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育儿 >

“医”说就懂丨破解新生宝宝“气球肚”秘籍,全场景应对手札

www.xkhshop.com 2025-06-22 16:35 育儿

刚出生的宝宝小肚子圆鼓鼓(腹胀)很常见,多数是正常现象,但也可能是健康信号。学会分辨和应对很重要。

宝宝腹胀的两大原因

正常的“生理性腹胀”:消化系统在适应

为什么鼓?新生儿肠道肌肉弱、腹壁薄、消化能力不强,吃奶时吞入的空气或消化产生的气体暂时排不出去,肚子就看起来鼓鼓的。这是成长中的常见现象。

怎么判断正常?宝宝需同时满足:

精神好,吃奶香。肚子虽鼓但摸上去软软的,像棉花包,宝宝不抗拒。排便规律(母乳宝宝可能次数多,奶粉宝宝可能少)。体重稳定增长。放屁或排便后腹胀减轻,宝宝不闹。符合这些,通常无需担心。

需警惕的“病理性腹胀”:可能是疾病信号

为什么鼓?肠道可能不通畅或有炎症(如肠闭锁、肠炎、肠套叠、胎粪性腹膜炎等),导致气体、液体甚至粪便堆积,肚子硬邦邦地鼓胀。

怎么判断可能有问题?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就医:

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哭闹不止。肚子摸上去很硬、紧绷,甚至看到肠型,轻按宝宝就哭闹抗拒或摸到包块。排便异常:严重便秘、腹泻、便血、几天不排便或排便极少。呕吐,尤其吐出黄绿色、咖啡色物或带血丝。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发烧。呼吸急促、费力。

简单记:

精神好、吃拉好、肚子软、体重长 → 正常鼓。

精神差、肚子硬、呕吐(尤其黄绿水)、便血、不排便、体重不长、发烧、呼吸急 + 肚子鼓 → 马上去医院!

缓解生理性腹胀的家庭护理妙招

若确认是生理性腹胀伴胀气不适,可尝试:

优化喂养,减少吞气:

不在宝宝大哭时喂奶。奶瓶喂养:选合适流速奶嘴。喂奶时奶瓶倾斜约45度,确保奶液充满奶嘴,避免吸入空气。控制流速,避免吃太快。

喂奶后必做:拍嗝

喂完奶(母乳/奶粉后),竖抱宝宝,头靠肩。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背部,力度适中,直至打出响嗝。竖抱十几分钟也有帮助。

温热按摩促蠕动:

喂奶后半小时以上进行。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手掌根或全掌顺时针轻柔画圈按摩。

调整姿势助排气:

看护下趴卧:白天清醒时短时间趴着(注意安全!),腹压有助于排气。

飞机抱:宝宝肚子朝下趴在前臂,手托胸腹,另一手护背,对胀气肠绞痛有效。

袋鼠抱:宝宝只穿尿布,肌肤贴肌肤趴在父母胸口,提供安全感温暖,可能促肠动。

蹬腿运动促肠动:

避开喂奶后。宝宝仰卧,轻握脚踝。像蹬自行车,交替屈伸双腿(10-15下/组,2-3组/天),刺激肠道排气。

母乳妈妈调整饮食(如怀疑食物相关):

暂时少吃易产气食物:豆类(黄豆、红豆、豆浆)、牛奶/酸奶/奶酪、红薯、土豆、玉米、洋葱、西兰花、卷心菜、甜食等。

关键点总结:新生儿腹胀常见,学会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是核心。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腹部软硬度、吃奶、排便、体重及有无危险信号。生理性腹胀可通过科学喂养、拍嗝、按摩、运动等方法缓解。一旦出现病理性腹胀的警示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作者:常晓静、张英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三病区 主管护师

审核:谢华伟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三病区 副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Tags:孕产育儿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屏幕 肩部 燕麦片 万州区 发臭 生活补助 吉祥 暗处 体育活动 辐射剂量 仓库 蜜饯 执照 研究生 目的 优惠力度 乔燕 幼儿园 赤皮病 李纯 五岳 自己 初起 高度 展柜 眼缘 夜光漂 李文馨 海芋 星座 巨婴 Ivylinna Lee 西洋菜 郑州市 朋友圈 杂食性龟 养殖白鹤芋 伴有 云龙 四川 即是 蚊虫 家庭医生 刘闻雯 自主权 万喜 内痔 线头 种最 干片 排毒的食物 乔纳斯 双号 抗衰老 通风处 剪枝 财物 先到 脑梗死 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