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依据2024年十月十日的最新观测数据,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亮度最高值达到-4.9等,超越了金星的亮度,成为北半球近30年来最亮的彗星。
伴随地球、彗星、太阳三者相对地方关系的变化,从地球上看,彗星已经慢慢移动到了太阳东侧,这意味着,它从一颗原本在日出前升起的晨星,变成了日落后才稍晚落下的昏星。
预计十月12日开始的两周时间里,太阳落山后,这颗明亮的彗星会拖着漂亮壮观的彗尾出目前西方低空。它不止是天文学家的要紧研究目的,也是无数星空喜好者和摄影师们相机下的明星,或许还将给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留下难以忘记的观测体验。
这颗彗星的身世经历一波三折
1.波折1、发现即失踪,它获得了一个组合名字
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命名可以看出,它与两个“发现者”有关。
国内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1.2米望远镜最早于2023年1月9日发现了它的身影,当时还觉得这是一颗亮度19等的小行星。但在报告给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再没其他天文台和观测者观测到它,因此,它也从待确认的名单列表中被移除。
2月22日,“小行星对地撞击末期预警系统,阿特拉斯”(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 ATLAS)架设在南非天文台的50cm望远镜,也拍到一颗有彗星特点的天体。
结合更多的观测数据和历史归档数据的检索,最后确认紫金山和阿特拉斯拍摄的为同一个天体,从而确认了这颗新彗星的存在。
除去以“发现者”命名外,它还有了正式编号C/2023 A3。这里的C代表周期超越200年的彗星,2023为发现年份,A3则表示在1月份发现的第三颗彗星。
图1 盱眙观测站1.2米望远镜(左)和阿特拉斯0.5米望远镜(右)
(图片来源:紫金山天文台、Henry Weiland)
2.波折2、增亮停滞,它被怀疑中途解体
通过后续不断观测,彗星轨道被更为精准测定的同时,彗星离太阳(日前点)和地球(近地址)的近期时间也得以确定。结合观测到的彗星亮度和其形态的变化、光谱信息等,科学家们通过模型推断:这颗彗星在日前点附近时的亮度,约为0等——等于肉眼可见的织女星亮度,后续还或许会在经过近地址前后,在一种特殊的“前向散射”效应加持下,亮度将再显著提高4个星等左右。
对于天空中极其明亮的肉眼可见的彗星,民间常称之为“大彗星”。显然,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拥有成为一颗大彗星的潜质。亮度越高,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数据信息也会越多,所以在它被发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世界各地的望远镜都密切监视着它亮度的变化。
起初,它的亮度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得非常不错,伴随飞近太阳而渐渐变亮。但,从2024年4月中旬开始的三个月里,彗星亮度就一直在10.5等附近徘徊,没伴随愈加挨近太阳而变亮。这一度让科学家们对它还是不是完整,能否达到预期“大彗星”的亮度而担心。
彗星明亮的慧核是由水冰、石块、冻结的气体等组成的“脏雪球”,本身并不结实的身体结构,极易遭到太阳或者其他大水平天体的影响而解体,从而致使亮度降低。但望远镜没观测到任何这颗彗星解体的征兆,因此,也有科学家提出:亮度没如期增加是因为相位效应——彗星与太阳和地球三者的地方关系所致使的。
幸运地是,7月中旬过后,彗星亮度又渐渐提高,慢慢突破了9等,首次对它解体的担忧也随之消散。
图2 彗星亮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实线为模型预测值、实点为观测值)
(图片来源: astro.vanbuitenen)
3.波折3、揪心时刻,来自日前点的考验
伴随彗星离太阳愈加近,让更多人揪心的时刻——日前点到来了。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距离太阳近期时为0.4个天文单位,也就是接近水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个时候,太阳的辐射压和热量,将对彗核结构的稳定性带来最严峻的考验。假如彗核足够“结实”,熬过日前点,之后慢慢离得远远的太阳,后面再分裂或瓦解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
好消息传来!
9月28日,彗星安全通过日前点,没分裂。
世界各地的天文喜好者们开始争相拍摄,记录它天天都在拉长的彗尾,在晨曦之中的靓丽身影。
图3 晨曦中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图片来源: Yuri Beletsky 9月29日拍摄于智利)
视觉盛宴!直接肉眼也能赏析到!
2024年十月12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将经过近地址。
依据日前的观测数据,彗星亮度已经在“前向散射”效应的加持下,超越金星。只有当彗星满足特定条件下,才能发生这一效应,从而大幅提高彗星亮度,将肉眼赏析彗星的幸运带给地球上的大家。
当彗星恰巧几乎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此时,彗星的相位角接近180度。这意味着一部分太阳照向彗星的光会穿过彗星到达地球。假如彗核周围相对松散的彗发和彗尾中含有很多的尘埃物质,那太阳光在穿过尘埃时就会发生散射而使得彗星的亮度明显增加,这也是“前向散射”名字的起源。
这一效应就像在寒冷的早晨,当你呼吸时被太阳光从后面照射时,你呼出的物质也会被太阳光穿过发生散射,就会看到一朵明亮的白云,而假如太阳升高后不是从你身后照射时,你就非常难看到呼出的明亮白云了。
简言之,彗星相位角越接近180度,同时彗核周围有足够的尘埃物质组成,就会发生“前向散射”效应。
图4 清晨背向太阳光看到呼吸“白云”的成效
(图片来源:Nathanael Callon)
在图2中彗星亮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中,十月12近日后对应的绿色实线,就是“前向散射”效应叠加后的亮度,红色实线则是不考虑前向散射效应的亮度值。
**除去亮度大,**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彗尾的变化多。彗星彗尾的方向和形态主要受太阳的影响。依据运行轨道,在过近地址前,从地球上看来,它在天空中的运行方向,相对太阳来讲,以后一个“急转弯”,彗星的尾巴也会随之发生“甩尾”,大家每一天看到的彗尾形态,都会伴随彗星的急转弯而变化。
图5 彗尾随时间变化形态模拟图
(图片来源:Nicolas Lefaudeux)
这样高亮且变化多彩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从十月12日未来的两周时间里,会慢慢离得远远的太阳,出目前日落后的西方低空。
如何抓住机会赏析彗星呢?
赏析彗星第一是需要好天气,假如你所在地为晴天,就能在日落前出发,找寻一个西方开阔无遮挡的地方,尝试进行观测。找寻彗星时,可以面向西方低空探寻,借用星图软件,或者通过查询金星和彗星的相对地方,锁定彗星。彗星高度会伴随日期推移而升高。假如所在地光污染紧急,需要尝试借用双筒望远镜或者相机拍摄,才能“看到”彗星。
图6 每天18:30时,北京区域所见彗星的地方示意图。
(图片来源:Stellarium)
不止漂亮,它还为天文学家带来一场科研狂欢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作为一颗近距离飞过地球的大彗星,也给天文学家带来了难得的彗星研究样本。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很多望远镜设施,都在极尽所能的获得着彗星的各类数据。
1. 以成像方法研究彗星形态变化
彗星形态变化可以通过拍照成像的方法进行剖析研究,正对太阳进行不间断观测的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SOHO),就拍摄到了彗星逼近太阳时的画面。不仅能够细致剖析彗星形态的变化,此时太阳恰巧发过生日冕物质抛射(CME),可以理解成太阳打了几个大喷嚏,CME事件对彗星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图7 SOHO卫星记录下的彗星画面
(图片来源:SOHO/NASA)
2. 拍摄彗星光谱,学会太阳系早期信息
除去直接用图像方法研究彗星的形态变化外,还可以研究彗发中灰尘与气体的比率。
光谱同样是深入探秘彗星的利器。通过拍摄彗星光谱,好了解彗星的物质组成和所占比率。彗星来自遥远的外太阳系,那里愈加空荡且异常寒冷,使彗星本身得以保留太阳系形成早期的物质核状况,所以彗星光谱反应出的物质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等于太阳系的“时间胶囊”,可以帮助大家学会更多太阳系形成早期的信息。通过长期的持续观测,大家还可以知道彗星的活动性演化,并发现可能存在的气体爆发。
3.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
依据伦敦大学学院的 Samuel Grant 和欧洲航天局的 Geraint Jones预测,地球非常可能与这颗彗星的离子尾相交,也就是大家的地球会直接穿过它的离子尾。彗星的离子尾由带电分子组成,这类分子被太阳风推离彗星。尽管彗尾总是绵延数亿公里,但在浩渺的宇宙之中,只有几百万公里宽,所以地球可以与它们直接相遇的几率非常低,如此的彗星每隔几十年才会出现一颗。这次,科学家不再是通过望远镜远距离拍摄离子尾的图像和光谱,而是可以直接进入到离子尾中,“置身其中”用空间探测器直接探测离子尾的组成成分和含量。
去往户外,与壮美彗星浪漫相遇吧!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作为一颗近抛物线轨道、周期达数万年的彗星,与大家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只有这短暂的一次相遇,它的到来是天文学家、喜好者甚至大家每一个普通人的幸运。
赶快抓住机会,去往户外,去赏析它壮美的彗尾,感受这一生一次的浪漫体验吧!
- 上一篇:夏季简单实用驱蚊小技巧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12 6万年一遇!今天傍晚,北京民肉眼可见!
- 2024-09-25 #每周天文名词#美国天文学家莎拉·弗朗西斯·怀廷
- 2024-09-05 立冬有什么特点
- 2024-09-05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什么
- 2024-06-16 在这座天文“圣地”,探寻星际间的辉映
- 2024-05-23 大伙筹备好!月掩心宿二来啦!
- 2024-05-13 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到底从何而来
- 2024-03-24 天有不测风云? 三分钟,带你揭开“气象万千”的神秘面纱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