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近日,记者从之江实验室获悉,十月30日,之江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同塑造的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在中国天文掌握2024年学术年会上初次亮相,吸引了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AstroOne拥有700亿参数、320亿tokens文本语料,经过了1万道天文学测评数据集的评测,是目前天文常识能力最强的大语言模型,作为天文学的“新质生产力”,促进学科交叉、突破范围边界,探索未知范围中的未知问题,加速天文发现。
AstroOne在中国天文掌握2024年学术年会上亮相
AstroOne也可以为天文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除去迅速阅读和学习专业文献外,它可以迅速测试研究中的潜在错误、数据异常或逻辑矛盾,降低人为疏漏;能从大量文献中提取和核对信息,辅助验证假设和结果的靠谱性。同时,AstroOne还能达成跨学科常识推理与整理,帮助天文科学家突破常识边界、启发革新想法,生成富有想象力的研究假设。
国家天文台台长、党委副书记刘继峰介绍了研发AstroOne的要紧背景。他表示:“传统天文研究亟需AI技术赋能,以突破天文数据处置困境。天文学界常说‘以天之语,解物之道’,但‘天籁之声’很嘈杂,信息量巨大,处置每年产生的百PB量级天文数据是一个难点。”
“今天,计算、数据和模型三者规模的迅速增长正在推进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大家期望借用天文大模型AstroOne,帮助天文科学家和天文喜好者更好地解析天文观测数据、更高效地进行科学探索,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之江实验室“科学基座模型”科研任务总体部技术总师薛贵荣介绍道。
国家天文台和之江实验室合作签约
以开放革新推进科研范式变革智能年代,计算从辅助兴的工具变成了要紧的革新引擎,正在全方位变革科技革新的模式,计算驱动的开放革新将达成平台、数据、模型、常识的全方位共享,为科技合作与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在此背景下,之江实验室积极践行开放革新理念,全力推进与国家天文台的策略合作。今年5月起,实验室和国家天文台一同举办“天文大模型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天文班”),通过封闭式科研攻关实训,培养“人工智能+天文”复合型人才,真的用AI技术赋能天文研究。国家天文台和之江实验室合作签约天文大模型培训机构开班仪式在天文班,计算背景和天文背景的学员相互协作,从0到1,成功开发出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
天文大模型培训机构开班仪式
“大家的优势在于理论和观测,有不少天文数据,同时可以为计算提供天文的想法和常识,但缺少大模型方面的经验。双方合作可以取长补短,效率更高。”天文班学员、国家天文台陈孝钿博士说道。
“以大模型班为合作载体,大家通过三个月的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第一个天文大语言模型,为双方共建AI赋能的天文研究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台和之江的策略合作图景日趋明确,将来大家将以AI的天文应用为目的,帮助国内在国际天文研究范围走在进步前沿。”国家天文台罗阿理教授说。
天文班的攻关成就不止AstroOne,双方还合作塑造了一个天文图文模型和四个天文学专业范围模型——用于迅速捕捉极端瞬变源的Falco、进行恒星普查的SpecClip、精准预测太阳活动的SolarGPT与实时辨别GRBs等高能瞬变源的GRBs X射线探测模型。“大家采集了900万组天文图文对,并通过大模型技术生成了20万组图像问答对,构建了现在规模最大的天文图文数据集。”天文班学员、之江实验室天文计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唐晓瑜介绍道。将来几个月,这类模型将陆续发布,以满足天文研究全链条需要。
“这只不过一个起步,人工智能+天文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大家将持续深化合作,加大资源共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推进科研范式变革。”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表示。当下,之江实验室开放科学实践正在持续深化,除去天文范围,实验室正在塑造一个为人工智能 for Science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工具等资源和服务的公共平台,将来可以为每个科学范围研究效率提高和成就产出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图片由之江实验室提供)
- 上一篇:甘蔗如何种植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31 #每周天文名词#蒙气差
- 2024-10-19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居然有一条反向的尾巴这是什么问题
- 2024-10-16 肉眼观测困难程度不大,手机拍非常出片,国内发现的大彗星回来了!
- 2024-10-12 6万年一遇!今天傍晚,北京民肉眼可见!
- 2024-09-25 #每周天文名词#美国天文学家莎拉·弗朗西斯·怀廷
- 2024-09-05 立冬有什么特点
- 2024-09-05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什么
- 2024-06-16 在这座天文“圣地”,探寻星际间的辉映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