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洗刷刷,洗刷刷,昨天晚饭的盘子,你今天洗了吗?
你一定会发现,当盘子、水池等长期不清洗,表面就会结一层薄薄黏黏的“膜”。实不相瞒,这是#细菌它妈给细菌开门#,细菌“到家啦”!
你是不是曾注意到,长期用后,水槽、水杯等管道内壁会变得滑溜溜的?你是不是了解,一些细菌会在宿主体内共生发光?这类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神秘且复杂的细菌间的通讯密语——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到底是什么?试想一下,细菌就像一个个孤军奋战的战士,当它们数目少时,处于分散状况,彼此间没太多联系。然而,当它们慢慢增多,会开始“交头接耳”,通过分泌和感知特定的信号分子,细菌能了解它们的“队伍”有多壮大。这种“打电话聊天”的方法就叫群体感应。群体感应在微生物的很多生命进程中发挥要紧调控用途,包含生物发光、生物膜形成、毒力因子表达等,直接影响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群体感应的“超能力”
徐峰团队绘图供图
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在日常并不少见。譬如你家的刷碗池,假如不准时清洗,非常快就会形成一层滑滑的膜,这其实是细菌群体形成的生物膜,而群体感应在其中发挥要紧用途。生物膜就好比是细菌打造的一个碉堡,不只让细菌可以更好地存活,还能抵御清洗剂和抗菌剂的侵袭,由于药物很难穿透这一层保护屏障。这也是某些慢性感染很难治疗是什么原因之一!
调控毒力
当细菌的数目足够多时,会通过群体感应启动一些重点基因的表达,集体释放毒力因子。比如,支气管扩张症病人常常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定植,当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启动时,会促进绿脓菌素毒素的形成,致使病人痰变绿。群体感应的启动让细菌在感染时更具杀伤力,致使大家的身体更很难应付细菌猛烈的攻击。
调控耐药
近年研究发现,细菌还能通过群体感应机制,调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浙大二院感染科徐峰教授团队深耕群体感应调控耐药范围,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能通过RhlI/R系统调控ampC表达,从而调控氨苄西林耐药;发现铜绿假单胞菌通过PQS系统促进细菌持留,对抗环丙沙星用途。
怎么样破解群体感应
如此看来,群体感应付大家来讲,其实是个“麻烦”!既然知道了细菌的这种“秘密语言”,科学家们也在想方法破解它,研发出了一种叫“群体感应抑制剂”的药物,专门干扰细菌的信号通讯。就像在对讲机上加干扰,让细菌没办法互相通话,破坏它们的集体行动能力,从而促进细菌种群的崩溃。
群感抑制剂可以让那些原本能形成“集体”的细菌变得各自为战,让抗生素更容易发挥用途。基于此,近年来徐峰教授团队已研发出多种新型群感抑制剂复合材料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现在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平时习惯中的群体感应
其实,群体感应每时每刻不在影响着大家的生活,有的习惯看上去无伤大雅,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损害了大家的健康。
01不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中的细菌通过群体感应形成牙菌斑,这是龋齿和牙龈炎的罪魁祸首。
02不正确洗手
病原菌通过触摸传播,群体感应促进细菌在体内扎营,形成顽固感染。
03错误用抗生素
滥用或错误用抗生素会促进细菌通过群体感应提升抗药性,逐步进化成“超级细菌”。
04不换或不正确处置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上的细菌通过群体感应形成生物膜,增加眼部感染风险。
因此,大家每一个人都是“抗菌先锋”。虽然群体感应听起来非常高深,但大家在日常依旧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来对抗它。譬如,勤洗手、勤刷牙、合理用抗生素、准时清洗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等,这类小习惯可以降低细菌的积累,从源头上减少耐药性风险。
- 上一篇:基因王国之序章:遗传物质是什么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31 太脏了!家花洒竟是“细菌重灾区”……
- 2024-10-31 肠道内的细菌
- 2024-10-18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中毒了吗
- 2024-10-03 酱油过了保质期可不可以吃 变质滋生细菌微生物影响身体健康
- 2024-09-29 腰骶部劳损如何解决 腰骶部劳损是什么原因什么
- 2024-08-27 冲上热搜!雪糕检出大肠菌群,就是被粪便污染了吗还能放心吃吗
- 2024-04-12 中国科大揭示信号蛋白PII调控蓝细菌碳氮平衡的新机制
- 2024-04-02 雪莲果削皮后能放多长时间 雪莲果切开第二天能不能吃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