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策略行动推进会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推行十五年工作交流会9日在京召开,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拔尖计划”自启动以来,累计在77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吸引了3万余名出色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据介绍,“拔尖计划”最早于2009年由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旨在吸引最棒的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帮助学生成长为基础学科范围的领军人才。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推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建议》,推进“拔尖计划”拓围、增量、提质、革新,加快培养将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医学科学家、社会科学家。
“经过‘拔尖计划’1.0和2.0的接续探索和实践,国内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得到了有力提高,获得了显著成绩。”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拔尖计划”累计吸引3万余名出色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已毕业的十一届1.7万名本科生中,86%的学生在基础学科范围深造,87%的博士毕业生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拔尖计划”培育了一批基础研究的“生力军”。
一批“拔尖计划”毕业生已经在有关范围脱颖而出,获得要紧研究成就。如在物理范围,清华大学2008级本科生濮云飞参与达成了二维原子存储器阵列和可以同时存储72个光量子比特并进行1000次随机读写操作的量子存储器,刷新了量子存储容量的纪录;在化学范围,南京大学2012级本科生程宇豪在大三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提源于供氧光动力疗法,大幅提高传统光动力药物治疗成效……“拔尖计划”达成了一批基础研究范围重大突破。
据悉,每年有超越1600名院士、国家级要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顶尖学者为拔尖基地的学生讲课,讲课总学时数超越5.2万学时;有接近1万名“大先生”“好老师”担任“拔尖计划”的学生导师。“拔尖计划”会聚了一支大师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遵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规律,“拔尖计划”探索形成了“使命驱动、大师引领、科教融汇、多元选拔、贯通培养、科学评价、稳定保障”的育人范式。书院、荣誉学院、实验班等新型育人载体百花齐放,出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姚班”“钱班”、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等出色的人才培养品牌。
2023年,在“拔尖计划”前期探索基础上,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策略行动正式启动,重点依托拔尖基地所在高校,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有组织培养进行强化部署。这意味着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进入了新阶段。
“下一步,大家要根据教育强国建设总体需要,面向国家策略需要,深刻把握AI等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会新挑战,抓好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策略行动,为建设世界要紧人才中心和革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丨光明日报
- 上一篇:人老耳聋增加患老年痴呆症风险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