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深埋千年!早已绝迹中国的“瑞兽”,居然是李冰所造

www.vs2358.com 2024-07-18 13:24 生活

2010年十月,地处成都心脏地带的天府广场东北角马上迎来一次重大改造:已经在这里矗立了32年的电信大楼,连同它顶部的钟楼大钟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天府大剧院(图1)。伴随施工的进行,老成都人和考古工作者开始热切期待着一次重逢。他们心心念的,是37年前过去见过一面,到今天仍深埋地下的“老友”。

原来,在1973年11月,施工职员修建成都电信大楼开挖地基时,居然发现地基深处埋着一个巨大的石兽。据当时应邀去工地勘察的文物员工回忆,这头石兽侧身卧底,右侧半截埋于沙土,只露出左侧足部和腹部,没办法辨识了解是什么动物,又由于上世纪70年度技术条件限制,挖掘、起吊或运输此等体量的“巨兽”很不简单,大伙只能暂时与它作别,根据《文物保护法》就地回埋。

图1. 成都电信大楼(左)和天府大剧院(右)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位深埋地下的“老友”到底是什么动物?30年来,从民间到学术界众说纷纭,成了一个待解的谜题。当年的施工队员有人猜测它是一匹石马,也有人觉得是石象,由于大象才有这样庞大的身躯。有专家推断是一头石狮,由于此处过去是前蜀王朝宣化苑瑞兽门所在地,有宫门就有石狮。还有人觉得是石犀牛。理由是古籍记载两千多年前的蜀国太守李冰(图2),曾制作石犀牛5头,分别放置于成都府、市桥下面,渊水里,用来镇水。

图2. 蜀太守李冰石像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幸运的是,借用这次城市改造工程和新世纪更一流的技术,揭开谜底的机会成熟了。2013年1月9日,重逢的时刻终于到来,深居地下的石兽,在起重机的“帮助“下重见天日:原来这是一头石犀牛,它体型巨大,长3.3、宽1.2、高1.7米,重约8.5吨(图3)。

图3. 出土时的石犀牛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难得的重逢之后,大家期望可以更好的保存这头石犀.然而,文物专家仔细勘查后发现,刚出土的石犀身体上部分覆盖着混凝土,其余未覆盖的部位则有风化剥落,来自于自然的应力和当年修建电信大楼的机械破坏也对它构成了损伤(图 4)。在文物修复中心,专家们通过表面清洗、脱盐处置、风化部位加固、局部修补等一系列保护手段,对石犀进行了精心“治疗”,到2015年,石犀终于“康复出院”,被运抵成都博物院珍藏。重获新生的石犀头部略呈圆锥形、躯干前凸后翘壮实、四肢粗短、身上雕刻有卷云纹、看上去粗壮古朴、憨态可掬。如此一头萌态十足的石犀一经展出,立刻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喜欢。

图4. 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在对石犀牛进行检查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这头石犀是何时被制成的,实行的是什么任务呢?专家们推断,这头石犀制作的年代最早可到战国晚期,最迟也在东汉之前。结合李冰用石犀牛镇压水精、水怪的古籍记载推断,它的功能可能与此有关。也有专家觉得,这头石犀不止是镇水“吉祥物”,它还有更要紧的任务—淘滩标志。原来在古时候成都平原,大家会借助河流枯水期清除河道淤积的泥沙,如此的清淤工程泥沙挖多深适合呢?结合以往经验,大家找到一个适合深度,埋上淘滩标志(比如石犀),将来每年就以挖到它为止。

现在,已有千年历史的石犀有了新的“职位”,它静静的站立在成都博物馆内,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好像在向大家述说着古蜀人民的治水往事(图 5)。

图5. 陈列于成都博物馆的石犀牛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参考资料:

消失的成都地标建筑,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学院公众号

魏敏.天府广场东北侧出土石犀与李冰治水的历史事件——兼谈成都平原秦汉时期的水利建设与城市进步[J].文物天地,2018,(06):22-26.

罗开玉.成都天府广场出土石犀、汉碑为秦汉三国蜀郡府衙遗珍说[J].四川文物,2013,(03):51-59.

李睿芝.瑞兽石犀:别样角度的文物保护察看小记[J].大众考古,2016,(03):88-91.

冯广宏.成都新出石犀略考[J].文史杂志,2013,(03):4-8.

Tags:李冰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热疗 翘鲌子 新村 鱼鳍 应季 茉莉 扮演 口鼻 周智夫 冬天 肝胆 叶尖 木瓜籽 淋浴 高锰酸钾溶液 铁味 叶杯 资讯 补偿金 智齿 工厂位于 公估 大庆市 采挖 财物 大学 土层 女式 围绕 花椒叶 严禁 国境 长兴 龙爪花 明朝 永昌 乱世 可拆卸 生殖孔 冒出 何军 鲢鱼 宋春丽 丝瓜 六招 诱发肝癌 及时治疗 生化 早教 王城 乔任粱 俞扬和 印象 运动 半截水 长江 立体声 旗舰店 黄棕色 伍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