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健康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的情况,这时吃药就成了很多人缓解症状的首选。然而,你是否想过,一些看似普通的常用药,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对我们的肾脏。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和代谢器官,承担着清除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的重任。一旦用药不当,某些药物就可能摇身一变,成为 “肾脏杀手”,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肾脏健康。
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抗生素对肾脏有潜在的毒性。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像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它们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这类药物在肾脏组织中浓度较高,容易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使肾功能急剧下降,出现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等症状。另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等,也有一定的肾毒性。它们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过程,造成肾脏间质炎症和肾小管损伤,进而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退热,像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药物。虽然它们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但如果使用不当,对肾脏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而前列腺素对维持肾脏的正常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功能至关重要。当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时,肾脏血管会收缩,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等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脱水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或同时服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的人群,风险更高。
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见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虽然这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较好,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影响体内镁离子的代谢有关,低镁血症会进一步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此外,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还可能破坏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引发肠道感染,间接增加肾脏的负担。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一些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它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同时,马兜铃酸还会引发肾间质纤维化,使肾脏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逐渐失去功能。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而且,马兜铃酸导致的肾脏损害具有隐匿性,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往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面对这些潜在的 “肾脏杀手”,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避免乱吃药。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信息。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更要谨慎用药,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许多常用药在给我们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我们不能因为药物常见就掉以轻心,随意用药。只有增强安全用药意识,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肾脏健康,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 上一篇:舍不得扔东西是种强迫症?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