,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增加血管钙化风险

血液的高磷环境还会通过各种路径引发血管内皮炎症、降解血管弹性纤维,诱导和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使血管弹性下降。这样一来,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随之上升。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就指出,在肾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增加磷的摄入量(在控制钠摄入的情况下)会显著升高收缩压、舒张压(也就是血压会升高)[1]。

这 3 类人要格外当心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磷摄入量适宜值是 720 毫克,最多不超过 3500 毫克。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磷摄入量中位数为 941.1 毫克/天[2],已经显著高于 720 毫克/日的适宜摄入量,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磷摄入量整体充足,且有可能存在过量风险。有 3 类人要格外当心生活中的磷摄入问题:

1

肾病患者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高磷饮食的危害尤其显著——高磷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在慢性肾病治疗中常会特别强调避免高磷饮食。

2

钙摄入量长期不足人群

对于钙摄入量长期不足的朋友来说(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 800 毫克,但我国居民钙平均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一半),高磷饮食的危害会更加凸显,需要特别注意控制饮食中磷摄入量。

3

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

有心血管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朋友也要尽量避免高磷饮食。研究者发现高磷饮食对糖尿病的发生有影响,磷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2]。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普通人,通常不用太担心偶尔几餐的“高磷“摄入,因为肾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尿磷排泄来调节血磷浓度,使其维持稳定。不过,如果长期高磷饮食,一样会导致血磷升高,引发钙磷代谢紊乱、增加肾脏负担,进而影响钙吸收,增加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的风险。

控制饮食中的“磷摄入”

应该怎么吃?

可能有人会问,磷在常见食物中广泛存在,那要想避免高磷饮食,岂不是要错过很多食物、牺牲掉饮食多样化了?其实不然。不同食物虽然都含磷,但含量差异很大,而且,食物中磷的吸收率也不同。可以简单概括为:

在含磷量上,海鲜、动物肉、动物内脏、蛋类、乳类及其制品、坚果的磷含量较高,蔬菜水果的含磷量相对较低。在谷物中,全谷物和杂粮的磷含量又比精米白面高一些;

在磷吸收率上,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的磷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食物。

食物类别

代表食物

磷含量

(毫克/100克)

吸收率

海鲜

虾皮

150~700

60%

动物内脏

牛肝

蛋类

鸡蛋

100~250

40%

乳类

牛奶

蔬菜

大白菜

20~110

20%

水果

苹果

10~30

20%

谷类

莜麦面

200~300

20%

小麦粉

100~150

坚果

花生

200~1200

20%

南瓜子仁

不同食物类别的磷含量范围及吸收率。数据来自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国食物成分表》[3]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高磷饮食”的问题,可以遵循以下几个饮食原则:第一,注重新鲜蔬果和谷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第二,荤素搭配适当,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吃太多海鲜干货、动物内脏类食物。这样既能避免过高的磷含量摄入,也能避免可能带来的高脂肪、过量蛋白等问题。第三,控制对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尤其是加工肉制品。一般情况下,天然食物来源的磷不会导致磷摄入过量,但含磷添加剂或补充剂在食品工业的广泛使用,使得摄食者总磷摄入增加。不少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让产品更好吃,会用复合磷酸盐作为水分保持剂、稳定剂、抗结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等。部分可乐的磷含量也会高于其他饮料。这是因为多数可乐的酸味来自磷酸而非柠檬酸等有机酸。同时,这些加工食品中磷的吸收率很高,可高达 90% ,这使得加工食品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形磷刺客”。一个更清晰的表格送给大家做参考~

绿灯区(磷含量低、吸收率低,每日可选)

1) 新鲜蔬果:如冬瓜、胡萝卜、苹果

2)优质蛋白:如鸡蛋清、清蒸鳕鱼

黄灯区(磷含量偏高,注意控制量)

1)瘦肉:猪里脊(可以水煮弃汤,降低磷含量)

2)豆制品:北豆腐、南豆腐

3)粗粮:燕麦、黑米、玉米等

红灯区(磷含量高、吸收率高,尽量规避)

1)加工肉制品:火腿肠、培根等

2)海鲜干货:虾皮、海米等海鲜干货磷含量比新鲜海鲜更高

3)方便速食食品:可能添加了各类磷酸盐

日常食物选择参考如果你已经患有肾脏疾病或有缺钙表现,还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个烹调小妙招,来进一步降低食物中的磷含量:

1) 水煮:水煮可以去除食物中的磷,但要注意弃去煮食物的水。

2) 浸泡:来不及煮可以浸泡后倒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磷。

3) 搭配:将高磷食物与膳食纤维或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一起吃,可抑制磷吸收。

最后还要再特别强调一下,临床上的高磷血症通常多见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无法有效代谢和排泄磷,从而导致血磷水平升高。对于普通人来说,仅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磷,一般不会导致高磷血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参考文献

[1]Mohammad J, Scanni R, Bestmann L, Hulter HN, Krapf R. A Controlled Increase in Dietary Phosphate Elevates BP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J Am Soc Nephrol. 2018 Aug;29(8):2089-2098.

[2]Wu Q, Ye Z, Qin X. A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hosphorus intake and new-onset diabete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China.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3 Oct;33(10):1932-1940.

[3]杨月欣, 王光亚, 潘兴昌.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策划制作

作者|王璐 注册营养师

审核|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策划|杨雅萍

责编|杨雅萍

审校|徐来、林林

Tags:营养学蔬菜养生饮食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临床实验 沱江 肉穗 船票 膜增 广汉市 乐影网 县政府 山口 大邑 任玥 税务 Jacky Cai 东美 创意 反油 湖北省 沙锅 俞发祥 大闸蟹 丰月神 伊一 包涵 氧气 情感 丧事 丁思甜 如何拔牙 毛巾 肺热 液态水 万字旗 广州18号线 报读 无鳞鱼 成绩 吴向东 可支配收入 肥胖 杂物 何豪杰 透气性 样泻 资金 巴风特 杰伦 鹦鹉鱼 古诗 静电 白族 鱼鳔 双色 粽子 隙中 北极 黄河站 墨子 招生办公室 伸展 广温性 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