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夏日高温来袭!扒一扒古人的清凉“秘诀”

www.lechengjiaju.com 2024-06-13 10:25 生活

夏日炎炎,空调、西瓜、电视成为不少人的夏日必须具备三件套。现代生活的便利赋予大家在酷暑中的阴凉,但在空调等尚未创造的古时候,古人又是怎么样度过高温天气呢?事实上,他们的消暑小技巧一点都不“落后”,衣食住行处处都有讲究。

1、夏日衣衫薄

古人防暑降温的办法,首当其冲的便是在穿着上做文章。繁复厚重的服装显然不合适夏天,因此古人伴随季节的转换,会有规律的换穿面料不一样的服饰,故李清照有“乍试夹衫金缕缝”的诗句。

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端午节这一天固定成为全社会集体换穿夏装的日子。古人的夏服所用的面料非常是讲究,要做到透气、透汗,因此蚕丝织成的纱和罗成为上选。

在唐宋年代,借助纱、罗裁成的夏装有个专称——“生衣”,其他三季所穿为“熟衣”。

生衣与熟衣的加工程序有所不同,熟衣使用绫、绮等厚实织物,要刷上粉浆,再用石杵反复捣打。经过这种处置,织物更会变得经纬紧密、厚而不透风、质地结实、不容易脱丝,做成衣服也就更为保暖,并更耐磨耗。相反,生衣免去了捣练的环节,经纬较为稀疏,形成透气的孔眼,因此散热的性能好。

白居易说“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可见古人夏日穿得非常是清凉,长衫与裤子都是使用丝织的轻纱。

2、夏日冰果甜

很多人的暑期童年回忆中,都有如此一个场景,父母捞起浸泡在井中冰凉的西瓜,吃上一口,暑气仿佛瞬间消散而去。

事实上,这种沉李浮瓜的消暑妙计古来有之。曹丕有诗云:“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说的就是天热时,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

同时,古时候的冰饮也是消暑美食之一,宋朝就已供应冷饮,诗云:“帝城6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而且宋代冷饮的类型非常是丰富,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

元代之后,冷饮品种更是剧增,像《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瓜果凉茶、夏日品茗,皆是古人在“夏日之食”上做的文章。

3、夏日寻凉处

在住的方面,古人的避暑妙招就更丰富了。

于三伏天寻一处幽静清凉处常住,可谓人间快事。古人爱在水边纳凉,孟浩然就用诗歌描写了他夜晚乘凉的故事:“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缅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古人在水边纳凉还总是与赏荷结合起来,“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惯,避暑的同时又风雅。

“浸伏”也是一种纳凉风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亲水以消暑热,可谓古人的智慧。

不过,要说最凉爽的住处还要是凉屋,这种在唐代出现的房屋一般临水而建,使用类似水车方法推进扇轮摇转,将凉气送入屋中,或者借助机械将水传到屋顶,然后沿檐而下,这样往来,屋内非常快就凉爽了。

到了明代,凉屋更为健全高明,有文为证: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4、夏日冰为伴

说到古人夏天的必需品,其实还是冰,尤其是宫廷官府、帝王将相、豪门贵胄之家,消暑良计就是借助冰块降温。

而且3000多年前,古人就了解冬冰夏用。他们在冬天储存冰块,深凿井洞,把冰放在其中,再以土厚掩。待到夏天,取出降暑。《周礼》中还提到“冰鉴”,即古时候的冰箱。冰鉴类似内部中空的盒子,把冰放在其中,再把食物放在冰中间,用来保鲜。

唐朝末年,大家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发现它溶于水中会吸收不少热量,从而使其结冰,便开始人工制冰。

当然,古时候最接地气、最大众化的防暑秘招,那势必是扇子。古时,扇子被叫做“摇风”,多用竹篾编成。它还有一个极其可爱的名字——“凉友”。

轻轻一扇,清风徐来,是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拥有些消暑利器。汉代的贵族之家还时尚一种“人工风扇”,“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今天就推荐到这啦,古人的消暑秘诀你都知道了吗?

Tags:消暑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通知书 受理费 户口所在地 特权 鸡血藤 左右 万山区 钓大鱼 长期接触 炸制 肚子疼 油桃 手捧花 首富 影视编导培训 杏鲍菇 龚思乐 医疗 沙盘 荆楚 社区居委会 成员 消化性 蘖芽 温差 朝代 草科 狗鱼 材料费 催熟 黑苦荞茶 暧昧期 孝心 外伤 海口 飞行 骨折 手表 薏米 中国科学院 芦丁 工程学院 乌头鱼 王朝 傅家俊 花菜 泼水节 家中 龙血树 玫瑰花的资料 发烧 杂食性鱼 虾卵 同房 蒙古 刘思慕 朋友们 住宿费 台山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