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面对近年来愈加多的中国商品涌入韩国市场,韩国产业界的心态颇为复杂。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最新发布的《2023年12月及年度进出口动向》显示,2023年韩国出口额同比降低7.4%,为6326.9亿USD,时隔三年负增长;进口额同比降低12.1%,为6426.7亿USD。
由此,2023年韩国的贸易收入支出出现了近百亿USD的逆差,达99.7亿USD。这已是韩国对外贸易连续两年出现逆差状况,不过逆差规模在缩小。
上述数据还显示,2023年截至11月,韩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已出现了180亿USD逆差,这是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除去1992年当年,时隔31年后再度出现贸易逆差。不过,从韩国2023年对中国进出口额来看,中国仍是韩国的最大贸易国。
韩国历来被视作全球贸易的“晴雨表”。因此,每当韩国的年度贸易出现逆差总是会引发关注,特别是韩国生产的半导体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都是出口的重要商品。
31年后,中韩贸易缘何出现结构性巨变?
图为韩国街景(资料图)
从对华顺差国转变为逆差国
具体来看,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额为1248.35亿USD,自华进口的产品总额为1428.49亿USD,贸易总额合计近2700亿USD。其中,相较于2022年的出口状况(1558.1亿USD),去年韩国对华出口降低19.9%,创31年新低。
自1992年韩中建交以来,除去当年出现过10亿USD的贸易逆差外,其余年份韩国均处于顺差地位,即韩国年度对华出口大于自华进口。其中,顺差额度在2013年达到628亿USD的峰值,此后便呈现降低态势。2022年自十月起韩国对华贸易连续出现单月逆差,但全年最后保持在顺差,只不过顺差规模仅为12亿USD。
在韩国的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中,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还显示,对美国、欧盟、中东、独联体出口增加。其中,对美出口创下历史新高,为1157亿USD。由此美国时隔18年超越东盟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对波兰(14.8%)、阿联酋(11.9%)、沙特阿拉伯(9.4%)出口同样增加。
历来,对华贸易占据韩国对外出口的近1/4。对于中国目前正从韩国长期的贸易收入支出最大顺差国转变为逆差国,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在同意第一财经采访时觉得,主如果韩国过去过于安逸地依靠国内市场的结果。“此前,虽然全球贸易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韩国方面特别没认识到国内市场的飞速进步与变化。”她剖析道,“同时,韩国出口产业的竞争优势减弱也是缘由之一。中韩建交后,中国虽然保持了进口韩国产中间材料进行组装、加工的分工关系,但在短期内飞速追赶上韩国并加大了自己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在中间材料需要方面对韩国的依靠性正在减弱。”
中国目前正从韩国长期的贸易收入支出最大顺差国转变为逆差国,图为中韩国旗资料图
建交30多年来,黄菲表示,中韩间买卖的产品从钢板、纤维等单纯的轻工业及重化学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半导体为首的高附加值中间材料为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尖端化,使两国在中高级技术产业范围的出口角逐加剧。”
韩国产业研究院在《2024年经济产业展望》报告书中讲解说,因为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中间材料自给率上升,对韩国产中间材料进口产生负面影响。据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19.5%,比2021年的25.3%大幅降低。
相反,韩国在迅速进步的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原材料上对中国紧急依靠。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氢氧化锂、硫酸镍、硫酸钴等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对中国的依靠度分别达到82.3%、72.1%和100%。仅动力电池和氢氧化锂两项,2023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就超越100亿USD。
黄菲还觉得,因为中美之间的Supply chain矛盾,加之此前韩国政府对华态度,导致昔日韩国对华出口的很多人气产品也遭到了打击,“韩国商品在中国渐渐失去了买家的关注和喜欢,但来自中国的资源、材料进口不可防止地增加的趋势仍然存在。韩国产业界却对中国进口依靠度加深,致使贸易不均衡关系进一步加深。”
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将来或是正常状态
在31年后对华贸易首现逆差后,韩国政府也非常焦急。日前,韩国候任外长赵兑烈在向国会提交的人事听证会书面答辩书中表示,以“和而不同”的精神进步韩中关系至关要紧。他提到,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也是在解决朝核问题方面的要紧合伙人……凑合区域及全球一同挑战等需要合作的问题与中方积极拓展合作。
图为釜山港口(资料图)
那样,将来韩国方面能否逆转贸易逆差的态势?黄菲告诉第一财经,现在韩国政商界的共识是中国商品愈加对韩国商品构成替代,而且对于中国原材料和中间零部件的进口也在短期内不可能降低,譬如韩国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新能源电池的原材料,对中国的依靠程度达到80%以上,“韩国业界常见觉得,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短期内不可逆转,且会有渐渐扩大的趋势。在这方面,韩国只能积极谋求提供途径的多元性,进步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但这也同样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
中国商品现在怎么样影响一般韩国民众的生活?黄菲表示,现在伴随中国工业品竞争优势的提高,中国产品渐渐进入韩国人的生活,譬如原先被现代汽车基本垄断的新能源公交车,目前韩国路上跑的新能源公交车有1/3是比亚迪。
去年,中国化妆品也开始在韩国火了一把。据韩国关税厅对护肤品等七大类中国化妆品进口数据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较上年(同比,下同)进口总额增长5.8%。细分品类而言,韩国自中国进口的基础护肤品金额增长8.4%,眼影增长187%、粉饼增长135%、面膜增长170%。而遭到消费信心萎缩等原因影响,把高档商品作为主力产品的韩国化妆品企业营业额在去年出现下滑。
一位韩国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在韩国的购物网站搜索“中国化妆品”,以中国风的唇彩、眼影、眼线笔、眉笔等彩妆为主,“身边的朋友也不排斥”。
不止是化妆品,黄菲表示,在韩国昔日具备相对角逐优势的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范围,现在都能找到中国企业的存在感。
“这两年韩国一般民众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有所改观,缘由还是实质用过的人愈加多了。韩国民众比较信任口碑,有从众效应。目前自媒体上介绍优质中国商品的视频也不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韩国的青年。”黄菲说。
她举例道,跨境电子商务进步迅猛,现在在韩国地铁里能看到ALI EXPRESS(阿里全球速卖通)的巨幅广告,“对于目前已经十分适应网上购物的韩国人来讲,也算是个很好的新平台。上面有很多性价比高的中国产品。”
黄菲告诉记者,强性价比、短交付周期的中国商品,飞速取得了韩国地方政府的喜爱;再加上中韩FTA现在也有进一步开放的空间,将来或许会在韩国市场上看到愈加多的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
韩国央行去年12月的报告称,伴随中国出口商品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的持续提高,在全球市场与韩国形成的角逐也将不断增大,韩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对外竞争优势,同时通过达成出口市场多元化,以改变目前过度依靠国内市场的出口结构。
- 上一篇:酒精的正确用法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