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教育 >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亿万高素质人才——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成效纪实

www.123msx.com 2025-04-13 18:00 教育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累计输送了1亿多名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就业大局稳定。

近日,在西南大学2025年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综合类双选会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现场,毕业生们在了解岗位信息。秦廷富 摄(资料图片)

优化培养供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坚持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2017年印发《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加快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调整。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同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各地各高校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

建立并完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更加科学地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2020年起,教育部先后开展两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提出建立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推动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学科专业。

从源头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高校联合企业产业、国家实验室等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强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培养。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以来,3期累计2000余所高校与23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对接,达成合作4.5万余项,企业为高校提供经费支持超50亿元。

不久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设立专章,对“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进行部署,并列入“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4年12月,教育部推进国家人才供需大数据平台建设,利用AI(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岗位需求与专业对应关系,以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强化就业育人,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高校毕业生群体回信,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响应国家号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朱启平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贵州毕节,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生陈建国走进大庆油田,在工程一线攻克页岩油钻井等技术难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杨阳选择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用专业服务老人、儿童、妇女,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帮助……

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将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高校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及国家战略需求相关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西部一线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加强政策激励和项目引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教育部设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每年选树400余名基层就业先进典型。

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育人的基础。教育部推动各地各高校以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为目标,以高水平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筑牢教育教学“主阵地”。教育部不断健全高校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当前,全国超过90%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育部面向全国评选出了21门高校就业创业金课,支持建设40余个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

面向新兴产业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育部部署实施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助力毕业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提升就业竞争力。

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2024年成功举办国内首个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全国性赛事——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2025年第二届大赛将于4月中旬在湖南长沙举办。两届大赛将累计吸引2700多所高校、2400余万名师生参与,切实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求职就业能力。

促进人岗对接,优化升级更精准更暖心的就业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落实就业优先,强化政策创新,持续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是要有渠道、有岗位。“十四五”期间,教育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挖潜拓宽就业渠道。

——主动“走出去”。“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开展3年来,累计走访用人单位超150万家,拓展就业岗位超1800万个。

——积极“请进来”。开展“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举办“千行万业系列招聘会”。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持续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

——汇聚“云资源”。不断升级建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每年持续推出近百场线上招聘活动,汇集岗位信息超千万条,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全年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建设“大市场”。2021年指导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构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沟通协作新机制;加强与经济大省、就业大省合作,结合区域发展优势,着力建设一批行业性、区域性、联盟性就业大市场。

——打出“组合拳”。不断加强教育与人社、财政、税务、国资等部门协同联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纳更多毕业生。

促进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是稳就业保民生重要内容。

教育部坚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导各地各高校用心用情提供有温度的帮扶服务。

——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确保重点群体指导咨询、推荐岗位、组织培训、就业实习“四优先”。

——开展专项帮扶。建立“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网络平台,目前已完成线上培训140万人、线下培训30.6万人。

“十四五”期间,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巩固支持保障,支持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2021年,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部署,“健全校内校外资源协同共享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形成衔接校内校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服务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保障持续加强,已形成相对健全的工作体系。

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部—省—校”三级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教育部层面设有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省级层面,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高校层面,普遍设立了就业处或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当前,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约10万人,其中专职2万人、毕业班辅导员和兼职指导教师8万人;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不断深化。2024年成立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院(基地),围绕提升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适配性、优化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等,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课题研究。

…………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发展,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从2022年起连续3年突破千万,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绝对主体。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现有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对精准化、专业化、高水平就业服务的现实需要,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急需补齐,优化升级就业服务体系的任务重要且紧迫。

新时代、新征程,新定位、新使命。教育系统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推出更强有力、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的促就业政策措施,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澎湃人才力量。(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郑翅)

[ 责编:邱晓琴 ]

Tags: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绍兴市 稻草 卞吉安 福彩 中国斗鱼 猫头鹰 红书 帝家 高龄 白斑风 妄想 二十四节气 东方百灵 冻雨 特点 龙人 这首 辣椒粉 伯格 质数 悔改 三武 中渎穴 宿舍 斑马鱼鳃发红 淘米 苒是什么意思 刘玉坤 合肥 团状 于俊世 背部 报名时间 宜城市 丝瓜汤 层面 鼠尾草 竹芋 亲鱼 常吃 异味 硬水 社会公众 肿痛 税率 新乐 肿大 应尽 外伤性 拔甲后会复发 志高 膝关节退化 电晕 玉米面 书号 银湖 镇江 湿度 孩子气 任继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