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大地磁暴来了,多次“冲上热搜”!网友:影响上不上班

www.pgmkgs.com 2024-03-27 10:24 生活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 3 月 24 日、25 日和 26 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 3 月 25 日会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持续到 26 日。

有关消息一经发布,关于“地磁暴”的话题多次登上各种社交平台热搜。

一些网友还表示,大地磁暴给自己身体带来了多少的影响:

那地磁暴到底是什么?真的会给大家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吗?其实在去年 12 月 1 日左右也爆发过一次地磁暴,一些天文喜好者还在北京观测到了极光......今天就一块儿聊聊!

去年12月1日网友拍摄到的北京极光。图片源自微博

呼唤洪荒的太阳风:

极光与地磁暴的产生

1.极光是什么

要想了解地磁暴是什么?第一要来讲讲大部分人熟悉的极光是如何发生的。

极光是一类发光的空间天气现象。很多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也称作太阳风)在进入地球磁场后,多数被磁力线集中偏转到磁极周围并下落,当它们与高层大方(100 千米或以上)的粒子碰撞后,大方粒子获得能量而被激起或被电,当这类粒子回复到初始基态或复合为中性粒子时,部分释放的能量会以可见光形式发出。

因为目前磁极也均坐落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附近,因而这种发光现象集中在高纬度区域(特别是环绕磁极的“磁纬度”较高区域,这里也被称作极光带),极光也因此得名。

太阳高能粒子流(太阳风)对地球周围地区/地磁场相互用途的示意图

2.为何极光会有不一样的颜色?

极光的缤纷颜色与不一样的大方粒子和发光过程有关,也处在不一样的高度。

如最容易见到的绿色极光,是氧原子被激起到激起态后,较短期(1秒内到数秒)回复到基态时发出的光,一般在 100~200 千米高;而红色极光同样是激起态氧原子回复后的发光,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期(数十秒到百余秒),期间一旦与其他粒子碰撞将损失这部分能量而没办法发光,因而红色极光最主要在粒子密度更低、高度更高的层面相对容易见到(约 200~350 千米)。

一般而言,因为高空能发光粒子较为稀薄,红色极光的强度相较绿色极光偏弱,但因为极光带在国内以北数百千米甚至更远,国内北方能看到的极光高度角都较低,加之地球表面的弧度、地形等遮挡,因而对于国内北方等中纬度区域,反而高度较高、强度相对较弱的红色极光更容易被看到。

除此之外,蓝色为氮原子激起/电离后发出的光,但氮原子更难被激起电离,它出现的频率也不如红/绿色极光高。

极光高度和颜色的关系,与国内在内的中纬度区域可视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3.地磁暴是什么

而这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主要起来源于太阳大方最外层——日冕层。日冕层温度极高的同时物质极其稀薄,此时物质以带电的等离子体形式存在。一般情况下,这类带电粒子被封闭的太阳磁场合束缚,很难成规模地逃离,但有两类状况下,它们会顺利喷薄而出:

一是日冕存在较稳定(持续数日)的特定结构,如冕洞这种温度较低、磁场线较为开放的结构,带电粒子流会在这里成功逃脱太阳磁场束缚,形成冕洞高速流;

而比其更为剧烈的,则是强烈太阳活动(包含但不限于耀斑爆发)引发的异常磁场扰动,致使磁力线出现局部开放,此时这类“磁场缺口”处更容易出现带电粒子流的迅速喷薄而出,并形成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后者总是会引发更显著的磁暴。

去年 12 月地磁暴期间太阳的远紫外线波段影像图。图中右下部分的暗色地区正是温度较低、磁力线较为开放的冕洞,它对高能带电粒子流的产生和近期的地磁暴与极光活动有肯定贡献。图片来源:美国航天局(NASA)下属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

当CME对应的高能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范围后,会使地磁场压缩变形,并将很多带电粒子注入磁层地区,引发磁层环电流急剧变化;而因为变化的电流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一部分带电粒子流会给地磁场额外附加一部分感应磁场,这额外附加的部分就被称作地磁扰动,其中较强者会称作地磁暴。

所以地磁暴和极光是这类太阳高能粒子流影响的两面,可以通过监测地磁暴事件的强度预报极光的强度。

一般而言,越正对地球、速度越快的 CME,会产生越强烈的地磁暴;而 CME 也具备不同形态,一般以 CME 两端夹角衡量,完全成环(360°)者被称作晕状 CME —这种一般是正对地球、速度极快的 CME 事件,总是会引发强地磁暴事件。

电·磁·光的交织:

地磁暴对生活的影响

地磁暴除去直接反映地磁场的剧烈扰动,也代表着高能粒子流冲击地球高层大方。

在这种大地磁暴活动时,磁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地面会由于磁场的迅速变化进一步激起感应电流,并对当地电网等产生肯定干扰,除此之外高纬度地区地磁导航、卫星导航和低频无线电波导航等方法等也会遭到明显干扰。

因为高能带电粒子流增强,部分带电粒子会深入极地平流层而让这一层面电离辐射增强,对经过极区域域的航班飞行也稍有影响。

而依据研究数据大全而看,单次极地航班飞行时遭遇的剂量为 2.5~4μSv/h(上限在太阳活动高峰时达到),虽然这是天然本底辐射(约 0.2μSv/h)的 12~20 倍,但假如只不过作为普通乘客的每年数次飞行,即便时间较长、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间飞行,也远低于安全电离辐射剂量阈值(建议普通公众为每年 1000μSv,而职业工作者为每年 20000μSv),不会导致明显影响,但对于长期工作在极地航线的机组乘务职员,部分研究觉得总辐射剂量可能接近安全阈值,也需要更多研究确认。

在大方层以外,高能粒子流和地磁扰动同样对空间站、卫星的电气元件工作、飞行姿态等产生影响,在轨航天员应该注意。甚至对于部分低轨道航天器而言,因为运行地区大方密度稍大,地磁暴期间可能出现大方密度进一步升高而阻力增大,影响航天器轨道变动甚至提前坠落,这类都是需要防范。

而以本次大地磁暴级别的事件,对于包含国内在内的中纬度区域平时生活,如电子器件、通讯、飞行航班等,都不会导致任何明显影响。

对于更多普通人而言,现在并无充分证据表明地磁暴对身体情况存在影响。较强地磁暴的对普通人最直观的体验,则是在高纬度地区(准确而言,是磁极周围的磁纬度较高地区)更可能看到绚烂极光,且伴随高能粒子流向赤道方向扩张,不少中纬度区域,包含国内北部也能看到极光。只不过前文已经提及,国内北方的极光视角较低且较为暗淡,需要在足够空旷、能避开城镇灯等光污染地区,假如纬度不够高,在城镇里是非常难见到。

参考文献

[1]顾江阳,董晓梅,孟祥兰等.飞行职员宇宙辐射估算与实验测量的比较研究.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6,29(05):318-321.DOI:10.16289/j.cnki.1002-0837.2016.05.002.

[2]Chulliat, A., Hulot, G. Newitt, L. R. Magnetic flux expulsion from the core as a possible cause of the unusually large acceleration of the north magnetic pole during the 1990s. J. Geophys. Res. 115, B07101 (2010).

[3]Chulliat, A., Macmillan, S., Alken, P., et al. (2015). The US/UK World Magnetic Model for 2015-2020. http://dx.doi.org/10.7289/V5TB14V7

[4]Livermore, P.W., Finlay, C.C. Bayliff, M. Recent north magnetic pole acceleration towards Siberia caused by flux lobe elongation. Nat. Geosci. 13, 387–391 (2020). [5]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0-0570-9

[6]Matzka, J. Stolle, C. Yamazaki, Yosuke Bronkalla, O. Morschhauser, A. (2021). The Geomagnetic Kp Index and Derived Indices of Geomagnetic Activity. Space Weather. 19. https://doi.org/10.1029/2020SW002641.

Tags:粒子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小燕子茶业 害鸟 适龄儿童 保温杯 尿液 仙客来 景洪市 赤霞珠 Xiao Chun 牛初乳 听力 鸡翅 郁金香 触手 违禁物品 香精 干法 内痔 五分钟 同居 亮点 教教 刘冬冬 香米 整枝 外阴 是在 王英镇 充电器 公鱼 孺子 卤面条 城乡居民 小鲃 殡仪馆 解析 刘演 附石 闪电 启发性 杏皮 长乐 球茎 保健方法 用维 BB 建树 聚集鱼类 鸟巢蕨 九个月 央视 天玑 磁悬浮 市集 山塘街 冻柿子 弱酸性 雀鲷 伊藤忍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