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中心
自2017年起,每年9月第二周的星期二,都是“地铁安全日”。
地铁可能已经融入通勤平时,规范的班次让大伙都不足为奇了,不过你是不是有关注到站台上的显示器呢?上边一般会显示马上到达车次的时间。这个时间到底是如何来的,是否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控制着它呢?
图片由作者自制
答案非常显然,是的。不过显示器只不过一个表现形式,背后实质还有着更深入的达成原理。
一张图了解地铁智能化
地铁本身作为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在列车的到站时间控制上同样拥有着智能化的方法,那就是列车运行图。所有列车的到站时间其实都是通过这张图来进行规划的。所谓列车运行图就是一条线路上所有地铁列车的“线路图”。
这里让大家先来虚构一条地铁线路,给它取名字叫西岐地铁1号线,全线共有14个车站,共计65公里,始发站为“西岐站”,终点站为“封神站”,此为线路的基础线路信息。
下面设计一列名字叫做“子牙号101”的地铁列车,从“西岐站”出发,驶向“封神站”,那大家就能画出如此一张浅易图。
图片由作者自制
这张图上有一些信息,但不够多,只体现了车站的名字和车次的名字,那这类折线到底的意思是呢?
不要着急,下面再补充一些重点信息。
假设“子牙号101”早晨08:00出发,中间要途经12个车站,每一个车站的站间距完全相等。那样一共就有13个区间(区间就是一个车站与另一个车站之间的路段),每一个区间也就是65公里除以13,即5公里。
“子牙号101”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跑一个区间即需要5公里/100=0.05小时,换算成分钟就是3分钟。每一个车站的停站时间为1分钟,到达终点“封神站”后进行列车换端折返,折返时间为5分钟。
在上一张图的基础上,大家更新一些信息,就变成了如此。
图片由作者自制
从第二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出,“子牙号101”单程的行驶时间为:13个区间+12个停站时间=13*3+12*1=25min。
08:00出发的列车,在08:25抵达了终点,下面乘客下车,列车掉头,花费5分钟时间,于是在08:30,按时返程。返程时间同样为25min,最后在08:55重回始发站“西岐站”。
给大伙讲完了这张图,其实聪明的你已经猜出来了,这张图就是地铁车站中列车到站时间背后的运行逻辑。
这种图的学名叫做“列车运行图”,是地铁列车控制系统,也就是信号系统的一部分。事实上,地铁中天天的列车运行安排都来自这张图,且这张图是是地铁员工预先编辑好的,算是一个“基本列车运行图”。
这张图和现实地铁运行的关系是?
在地铁平时运营过程中,天天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这张图导入到信号系统中,进而形成每天的行车计划。下面,全天的车次就会依据这个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行驶任务。每一列车的始发时间、到站时间、停站时间、折返时间,几乎在这张图上都被概念好了。
事实上,真的的列车运行图远比上边展示的复杂,由于上图仅展示了一列车,而实质天天在线路上运营的可能有十几列甚至几十列车,所以真的看到的“基本列车运行图”是一个由多车次列车计划形成的合集,它可能长如此。
图片由作者自制
从一列车加到五列车,这才稍微像点样子,有兴趣的大伙可以通过缩写猜猜其余的四列车都叫什么号。
去除掉车次号,再加五列车,基本上就形成了大伙在互联网上很容易看到的那种叫人密集恐惧症发作的图,十列车的列车运行图的密集程度多少才有一点日常的样子。
图片由作者自制
当然,注意这里只不过“基本列车运行图”,是是一个计划图,列车实质运行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原因,譬如列车临时停车,乘客误触车门等等,多少还是会改变一些列车实迹,列车的实质运行图也会伴随实质运营时段的拉长,像“脚印”一样渐渐体现出来,但形状就会变得愈加不规则了,和“基本列车运行图”体目前一张图上,就会构成一张密密麻麻的“蛛网”。
车站的列车到站信息从何来?
虽然通过上边的介绍,大家获悉地铁列车背后的时间计划,但这并非乘客所能看到的信息。列车运行图信息一般存储在地铁的调度指挥中心,只有行车调度职员才能看到,那乘客在车站中看到的信息又是如何来的呢?
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接口了,即信号系统(英文简称SIG)和乘客信息管理软件(英文简称PIS)的接口。信号系统就是上文所说的,而乘客信息管理软件的体现之一就包含站台“显示器”(没错,就是小哪吒所在的这张图),两者之间存在如此一个接口。
图片由作者自制
简而言之,信号系统和乘客信息管理软件在地铁的控制中心存在一个数据交互,信号系统将列车运行到站等基础行车信息通过接口机,给到乘客信息管理软件的中心服务器设施,然后再通过有线传输,将这部分数据传递到每个车站,最后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呈目前“显示器”上。
当然,每一个车站给到的信息是一样的,不过显示会依据具体车站的状况进行差异化显示,如此可以一定量上减少软件数据的编制困难程度。
其实除去这个地铁车站中的乘客信息管理软件“显示器”以外,大家还有另一个渠道可以看到列车的到站信息,那就是列车乘客信息管理软件“显示器”。
常常坐地铁的朋友在车厢挨近车门的地方也会看到类似的显示器,它就是车载乘客信息管理软件的一部分,因为列车上同样有信号系统,故列车的运行信息也可以通过列车车载互联网,给到车载PIS“显示器”,如此,即便在车上大家也能看到列车到发站的有关信息啦。
地铁列车的行驶本质并非凌乱不堪的,而是通过一套又一套精密系统互合适合、一同完成的。列车的到站时间只不过这个庞大系统输出的一个具象,此外,列车冷热车厢的温度控制、列车职员拥挤程度的显示等等都可以通过智能化和AI的方法达成。
相信伴随行业有关技术的进步与城市公共交通场景的更加丰富,在将来,乘客也将获得更为优质和差异化的交通出行体验。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借助信息化方法拓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前沿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珍珠项链akoya好还是澳白好 珍珠项链澳白和akoya哪一个比较好看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9-26 釉上彩餐具可以放水果吗 釉上彩餐具装水果安不安全
- 2024-09-24 吃那些样的蔬菜既安全又营养安全营养的蔬菜
- 2024-09-10 邯郸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可以用手机用吗 邯郸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可以用手机用吗
- 2024-08-28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案例,释放了什么信号
- 2024-08-26 交通安全手抄报
- 2024-08-15 安全套有大小号之分吗解析安全套尺寸选择与用
- 2024-08-12 强降雨天气怎么样安全开车
- 2024-08-10 做隆胸手术安不安全专业分析与安全保障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