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伴随国内探月工程的不断推进,在月亮上盖房屋也成为探月工程的一个规划目的。既然要盖房屋,就需要建筑材料,“月壤砖”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2024年9月1日,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科学家团队带来了最新研制的月壤砖,叫人新奇不已。
在月球上盖房屋,并不是遥不可及
月面建造是伴随人类登月活动的展开而被提出的。1969年,在人类初次登月后,引发了世界对月面建造技术的研究热潮。当时提出的技术路径是全部地面研制,运载发射,月面直接应用。1993年到2018年,月面建造研究得到进一步进步,美国宇航局提出“月球前哨”定义,欧洲航天局提出“月球栖息地”构想,主要技术路径是地面研制为主,月面展开部署,月面扩建维护。
但,相比于传统建造,月面建造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很复杂。第一是要克服弱重力、强辐射等极端环境的考验。第二,月球处于超高真空环境,并存在三百多摄氏度的温差,传统土木建造方法几乎没办法推行,结构稳定性也没办法保证。另外,高昂的本钱也意味着,从地球上向月球运输钢筋、混凝土、水等建筑材料也不切实质。此外,由于没大方层的保护,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太阳风、微陨石等会撞击月球表面,同时月球每年约有1000次2-3级的月震。这类都会对月面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抗辐射性能提出苛刻需要。
月球表面
面对这个人类一同的技术课题,国内科学家提出了我们的考虑,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借助月球原位资源,结合地面成熟的建造技术,革新构建月球人机协同建造体系,达成月面建造自动化推行。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建造技术革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从建筑3D打印中获得启发,开始带领团队从事月面基地建造研究。现在,海外建造月面基地的技术思路是高能束3D打印,但存在大尺寸结构一次性成型困难、耗能大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为知道决这一问题,借鉴了中国传统砌筑和榫卯连接方法,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办法与3D打印建造办法相结合,借助模拟月壤粉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如此,即使一个砌块打印坏了,也只影响一块。基于此技术,他们设计了月面建筑的雏形——一个像蛋壳一样的双层穹顶结构,起名字为“月壶尊“;负责打印和拼装的“中国超级泥瓦匠”——月蜘蛛打印机器人也正在设计中。
月壶尊设计示意图
“中国超级泥瓦匠”机器人雏形
可喜的是,模拟“月壤砖”烧制获得初步成就,国内首个月壤砖已被制备出来,并计划通过天舟八号送往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暴露试验。在完成太空试验后,第一块“月壤砖”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返回地球。
模拟月壤砖示意图
这类模拟月壤砖在空间站上验证的三大重点性能包含:“月壤砖”的力学性能历程暴露实验后是否会退化,这一性能和建房屋关系最大;“月壤砖”热学性能会由于巨大的温差产生什么变化,如此好了解它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怎么样;“月壤砖”在空间站上收到很多宇宙辐射的影响后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三大性能是这次“月壤砖”在空间站完成暴露实验研究的重点,这将为中国进一步探索月球作出重大贡献。
月壤砖,月面原位建造的重点材料
月壤就是月球表面的土壤,月面原位建造技术就是要充分借助月壤资源,就地取材或者一次性供给后可以达成自我循环。而“烧结制砖技术“是达成这种月面资来源于给自足的要紧方法之一。国内科学家团队使用了模拟月壤烧结试验,现在已经完成模拟月壤的三种烧结试验,分别为真空烧结、惰性气体烧结、空气烧结。
其中,模拟月壤在惰性气体中烧结强度最高,能达到100多兆帕。而真空烧结是使用石墨模具,需要对模拟月壤称重,根据重量将模拟月壤粉末装填在模具内部一个直径18毫米的空腔中,以石墨的压头对它进行压实,压实之后,再把它整个组装好;然后连同石墨模具,放到一个真空的烧结炉内部进行烧结。烧结炉的真空度能达到10的负2次方帕,它主如果使用一种电加热,内部分布有10根硅钼材料的加热棒,通电之后就能产生热量。模拟月壤和石墨被放置在炉子内部,热量就能在抽真空之后,通过热辐射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热。烧制一炉真空环境的模拟月球砖大概需要24小时。还有一种方法是空气烧结,指模拟月壤在大方环境下进行的烧结过程,适用于那些无需预防氧化或对氧化不敏锐的材料。
模拟月壤粉
另外,科学家团队还进行了其他烧结试验。比如使用电磁感应烧结炉的方法进行烧结。月壤材料被放在坩埚中间,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方法,电磁感应烧结炉可以将温度加热到1000℃以上,对模具进行加热,十分钟左右,一个长18厘米的模拟月球砖就烧制完成了。再如,有些实验团队通过一个菲涅尔透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以后这个点上放的是月壤,通过聚焦点的高温把月壤烧结成砖。
除去探索月壤烧结制砖技术,这类模拟月壤砖能否经受住月球上的极端环境考验,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大家都知道,月表最低温度-196℃、最高气温120℃,这类模拟月壤砖需要通过月表环境一个循环的考验(一个循环指14天月昼和14天月夜),才能验证其性能是不是靠谱。
在月球上盖房屋是人类的一个伟大而漂亮的梦想,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关于对月球的探索,甚至对更远深空的探索,人类还或有无限畅想,也有着无限的可能。
部分信息源自科学网、央视网、新华网等(科学性审核:郑永春,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1-03 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发布,由之江实验室和国家天文台一同出品
- 2024-10-31 #每周天文名词#蒙气差
- 2024-10-19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居然有一条反向的尾巴这是什么问题
- 2024-10-16 肉眼观测困难程度不大,手机拍非常出片,国内发现的大彗星回来了!
- 2024-10-12 6万年一遇!今天傍晚,北京民肉眼可见!
- 2024-09-25 #每周天文名词#美国天文学家莎拉·弗朗西斯·怀廷
- 2024-09-05 立冬有什么特点
- 2024-09-05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什么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