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试想,假如有如此一份工作,可以避开人海“长龙”独享大熊猫的美貌,不只能喂,还能亲手去抱,更有甚者,还能充当一把熊猫幼崽的“奶妈奶爸”和“单身年轻人”的“月老”,你会想因此而舍弃什么?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简称“熊猫中心”),就有着如此一群人,他们在怀抱大熊猫的影像中流露出的幸福笑容叫人感觉像是中了职业“彩票”。但其实,他们的工作平时中少有“脚步停下来”的日子,而是要漫山遍野地追着大熊猫跑,那时,即使是炎热夏天也顾不上什么西瓜空调、手机信号,并且,他们还不可以在大熊猫的脑海中留下我们的真实面貌。
“大家要努力为野化放归的大熊猫塑造一个‘无人类’的世界。”作为整个野化放归计划的主张者,熊猫中心主任张和民早就为此行动奠定了基调。为了保护他毕生最喜欢的国宝,他毅然舍弃美国“绿卡”,一头扎进深山逾40年。跟随他的脚步,魏荣平、吴代福等人也相继投身此项工作之中,迄今算一算,也超越了30年。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
“无人类”的世界
“母亲,这里仿佛魔法世界!”稚语纯真无邪,却道出了来访过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与核桃坪基地的众人心底的真实体验。
那里安静得仿若世外桃源,所有些喧嚣和热闹好像都隔得非常远非常远,天地间只剩下一片望不到边的青翠竹林,其间偶有乳白色的云雾缭绕,而大熊猫就藏身在若隐若现的神秘之境里。
在丛林与云雾的深处,驻扎着一群卧龙“熊猫人”——他们长期穿着黑白软布塑造的状似熊猫的衣服,身上有时还会涂上熊猫的奶水或者粪便,最大程度地伪装,穿梭在茂密、危险的丛林之间,找寻熊猫的踪迹,采集它们的生活数据。而这几乎让他们吃尽了苦头,风餐露宿、夏热冬寒,但无论何时被问到毕生最大心愿,所有研究职员还是会坚定地说出同一个答案:“心愿就是把自己‘隐身’呵护的大熊猫彻底放归山林,那才是真的是它们的世界。”
吴代福身穿涂有大熊猫母亲气味的工作服转移熊猫幼崽
其实,真的的野化放归的道路只有短短数百米,但走到这条路上的过程却异常艰难。熊猫“祥祥”就是这条路上最大的遗憾。
2006年4月,5岁的“祥祥”成为首只被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在科研职员满含牵挂的目送下,它的身影消失在大山中。8个月后,“祥祥”的定位信号却忽然消失。熊猫中心的“熊猫人”紧急进山探寻,最后在一片雪地里发现了不幸去世的“祥祥”。经研判,“祥祥”应该是与野生大熊猫发生了争夺领地的“战争”,从高处摔落致死。
2010年,伴随圈养大熊猫种群数目稳定增长,熊猫中心决定开启野化培训新一轮项目,并将担子交到吴代福、魏荣平等人肩上。但熊猫“祥祥”的阴霾仍然萦绕心底,让他们不能不重新审视、反复演练新一轮的放归工作。
“大熊猫幼崽诞生后,人类就要隐身,转而由母兽带崽。”核桃坪基地负责人吴代福脸上一直挂着质朴温和的笑容,说话携带浓厚的四川口音,不疾不徐,但只须一谈到技术问题,他就会变得面色严肃,语速加快,“要让幼崽从出生开始就同意野化培训,摆脱对人类的依靠,保留野性”。
于是,他们开始在圈舍内建造起一片模拟野外的天地:茂密的树丛、竹林及陡坡,都鲜有人工痕迹。被选中的大熊猫母亲一般拥有肯定的野外生活经验,将在此地完成产子、哺育,教幼崽躲避天敌,探寻食物和水源等野外存活技能。
而那些大熊猫孩子的“熊生”将从此与圈养大熊猫彻底划清界限——没温暖的宿舍、没盆盆奶、没抱它们“按时回家”的人脸“奶爸奶妈”。即使有时见到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守护神”,也都是熊猫的样子。
科研职员穿着熊猫服给大熊猫孩子检查身体
“为了‘骗’过熊猫,大家想了各种方法。过去也用过像狙击手一样的网状服装,还有用草编成的蓑衣,都感觉不适合,最后还是决定使用相对轻便的软布料黑白套装,让它们时刻接触最熟知的样子。”吴代福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细数着他们更新换代的熊猫服,并最后坚定道,“总而言之,野化的理念就是要让熊猫一感知到人,就害怕和离得远远的。只有如此,它们将来才能顺利地回归丛林。”
远行的“野孩子”
野化放归是这样艰难,但又这样要紧。
“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目的是增加小种群野生大熊猫的数目,改变其遗传多样性,消除大熊猫小种群灭绝的风险。在达成大熊猫野生种群长期续存的同时,也为其他大型兽类的保护性放归提供借鉴,维持并恢复自然生物多样性。”32年前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毕业起,魏荣平就扎根在熊猫中心拓展工作,但一直没适应的一课,便是目送“孩子”远行。
魏荣平抱着大熊猫幼崽
熊猫幼崽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幼都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培训,学习在更艰苦的野外环境中生活。
2012年十月,深秋,山林披上了萧瑟的黄色,魏荣平等人的心情也沉甸甸的。放归笼的门开了,两岁的“淘淘”有的紧张,头也不回地奔向森林。它不了解,迈出这一步后,从此要一个人面对一片充斥着自然法则的丛林。
而数十米外隐藏的角落里,魏荣平等人探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移动的身影。他感觉“淘淘”特别娇小,把特制的项圈都衬得非常大。“我特别担忧它能否在野外健康地生活。”但同时,他又充满喜悦,由于“淘淘”终于回归到是它的世界。
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光阴仿佛弹指一挥间。魏荣平扎根于此的30余年间,有的东西没变,譬如即使有了5G,他在山顶考察时还是非常难收到手机信号;但更多东西改变了:当年到卧龙要花费一天的路程,现在最多需要2.5小时;中心内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数目,从6只进步壮大到了300多只。
生活海海,他的老同学中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故人相见之时,多半会善意地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你还没有‘下山’?”而“远山之旅”是魏荣平的微信名,更是他的答案。
“我还是非常幸运的,每年都能看到进步,每件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步。”说罢,他微笑看向远山之间。那里,有大熊猫的呼唤。
- 上一篇:突破性研究:《柳叶刀》揭示更低血压标准的心血管保护用途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4-15 冰墩墩是什么公司生产的 冰墩墩是什么玩具厂制造公司
- 2024-04-01 2024成都大熊猫基地游玩路线官方推荐
- 2024-03-05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开放时间
- 2024-03-04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门票学生有打折吗 岳阳熊猫园
- 2024-03-02 重庆永川四只大熊猫正式与游客见面了吗
- 2023-12-15 熊猫刻板行为是什么 熊猫刻板到最后会死吗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