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三叠纪时期,一群陆生脊椎动物或是迫于生活的重压,抛弃祖先在陆地上打下的江山,纷纷“下海”,成为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脊椎动物重返海洋事件。这类动物发现海洋中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于是在较短时期内飞速辐射演化,出现了鳍龙类、鱼龙类、海龙类等海生爬行动物。它们的化石在博物馆里展出时,有时会被不明真相的观众误以为是海中的恐龙,甚至包含外形似鱼类的鱼龙,但在鳍龙类中有一个既原始又特化的类群,即便完全不拥有海生爬行动物的常识,也非常难把它们误觉得是恐龙,而会以为是乌龟,它们就是楯齿龙类。
楯齿龙类的体长一般为1到2米,除去少数早期成员以外,大多身披骨板,因除此之外形非常像龟,如豆齿龙、盾龟龙、无齿龙,不过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它们其实和龟有一个明显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龟的背甲由规则的大块甲片拼接而成,而楯齿龙的背甲则是一堆细碎的小甲片,而且其中部分成员,如豆齿龙的背甲由两部分组成,较大的部分保护颈部到臀部,较小的部分保护臀部到尾巴的基部,看着就像穿了一条热裤的大龟。
此外,牙齿也是楯齿龙与龟不同的主要特点,早期的龟在颚骨上长有细小尖利的牙齿,今天的龟牙齿大多已退化,只有角质的喙嘴,而楯齿龙中除去无齿龙外,都长着一口石块或豆粒状的牙齿,这也是楯齿龙、豆齿龙之类的名字的来由。
厚重的背甲和平坦的牙齿,使它们注定不可以像身手敏捷的鱼龙那样去捕食行动飞速的鱼类,却很合适在浅海区域,对有硬壳保护的软体动物推行降维打击,堪称专业碎壳机。
不过,即便是如此一群看重防御,猥琐发育的生物,最后也没挺过三叠纪晚期发生的第四次生命大灭绝,缘由与它们高度特化的身体架构和较单一的食物源有关,不过,脊椎动物也能以骨板叠出厚重的甲这一拉风的设计,倒是在大自然无数次重复的“趋同演化”中,被巧妙地传承和发扬光大了,不只限于龟如此的爬行动物,在哺乳动物身上也有体现,譬如今天的犰狳,与它们已经灭绝的近亲——雕齿兽。以上就是本期推荐的内容,有兴趣的小伙伴大家下期再见。
- 上一篇:听人吩咐、为人服务……机器人何时真的代替人类劳作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