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科技 >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要紧物质并发挥着要紧的生理用途,足量饮水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也能帮大家保持正常的身体活动和认知能力。
平时大家的饮水来源非常广泛,自来水、瓶装水、桶装水都可以选择。甚至有些人由于担忧自来水的水质问题而偏向于选瓶装水或桶装水,如此选择真的就更健康的了吗?
微塑料对人体有哪些风险
微塑料不了解有多少人听说过?它在大家日常无处不在,近几年大家对微塑料的研究颇多。所谓微塑料就是尺寸特别小的塑料颗粒,长度为 1μm 至 5mm,甚至还存在纳米塑料,长度比微塑料更小,仅为<1μm。
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尺寸小,更容易在人体内每个组织器官游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譬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含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对人体健康的害处更大。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日常,大家和微塑料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含有它的东西相当广泛,只须是塑料材质的几乎就难免会有微塑料的存在。不只这样,鱼类贝类这类海洋生物的体内也会存在微塑料的污染,通过摄食会进入大家的体内。饮食是人类摄入微塑料的主要渠道,据估算每个人每周大约吃掉 5 克微塑料,等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或许不少人觉得:微塑料是异物,即使吃进身体也应该会从粪便中排出呀!
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确会伴随粪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存在于大家身体的其他器官组织中。有研究发现,每 10 克人类粪便中平均有 20 个微塑料颗粒。并且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还有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初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表明微塑料可能伴随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导致影响。
别小瞧了这类被摄入体内的微塑料,它们会干扰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肠道不适症状譬如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塑料微粒还会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诱发炎症。现在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不少未知,需要更多地探索。
喝的水居然有微塑料
2024 年 1 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职员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
研究职员初次借助新的显光学成像技术,观测到瓶装水/桶装水中“纳米塑料/微塑料”的存在,发现每瓶 1 升装的瓶装水中,约含有 24 万个塑料微粒,包含 90%的纳米塑料和 10%的微塑料颗粒。并且,瓶装水在大家反复开关与高温暴晒的条件下会使水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不过,并不是只有瓶装水才会存在微塑料问题,自来水也难逃微塑料的污染。有研究对来自全球 14 个国家的 159 份自来水样本进行了剖析,其中 129 份含有纳米塑料/微塑料,检出比率高达 81.1%。
也就是说,无论是瓶装水还是自来水,在大家饮水的同时都会摄入些微塑料。
如何解决水中微塑料的问题?
虽然饮水会让大家摄入微塑料,但人不能离开水呀,总不可以由于这就不喝水了吧!其实不需要太担忧,对于自来水,大家只须把水烧开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降低微塑料进入人体,减少其对身体的伤害。
2024 年 2 月份,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拓展的研究发现:把硬水烧开,再经过简单过滤,就可除去水中 80%以上的纳米塑料/微塑料。
研究还发现,烧水的过程中伴随水温的渐渐升高,水中的微塑料去除率渐渐增加;水的硬度越高,对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成效越好。这是由于煮沸的过程让微塑料可以与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共沉淀,容易被水垢包裹住沉淀在容器底部,从而起到了更好的去除成效。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依据全球水质的不同与用水习惯的差异,研究者估算了六大洲 67 个区域成人和儿童通过饮用开水和自来水所致的纳米塑料/微塑料摄入量。结果显示,相比于天天饮用自来水,饮用烧开后的水纳米塑料/微塑料的摄入量比前者降低了 2~5 倍。
“多喝热水”是国内居民的传统养生方法,不只喝得舒服,也能起到“净化”水有哪些用途,帮大家降低微塑料的摄入,对健康更为有益。同时,也建议大伙水烧开后多沉淀一段时间、不喝剩下的水底与用过滤装置,譬如自来水安装过滤器、用带过滤网的杯子等。
降低微塑料摄入小技巧
既然微塑料对健康有害,那样日常除去要将水烧开后再喝以外,还建议做好以下这类事。
1
少吃塑料包装外卖,也不要直接用塑料袋吃
大部分外卖都是用塑料盒或者塑料袋盛装食物,这类塑料制品都或许会让大家摄入更多的微塑料。
也别把塑料袋装的麻辣烫、米线等食物直接套在碗上吃,高温会让微塑料更多地溶解在食物中,在收到外卖之后应当尽快将食物倒入我们的餐具中。另外,也要少吃塑料包装的食品。
2
少用塑料砧板
有研究职员分别在聚丙烯砧板和聚乙烯砧板上切胡萝卜,评估用这两种塑料砧板时平均每一个人的微塑料总接触量。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结果发现,二者均会使胡萝卜被微塑料污染,用刀切食物的过程中会掉落较多微塑料。据研究职员估计,假如用塑料砧板,一个人每年可能接触到1450 万~7190 万个聚乙烯微塑料,而聚丙烯微塑料约为 7940 万个。
3
不吃海鲜内脏
微塑料可以进入一些海洋生物的体内,污染鱼类和贝类食物。
来自英国赫尔大学赫尔约克医学院的研究职员系统剖析了 2014 至 2020 年间超越 50 篇的研究,以调查全球海洋生物的微塑料污染水平。发现亚洲沿海的软体动物微塑料污染最为紧急,存在于海洋动物的肠道、肝脏等每个部位中,其中贻贝、牡蛎和扇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所以,吃水商品的时候第一不要生吃,必须要烹调熟透;第二,要去除其胃肠、内脏和腮。
4
少喝奶茶、少用塑料吸管
温度高的饮品或食物会让微塑料释放得更多,包含但不限于热咖啡、热奶茶等饮品,不少人还习惯用塑料吸管来喝饮品,这也会增加微塑料的摄入。
5
不粘锅出现划痕后尽可能不要再用
2022 年发表在《全环境科学》上的一篇研究提到,几毫米的不粘锅划痕就能释放出很多微塑料。破损的涂层可能致使释放 2300000 个微塑料和纳米塑料,表面裂缝或许会留下大约 9100 个塑料颗粒。
大部分不粘锅的不粘涂层一般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龙,是一种合成塑料。当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间有强烈磨损时,或许会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然后污染食物让人类摄食。
所以,不粘锅出现划痕后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别用不粘锅烹调质地坚硬的食物,譬如排骨,不用尖锐的铲子,并按期更换新锅。
参考文献
[1] Cox KD, Covernton GA, Davies HL, Dower JF, Juanes F, Dudas SE. Human Consumption of Microplastic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Jun 18;53(12):7068-7074. doi: 10.1021/acs.est.9b01517. Epub 2019 Jun 5. Erratum in: Environ Sci Technol. 2020 Sep 1;54(17):10974. PMID: 31184127.
[2] Leslie HA, van Velzen MJM, Brandsma SH, Vethaak AD, Garcia-Vallejo JJ, Lamoree MH.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 Environ Int. 2022 May;163:107199. doi: 10.1016/j.envint.2022.107199. Epub 2022 Mar 24. PMID: 35367073.
[3]Qian, Naixin et al.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 121,3 (2024): e2300582121. doi:10.1073/pnas.2300582121
[4] Naixin Qian, Xin Gao, Xiaoqi Lang, Huiping Deng, Teodora Maria Bratu, Qixuan Chen, Phoebe Stapleton, Beizhan Yan, and Wei Min.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NAS. 2024.
[5]Yadav, Himani et al. “Cutting Boards: An Overlooked Sour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Fo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vol. 57,22 (2023): 8225-8235. doi:10.1021/acs.est.3c00924
[6]Danopoulos, Evangelos et al.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of Seafood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vol. 128,12 (2020): 126002. doi:10.1289/EHP7171
[7]Luo, Yunlong et al. “Raman imag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flon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released from non-stick cookwar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 851,Pt 2 (2022): 158293. doi:10.1016/j.scitotenv.2022.158293
策划制作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林林
- 上一篇:思科交换机访问列表深入分析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4-05 这种被“吹上天”的益生菌真能治疗过敏性鼻炎听听大夫如何说→
- 2024-04-04 吃那些食物会叫你愈加不健康 会干扰健康的食物有什么
- 2024-04-02 夏天怎么样健康饮酒 夏天饮酒的忌讳有什么
- 2024-03-31 皱纹与健康的关系 面部皱纹与身体健康息息有关,这几种代表疾病的皱纹你
- 2024-03-30 2024东莞东城街道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安排
- 2024-03-29 这种食物不止是烹调必须具备,居然还可以治疗罕见病!
- 2024-03-27 主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法 主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法手抄报
- 2024-03-26 心绞痛的表现有这三点,可自行判断做好防护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