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极地考察40年 | 北纬79度的中国北极科考“大本营”——北极黄河站成立20周年侧记

www.lasakeji.com 2024-07-05 10:23 生活

6月的新奥勒松

就算是午夜

阳光依然刺眼

这个坐落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小镇

地处北纬79度

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北定居点之一

也是科学界闻名的极地“科考圣地”

2004年7月

一对中国石狮“落户”新奥勒松

标志着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黄河站正式网站建设

20年来

黄河站一直是中国北极科考的“大本营”

共有660多位中国科学家来到这里

进行冰川、陆地、海洋、大方等

多个范围的研究和实验

为研究极区、应付气候变化

贡献着“中国力量”

中国北极科考“大本营”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1925年,中国加入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款》。依据该条款,中国有权自由进出北极特定地区,并依法在该特定地区内平等享有拓展科研与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的权利。1999年,“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初次赴北极实行科学考察任务。2004年7月,在各方积极努力下,中国在北极区域的首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新奥勒松建成。

“黄河站是大家北极科考的‘大本营’。自2004年网站建设以来,黄河站支持了包含冰川学、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空间物理学、大方和地理信息等每个专业范围的科学观测、监测和研究。黄河站为国内极地研究提供了要紧保障,也为国内科学家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借助北极发挥了要紧用途。”黄河站站长胡正毅告诉记者。

据胡正毅介绍,截至2023年底,黄河站累计支持250多个业务和科研项目,保障660多位科考职员赴站进行科学考察。通过黄河站和“雪龙”号、“雪龙2”号等船站平台,中国在北极区域逐步打造起冰川、海洋、大方、生物、地质等多学科观测体系,涵盖科学研究、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多个范围。

极地科考合作的要紧平台

挪威极地研究所特别顾问金·霍尔门教授到今天仍能回忆起2004年黄河站成立时的场景。他是黄河站的“老友”,甚至参与了网站建设前的预备会议。黄河站网站建设20年来,他与不少来黄河站科考的中国科学家成为挚友,进行广泛交流合作,一同研究怎么样应付气候变化。

乘“雪龙”挺进北冰洋,世纪之交的中国初次北极考察

“来黄河站从事科考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很勤奋,都受过好教育,待人温和谦虚,他们为极地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霍尔门说,他和挪威极地研究所的同事都非常乐意与中国科学家进行学术探讨。“气候变化在北极发生得最快、最剧烈。我相信,通过与中国科学家的一同研究,大家可以预测世界其他区域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这对科学研究和人类命至关要紧。”

正在黄河站驻站的同济大学习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红颖教授告诉记者,她正在进行同济大学领衔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我这次来北极的实验任务是对北极区域海洋及大方中的微塑料进行测试和溯源。”她介绍说,中国环境、海洋、化学等学科的很多科研职员都参与了极地有关的研究课题,黄河站搭建的极地实验平台对有关研究尤为重要。“假如没黄河站的平台,我可能就没办法顺利地完成在极地的实验。”

“大家常常去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也非常欢迎大家的中国合伙人来新奥勒松,大家合作得非常不错,黄河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参与上述国际合作项目的挪威极地研究所生态毒理学负责人盖尔·加布里埃尔森教授表示,他们期待与更多来黄河站科考的中国科学家交流。

不期而至的危险和“日以继日”的工作

极地科考与危险和艰苦相伴。在黄河站外仅二三十米的地方,就竖着一块“北极熊危险”的警告牌,需要大家需要配枪才能离开新奥勒松镇区。

科考队员、同济大学博士生武小涵告诉记者,6月15日,在她抵达黄河站不久,就看到了新奥勒松管理方发布的北极熊警告:有一头北极熊在距离黄河站不到1公里的小岛上活动,随时可能对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6月25日,另一头北极熊又出目前相近地方。“我从未想过危险会离自己这么近。”

除去不时出没的北极熊,冰川上的裂隙、海洋中的冰山、忽然即将来临的暴风雪等都会对科考队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科学考察的工作强度也是一大考验。记者与胡正毅一块去冰川取样,往返花了7个多小时,也只走到距离近期的一个观测取样站点。胡正毅告诉记者,假如去最远的冰川取样点,可能要花10多个小时走上20多公里。夏天的北极并无昼夜之分,24小时都是极昼。有时上午出发,虽然回来时太阳仍然高悬,但已是凌晨两三点。

“虽然苦,虽然累,虽然有危险,但结束工作回到站里,看到门口黄河站的牌子,看到会议室里鲜艳的五星红旗,便感到自己为中国极地科考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胡正毅告诉记者,黄河站网站建设的20年,也是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不断进步、不断突破的20年。近年来国家对黄河站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项实验仪器和设施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坚信黄河站的将来必然会更好,中国极地科考的前景必然会愈加光明。”

信息来源:张玉亮 郭爽 李超.北纬79度的中国北极科考“大本营”——北极黄河站成立20周年侧记[N].新华社,2024-06-26

Tags:北极 黄河站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速冻食品 风格 淋巴细胞 访客 合作协议 凝块 绿茶 呼伦贝尔市 无人机 喉咙 百香果 衣物 郑丽媛 皂素 蔡康永 禁令 Li Yuan 全国统一考试 选择食物 白鹭 栗子壳 万代丸 提子 首付款 造景 费钱 补品 墨西哥城 桓台县 东方秃鹰 大豆 大礼包 万事屋 何珈好 心脏 东盛 刘可欣 人选 微塑料 长者 莱西市 青岛 饵料 催经 精肝 地域性 超敏 美丽 东方葵园 北广场 移动 渔具 Zoey 滞纳金 账户 苦瓜泡 廖学秋 公摊 东方龙 乐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