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健康 >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需要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武禹襄在创武式太极拳之前,曾赴赵堡镇向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因此,武式太极拳除上述特征以外,也体现了赵堡太极拳的拳理和背丝扣的演练办法。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的两手的运行,都按背丝扣的办法演练,个势子,势势这样。可以说,武式太极拳继承和进步了赵堡太极拳拳理和背丝扣的演练办法。
霍梦魁先师(1889~12年)于1953年到沈阳传授武式太极拳。冯景春老师于1954年拜霍梦魁为师,学练武式太极拳,到今天已50年。武式太极拳“阴阳欲分分又合”的内功演练办法,使冯老师收获颇丰,虽已是76岁高龄,仍然身轻体健;与年青人交手,仍可发人于丈外。因此,挖掘整理这一出色拳种,具备十分要紧的意义。
武式太极拳特征可总结如下:
引进落空合即出, 擎引松放有一吞。 上下相随腰抽絷, 逢引必撤进必跟。 松开我劲勿使屈,阴阳欲分分又合。
赵堡太极拳来自于道家,后传至王宗岳,王宗岳又传蒋发(1574~1655年),蒋发又传至赵堡镇,至陈清平第七代。赵堡拳第九代传人杜元化,于1935年在其《太极拳正宗》一书中,简述了背丝扣的定义和64势背丝扣图示。赵堡太极拳的拳理和背丝扣演练办法,依据于来知德太极图。
来知德(1525~1604年)号瞿唐,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他曾远客万县,于翠竹溪水深山中,潜研《易经》,悟道修炼达29年,后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完成世称绝学的《周易集注》。在《周易集注》中,他绘制了“来瞿唐先生圆图”(右图),后人称为“来氏太极图”。此图根据“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时尚者气”而绘之,蕴涵天地万物的演化之理。
近年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愈加深,观测到的大家所在的银河系的形状极像来氏太极图的形状。来氏太极图的中心圆圈为太极之本体,内存先天一气,对应着银河系的“核心”。依据老子《道德经》来讲解,此“核心”为先于天地之前而生,由“道生一”而得,进而变化出后天阴阳,即“一生二”。银河系有两条“螺旋线臂”,大家所在的太阳系在其中一条线臂的外端三分之二处,正暗合老子所说“二生三,三生万物”。科学家对银河系的形成作了像图A的描述,从中可见太极本体先旋转成椭圆球体,而后从无极而有极,再从有极分成阴阳,形成“螺旋线臂”,从而构成像来氏太极图的形状。
道家觉得人身即为一小宇宙,黄帝《阴符经》也觉得“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演练太极拳时,两只手臂极像银河系的螺旋线臂,人体的“核心”就是身体中的太极本体――中丹田。中丹田坐落于脐内与要害之间内存先天一气。来氏图的中间一线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表示天、地、人一气贯通。来氏太极图和“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时尚者气”是赵堡太极拳的理论依据,“背丝扣”即来自于来氏太极图。
太极拳从无极起势,在图B一1中以虚线圆表示。在人体内,丹田中的先天一气也是无极的,以无边界的淡灰色圆形图表示于图B一2中。
如何从无极到有极呢?即意念内气从“降宫”降入丹田,此时阳气降低,肾之阴气必从下而上,此为无极而有极。于是,丹田之中,太极缘起(图B一3,B一4)。丹田气的运转将产生阴阳两条“螺旋线臂”,如图B一5中黑色、灰色线所示,此即来氏太极图之意,中心深色圆圈代表太极本体,即丹田先天一气。练拳时,丹田运转带动左右两手,分别沿阴阳螺旋线运行,此为“先天引后天”。由此,赵堡太极“背丝扣”可概念如下:“背丝扣”即来知德太极图,“背丝”为其中两条相反的螺旋线,“扣”即两条螺旋线扣于太极本体上。
来知德太极图(上图)
图A:银河系的形成过程
背丝扣的演练分后天背丝扣和先天背丝扣。后天背丝扣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此为太极拳的初层功夫;先天背丝扣以太极本体运转带动肢体运转,此为太极拳中层功夫。
背丝扣的演练办法如图C所示。将图B一5中的来氏太极图从中间分开,可得到三种背丝扣的基本形式,即“s”形、“c”形和“cs”形,分别表示于图c―l、c一2、c一3中。其中黑色、灰色线分别代表左手、右手运动路线,黑色为阳、为实;灰色为阴、为虚。反向演练亦然。
“s”形(图c一2)是赵堡和武式太极拳主要的演练办法。太极拳初级阶段,以“后天引先天”,即意想两手之间萦绕着一个丹田大小的气球,可称为“外丹田”(直径20~30厘米)。如“手挥琵琶”一势中,右手沿黑线背丝运转,左手沿灰线背丝运转,以带动外丹田运转,必同时引动内丹田运转,此即以“后天引先天”。武式太极拳的起势、单鞭、白鹤亮翅、懒扎衣、手挥琵琶、闪通背、撇身捶、玉女穿梭、野马分鬃、云手及鸳鸯脚等等,均以“S”形背丝扣演练,并带动内丹田运转。
图B:1 无极;2 中丹田;3、4 阴阳实分;5 来氏太极图
“c”形背丝扣(图c―1)的源头仍是太极本体。在练拳时,是左右手以内丹田为源头,右手作反“c”形、左手作正“C”形弧线运转,并带动内丹田运转,如“六封匹闭”等动作。
“CS”形背丝扣(图c一3),是右手作“C”形、左手作“s”形运转(或反之)。武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倒撵猴、搂膝打掌、抱虎归山等,都是以“cs”形两手的运转带动内丹田运转。
图C:三种背丝扣形式:1 C型;2 S型;3 CS型
进人中级阶段,已可打开“玄关”一窍,内外丹田相合,此时内丹田运转带动肢体运转,进入先天背丝扣的练练。
在两人交手中,背丝扣的应用尤为重要。现以图D“s”形背丝扣为例,简述其原理。武式太极拳特征是“阴阳欲分分又合”,在未感觉他们来力前,周身处于“太极一气”之中,不分阴阳,即“对待者数”之妙。通过中间圆圈“时尚者气”感知他们来力后,自然分阴阳。如他们由全阴转全阳,以两手擒拿我右臂(即由坤卦转乾卦),我则从坤卦经艮卦、巽卦转乾卦,以虚引其力和松肩沉肘,化而蓄之,并由阴转阳,还其力,将他们发出。
现将赵堡和武式太极拳背丝扣的原理和演练办法,写成歌诀如下:
太极拳道
来氏太极拳之理, 一线贯通天人地。 太极本体先天气, 分而阴阳后天体。 对待者数妙在一, 时尚者气窍在中。 法演先天背丝扣, 道肇生化变无穷。
图D:S型八卦背丝扣
- 上一篇:瑜伽菜谱搭配,比较适合瑜伽者的饮食
- 下一篇:合肥举行百人瑜伽活动,知名瑜伽参加
猜你喜欢
- 2024-02-20 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