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在国内的民间传闻中,有一个大伙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天庭海选12生肖,猫由于睡过头而错失良机。在日常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但主角不是猫,而是生活在三叠纪,现已灭绝的海洋爬行动物——安顺龙。
安顺龙是国内海龙目的代表,也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海龙目成员,依据一件产于贵州安顺关岭的不完整骨骼化石而命名,包含黄果树安顺龙、乌沙安顺龙和黄泥河安顺龙三类。海龙目的成员按形态又分为两个科:海龙科与谜龙科,前者的颈椎骨一般在7块左右,后者一般超越10块,安顺龙就是后者。
它们具备非常长的脖子和尾部,颈椎骨数目约15—17块,尾椎骨数目在50块以上,身体细长、具备发达但相对于身体比率而言较小的四肢,四肢没为了适应水生生活而像鱼龙那样演化为鳍肢,而是维持了陆生生物的形态,对于游泳起到的推进用途不大。它们主要依赖尾部侧向摆动和扭动身体前进,没办法长期维持高速运动状况,而较长的吻部及圆锥形的的尖利牙齿,表明它们不像楯齿龙那样可以磨碎滨海地区带壳的软体动物的壳,而是更合适捕食行动飞速且身体光滑的鱼类,这使它们的捕食模式侧重于伏击。
尽管没明确的化石证据,但为了配合这种捕食方法,它们的后背推断可能有斑纹,用于隐蔽身形筹备出击,腹部偏白而杂色少,用于迷惑来自下方的天敌。
黄果树安顺龙
因为安顺龙本身就是体型较大的海生爬行动物,体长可达到3米左右,活动范围包含岸边与更大型的海生爬行动物,如体长达10米左右的贵州鱼龙很难进入的浅海地区,因此,虽然没称霸海洋的威风,却可以偏安一隅,日子过得安稳顺利,也算对得起“安顺”这个吉祥的名字。
乌沙安顺龙
黄泥河安顺龙
然而,生前安稳顺利,死后却差点与中国第一海龙的地位失之交臂。1999年,前文提到的那具不完整的骨骼化石被发现,并被当时的研究者误觉得是某种鳍龙类海生爬行动物,2000年,经中美两国学者深入研究,确认了它是海龙类,定名为黄果树安顺龙,这才填补了国内之前从未发现海龙类生物化石的空缺。可是,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安顺龙的完整骨骼化石就已经在兴义区域被发现了,限于当时的认知,这件化石标本就如此“沉睡”在仓库中,无人研究和定名,正如生肖传闻中的猫那样,错过了本该是我们的荣誉,更可惜的是,没能为有关研究发挥本应具备的要紧用途。
- 上一篇:凤眼蓝如何过冬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