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发现请举报!北京严惩“瘦肉精”“槽头肉”,这份指南让你避坑——

www.zhhdhn.com 2025-04-22 16:36 生活

针对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北京开展为期10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肉制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梳理养殖屠宰、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网络销售等环节问题,向全市肉制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发布“十五个严禁”提醒告知书。要求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行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即日起至2025年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肉制品违法线索,如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可随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或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当低廉价格遭遇诱人色泽,究竟是商家的福利还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从传说中的“糟心肉“到以假乱真的合成牛肉,是否会变成健康杀手?掌握这些辨别技巧,或许能让你买肉时少交“智商税”,更避开致命的健康隐患!

“糟心”的槽头肉

根据GB/T 9959.3-2019《鲜、冻猪肉及猪副产品 第3部分:分部位分割猪肉》第3.9条的定义,猪槽头肉是指从猪耳根至第一颈椎垂直切下的脖头处肉,属于猪肉中需要严格“整修”的部分。槽头肉之所以被称为“糟心肉”,是因为未经严格整修的槽头肉中可能存在病变淋巴结、甲状腺等安全隐患。

淋巴结广泛分布在机体中,是机体截留异物、过滤细菌病毒、防御疾病的重要免疫器官,能反映机体的病理状态。槽头肉处在猪头与躯干的连接部位,含有大量淋巴结。

作为猪体内的“免疫战场”,淋巴结含有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若这类淋巴结在生猪屠宰过程中没有被有效去除,并被进一步加工杀灭的话,人食用后可能导致细菌病毒感染、免疫力降低等。尤其是已充血、水肿的病变淋巴结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等。

但并非所有的淋巴结都有毒害,只有病变的淋巴结才会危害人体健康。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GB/T 17236-2019《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生猪》等规章制度中均有明确要求,生猪屠宰后应摘除或修割可视病变淋巴结、残留甲状腺等。因此,在正规生猪屠宰环节,屠宰场会按照要求去除可视病变淋巴结、甲状腺等,经过严格整修、检验检疫合格后上市的槽头肉充分煮熟后是相对安全的。

甲状腺中含有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且甲状腺激素遇热较稳定,常见的食品加工方式,如蒸煮等,并不能有效破坏甲状腺激素。因此,大众食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部位可能会有内分泌失调、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严重的还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害人不浅的“瘦肉精”“瘦肉精”是一组药物的统称,其代表药物为“盐酸克伦特罗”。猪、牛等大牲畜在吃了含“瘦肉精”的饲料后,药物主要蓄积在其肝脏中,而其肌肉(即瘦肉)中仅含极微量的“瘦肉精”。

“瘦肉精”性质稳定,常规的烹调方式难以将其破坏。摄入过量会引起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四肢严重颤动、心动过速、恶心、头痛、头晕,严重的时候会感到呼吸困难。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据报道,猪内脏所含的“瘦肉精”含量为其肌肉含量的数百倍之多。如果消费者一顿吃下大量的被喂食过“瘦肉精”的猪的肝脏,无疑是在摄入大量的“瘦肉精”,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就是我国食品监管部门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的原因。

尽管我国对“瘦肉精”监管严格,但在某些偏僻地区仍有一些不法养殖户偷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那么,消费者如何鉴别市场上出售的猪肉中含有“瘦肉精”成分?以下几种简易方法可帮助消费者判断:

首先,观察猪瘦肉的颜色,如果瘦肉颜色偏深(非常见的鲜红色,而是暗黑色),则很有可能是喂养过程中添加过“瘦肉精”。但这种方法有时也不可靠,因为在夏季高温季节里,猪肉如在案板上放置时间过长,同样会颜色发黑。

其次,看猪肉脂肪层的厚度,如果猪肉的肥膘层特别薄(仅1~2厘米)则很有可能是喂养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一般说来,从未吃过“瘦肉精”的猪其肥膘层厚度应在3厘米以上。

第三,刀切开试验法,如果怀疑买回来的猪肉含“瘦肉精”,可用锋利的刀子切开一两条做试验,如果刀子切猪肉时感到十分绵软,很有可能含“瘦肉精”。

如果你非常在意瘦肉精的风险,建议去比较大型的超市买肉,或者尽量买大品牌、品质有保证的肉类。这些渠道的肉类为了确保品质,往往会进行瘦肉精的批次检验。

目前有些超市会把兽药检验记录表贴在超市的墙上,也有些会提供可追溯标签(或者二维码之类),通过标签可以追溯到具体批次的瘦肉精检测结果。买这样的肉类就可以放心很多了。

最后,如果大家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去搜“克伦特罗 试纸”“莱克多巴胺 试纸”或者“沙丁胺醇 试纸”,记得尽量买三种都一起检测的,务必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这是一种食品检测和农业监管中用来快速筛检的试纸,准确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真假难辨”的牛肉

市场上,猪肉、鸡鸭肉的价格普遍在十几元一斤,而牛肉价格却高出好几倍,这种价差催生了用廉价肉加工冒充牛肉牟取暴利的造假现象。由于生牛肉本身难以仿造,造假者往往通过“注水”增加重量,而更多假牛肉则隐藏在再加工食品中,如牛排、牛肉卷、卤牛肉、牛肉丸等,普通人难以分辨其真伪。

造假的核心在于模仿牛肉的颜色和味道。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不法商贩会添加亚硝酸盐、胭脂红等色素,这些物质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广泛应用,作为食品添加剂时需严格控制剂量。亚硝酸盐不仅具有致癌风险,过量使用还可能引发中毒甚至死亡,但在假牛肉制作中,它通过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玫瑰色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品呈现类似牛肉的鲜亮色泽。另一种关键原料“牛肉膏”由牛肉经去脂、消化、浓缩制成,其特有的棕黄色和牛肉香味能让猪肉等廉价肉摇身变成“牛肉”。

这类造假不仅让消费者花冤枉钱,更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违规添加剂的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而病死牛肉的流通更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辨别真假牛肉可从三方面入手:观察颜色,真牛肉因铁含量高呈深红色,煮熟后为褐色,假牛肉煮熟后发白;体验口感,牛肉纤维粗壮有嚼劲,缺乏弹性的可能掺假;关注价格,远低于本地价格的“促销牛肉“极有可能是假货或问题肉。

如何守住餐桌,辨别食物的好坏?

1. 贪小便宜,吃大亏

市场上不乏一些价格远低于正常市场价的食品,这些食品往往存在不小的问题。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过低,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使用劣质原料或不合格的东西,虽然可能一时便宜,但长期食用却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2. 学会看标签,重视配料表

食品的标签上有着丰富的信息,尤其是配料表。在购买食品时,检查配料表非常重要。配料表上越简单,越短,通常意味着这款产品添加的成分越少,越天然。

对于预包装食品,查看是否有SC认证标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基本保障。

3. 少买“三无”产品

这类产品因为没有经过质量监控,食用后极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很多街边小摊贩、小作坊制作的食品都要小心。

平时买任何东西都要关注这些问题,从根源杜绝,也能给我们身体多一份保障。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北京此次重拳整治为百姓餐桌筑起防线,面对复杂市场环境,消费者既需提高鉴别能力,也要善用投诉渠道,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当监管利剑与公众监督形成合力,方能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口食物都承载安心与健康。

来源:北京日报、科普中国、四川疾控、澎湃新闻、果壳等编辑:段大卫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Tags:猪肉瘦肉精槽头肉食品安全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叶插 任润厚 冀兆魁 造型 丽华 起居 叶茎 孵化 东北人 分钟 龙鱼 胃心 病情 核辐射 卓人 高新区 任韵淇 八角 掌握 被子 丁苡柔 伊哈洛 乌撒网 出生人口变化 关成华 冠礼 广告 美联储 主要职责 黄豆 关彦斌 青蒜 中高风险 神器 放淘 牛腩 整枝 香蕉 紫锥菊 百合 决定书 义乌 氏杆菌 万新 西园 豆腐羹 唤醒 患病 草缸 佟童 推送 男子 呼和浩特 司空摘星 尿不湿 新房 冰片 记忆 猎杀动物英语 养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