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6万年一遇!今天傍晚,北京民肉眼可见!

www.cshuien.com 2024-10-12 16:26 生活

十月12日

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国际编号C/2023 A3)

将迎来其最接近地球的时刻

北京现在日落时间

大约在17:39前后

有兴趣的公众

可以在日落后的西边天空

凭肉眼探寻到它

这颗带有黄色彗尾的彗星将闪耀天际,为天文喜好者提供约10至20分钟的肉眼观测良机。

什么是彗星:结构与组成

彗星由大约 46 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冰冻气体、岩石和尘埃组成。科学家有时将彗星称为“脏雪球”(dirty snowballs)或“雪脏球”(snowy dirtballs),取决于它们是含有更多的冰物质还是含有更多的岩石碎片。截至2024年十月,现在已知的彗星约有3970颗。然而,这只不过潜在彗星总数的一小部分,柯伊伯带和冥王星以外的遥远奥尔特云中仍有数十亿颗彗星环绕太阳运行。

彗星的结构主要包含彗核、彗发、氢包层和彗尾。

彗核是彗星的“心脏”,主要由冰冻气体分子(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与掺杂的尘埃颗粒构成。彗核的直径一般为10千米或更小。

当彗星挨近太阳时,彗核表面的冰通过升华转变为气体,形成一个围绕彗星的云状结构,这就是彗发。依据博文网(howstuffworks.com)数据,彗发的大小一般比彗核大约1000倍。依据欧洲空间局(ESA)的数据,彗发外围包围着一层由氢原子组成的氢包层,长度可达约1000万千米,且在彗星挨近太阳时会不断增大。

彗尾是彗星最壮观的部分,主要分为两类型型:尘埃尾和离子尾。彗尾的形成遭到太阳光和太阳风的影响,一直指向离得远远的太阳的方向。伴随彗星接近太阳,彗尾会变得愈加长,长度可达数百万千米。尘埃尾由太阳风推进彗发中的微小颗粒形成,呈现出弯曲的轨迹,而离子尾则由带电气体分子组成。这类离子遭到太阳风的电磁力影响,一般呈现出蓝色的直线状。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大家可以用肉眼看到它们,这是因为彗发和彗尾反射阳光甚至吸收太阳的能量而发光,然而,大部分彗星太小或太暗,需要用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彗星在轨道上行进时,会留下尘埃和碎片,这类碎片可能致使地球上出现流星雨。比如,每年8月9日至13日发生的英仙座流星雨就是地球穿过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Swift-Tuttle)的轨道时产生的。

怎么样观测和拍摄?

据预测,今年十月12日到20日这期间,都是观测和拍摄这颗彗星的最好机会。

“事实上,十月4日是这颗彗星达到亮度峰值的日子,但因为当日它离太阳太近,大家非常难用肉眼观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对北半球公众而言,十月12日,该彗星将在日落后不久的西方低空出现,坐落于处女座,但肉眼观测时间非常短,大约只有10到20分钟的窗口期。下面几天,因为该彗星与太阳的角距离迅速增大,更容易被肉眼观测到,迎来最好观测期,日落后的大约1小时里可在西方天空看到它。

据天文喜好者介绍,观测和拍摄彗星,要选择离得远远的大城市城区,没灯光影响。同时西边方向要视线开阔,没高楼、大树和山脉等的遮挡。

察看彗星可使用天文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

拍摄彗星需用稳定的三脚架固定相机或手机,使用手工对焦模式,对尽量远的参照物进行对焦,依据天空背景亮度和彗星亮度手工设置揭秘时间,单张揭秘建议4秒以上,感光度ISO控制在噪点允许范围。

这位“天外来客”会持续多长时间?

据了解,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是非周期彗星,轨道是一个特殊的椭圆形,绕太阳一圈需约61751年,即每隔六万多年才有机会见到一次,很值得期待。

那样,这一次这位“天外来客”能看多长时间?

十月下旬,彗星的亮度虽有所减弱,但因为和太阳的角距离持续拉大,公众可以观测它的时间变长了,天黑后有两三个小时的观测期。

因为这颗彗星的轨道是抛物线,伴随它渐渐离得远远的太阳和地球,亮度渐渐减少,依据目前的预测,大约11月起就非常难肉眼观测到它。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科技日报、北京发布公众号等

编辑:段大卫

Tags:天文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艾梗 邋里邋遢 龙南 城际 体毛 鼠尾草 秋季 伊美莱 丁立国 冯莹 断裂 白前 牙签 深红色 等部门 世界奇景 涨薪 耳聋 点此 红豆粥 发育 散寒 取件 万妮恩 清苑 相克 栈道 济宁市 冰凌花 中华 刘元 之日 搅拌 司机 结婚 越野赛 孵化 叶县 辣木籽 杂草 被执行人 氨基素 果皮 山羊肉 刻板 厂家 黄貂鱼 AI系统 贝母 滑道 Su Zhang 空间 精品 膝关节退化 三武 养护 脂肪瘤 建筑学 两极分化现象 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