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中国古时候城市进步的政治性大于经济性,以封闭式的形态为主,最为典型的是里坊制布局。伴随城市经济的进步,商业环境浓郁的开放式街巷形态渐渐代替了里坊制布局。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和北宋的都城东京就是这两种布局的典型代表。
整齐封闭的里坊制街区
里坊是中国古时候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里”字从田从土,表明起初是倚赖于农田的。城市出现将来,“里”转而成为城市居民聚居的形式,事实上是农业土地划分的延续。
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隋唐时改称城内之里为坊,称郊区的区划单位为里。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围以墙,设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里间街道平直,把全城分割实行宵禁管理,便于统治。
棋盘式的长安城
中国的里坊制城市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西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而唐朝的长安城被看作是里坊制最成熟的典型。
长安城布局规划的最大特征就是几何形式上的整齐对称,好似一个巨大的围棋盘。城外有方方正正的城墙包围着,整个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构成。外郭城形状近方形,东西宽度略大于南北长度。
城内靠北墙中央为宫城,其南为皇城,其余部分共有14条东西向街道,11条南北向街道,以全城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正对皇城正门朱雀门)为界,两侧相互对称,把外郭城分成若干个排列规整的方块,其中大多数作为居民区,叫做坊;个别作为商业区,叫做市。关于坊的数目学界有110、109、108几种论证,市有东、西二市。
每一个坊的四面都修有围墙,是相对封闭的街区,只有要紧的衙署、寺观和府邸才可在坊墙上对正大街开门,因此主要街道两侧一般只能看到坊门、坊墙、行道树和少量宫观府第,一般住宅的居民只能通过固定的坊门出入。
坊的大小不等,面积较小的坊都在皇城正南,只有东西两个坊门。其余的坊则有东、南、西、北四个坊门。两个相对的坊门之间连接有道路,是坊内的主要街道。
四个坊门的大坊是两条相互交叉的十字街,将坊划分成四个地区,两个坊门的小坊是一条东西向横街。每一个小地区内又有较窄的十字街道,称为巷或曲。如此,一个大坊被细分成多个居住点,居民的住宅就分布在每个居住点中。除去居民区,还有一些功能型的坊,譬如当时的政府机构就集中在光德坊。
长安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北侧,尤以东西两市周围最为密集。因为实行“四民(士、农、工、商)异居”的隔离居住规范,不同身份的居民被安排在不一样的坊内居住。东市周围的坊里大多被公卿勋贵占据,普通商人尤其是西域胡商多集中在西市周围。
官僚勋贵除在城内占有豪华的住宅,还在城外近郊风景秀丽的地方建有别墅。别墅最集中的地方是城南沿樊川一线,第二在城东灞、浐两河附近与蓝田附近的辋川也比较集中,王维的“辋川别业”就在其中。
坊市分隔夜禁管控
跟坊市制合适套的是夜禁管理规范,每天入夜之后,伴随长安城的街鼓响起,城门与坊门会同时关闭,所有居民都被限制在每个坊内,行人禁止上街,不然即为“犯夜”。拂晓五更二点从内城传来鼓声,各街鼓依此相继传响开门,大家才能上街活动。
坊市分隔开管理,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里坊之内的居民不能擅自开设商铺,居民想购物,只能跑到东西二市。市也是一个高墙包围的封闭空间,买卖聚散有时,“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市内门店按产品类型区别,排列在规定地址。甚至市中百货的价格,也由官府决定。
两市四面各开二门,市内街道呈“井”字形。两市内邸店林立,产品多种多样。比如东市内的商业门类就分为220行,而西市的繁盛更胜于东市。除去东、西两市,唐朝还在城内其他一些地方设过集中买卖场合。如唐高宗曾在城南的安善坊和它南面大业坊设置了“口马牛驴之肆”,相对于东市和西市,称为“中市”。但这一带人烟稀有,买卖不便,不久即被废除。
里坊制将城市划分为网格状的空间,对每一个空间都做了明确的安置,结合时间管控达成对城市完整有效地管辖。
里坊演变为街巷
伴随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飞速进步,经济活动的空间需要扩大和开放,集中设市的模式和封闭的坊墙已不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自唐代中晚期起,城市中侵街建房、坊内门店经营、破坏夜禁等现象屡屡出现。统治者曾力图恢复封闭的里坊制,从而引发官私双方展开了激烈斗争。
这种封闭的布局模式和生活方法,愈加不可以适应进步的时尚,唐代后期与北宋时期的统治者也都默认了这一点。北宋中叶将来,官府取消了城市宵禁规范,陆续拆除坊墙,延续已久的封闭式里坊制至此结束,演变成街巷制的城市布局。
开放的东京风貌
里坊制的消解与街巷制的形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界限,给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因为坊墙的阻隔,唐代的城市主次干道与坊内街巷是不连续的,市民生活被限制在封闭地区内。而东京城里坊的界限瓦解,小巷可直通干道,牌坊代替坊门划分空间,形成开放的街市格局。
城内有四条十字相交贯穿全城的御路,这类主要街道作为城市的要紧轴线和框架,再结合海量的次要街道和街巷使得城市的格局呈现层级的变化,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好的可达性,更合适市民之间的交流活动,社会风气愈加活跃,生活环境愈加自由。
因为旧城改建和人口稠密,致使海量的中央机关被安排在皇城前的街巷中,形成官民混居的局面,依据身份划分居住地区的隔离规范不复存在。
商业环境浓郁是东京城街区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城里随处可开设商铺。因为取消了宵禁,市场经营不需要定时集散,夜市应运而生。商铺小贩不论雨雪阴天,常常营业至三更方休,五更又起,甚至通宵达旦。
当时东京城的形态跟现代城市一样,都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住宅、门店、作坊均临街混杂而建。商铺、餐厅、客邸都打出显眼的广告招牌,入夜后,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繁华的城市街景随之出现。
- 上一篇:几个黑点,就能和晕车告别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5-11 西安长安区两癌筛查体检预约指南 长安医院两癌筛查
- 2024-05-09 2024西安长安区职业高中有什么
- 2024-03-31 长安唐村能带狗吗
- 2024-03-08 重庆80%的工厂中止招聘官方回话是谣言
- 2024-03-02 长安诺杨超越第几集出现 长安诺一共有多少集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