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生活知识百科|生活百科小窍门|生活小常识大全|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特米网 > 生活 >

一家暗然关停的百年机构,和一群学者的无声消亡

www.gimmesl.com 2024-09-01 10:24 生活

植物标本馆,顾名思义是珍藏植物标本的地方。妥善保存的标本历经数百年都不会毁坏,封存着是全人类的地球记忆。而目前,美国杜克大学下属的植物标本馆决定关停,近一百万件标本流离失所。无处安放的记忆背后,是一门长期边缘化的学科,和一群沉默中渐渐消亡的学者。

撰文 | 周舒义

凯瑟琳·普莱尔(Kathleen Pryer)停住了脚步。

灯光昏暗。拥挤的房间里,一排排铅灰色铁柜沉默着。足有一人高的柜子塞得满满当当,叫人想起图书馆:像是层层叠叠的书架,还有次第排列的书脊。只是,架子上不是书,而是各色硬纸装订的腊叶标本——这里是杜克大学下属的植物标本馆。

普莱尔在这里度过了生涯的大多数时光。34年前,她来这里读博,恋爱,当上生物教授。过去近20年里,她一直是这里的馆长。

过不了多长时间,这里除去记忆的空壳,什么也不会剩。她收到了自然科学学院院长苏珊·阿尔伯茨(Susan Alberts)的邮件,他们告知,杜克植物标本馆将会关停,馆内藏品要在两到三年内腾出地方。

两到三年,是这座标本馆的生命倒计时。而它建成目前的样子,足足花了一个世纪。1921年,那时候杜克大学还叫“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植物学家雨果·布隆奎斯特(Hugo L. Blomquist)用鞋盒运来第一批标本,成为馆藏发端。至今,馆内拥有超越82.5万份植物标本,规模在全美私立大学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除去花卉、树木等维管植物,这里还有全美数一数二的苔藓、藻类、地衣和真菌珍藏。进化生物学家帕梅拉·索尔蒂斯(Pamela Soltis)曾感叹其馆藏深度、丰富程度出类拔萃——“杜克作为全球植物学研究发源地,素来备受推崇。”

但目前,普莱尔只能眼睁睁看着风光消散,历史在自己手上终结。“简直不可理喻,这里有我的黄金岁月,我不想把心血交给其他人……凭什么?”

凯瑟琳·普莱尔 | Duke Herbarium

泥潭

危机早有征兆。靴子落地之前,标本馆已经麻烦缠身。

最重要的麻烦是空间不足。标本馆坐落在60年前落成的生物科学大楼,约40万份标本存放于此。伴随藏品数目与日俱增,总共6000平方英尺的存放面积已难以满足需要。新增藏品不能不装进标本箱,摆在房间外的走廊里。到2005年,500多箱标本已经挤满了大楼的全部五层走廊。

这类标本一度被转移到校外存放,但事后看来,这是个糟糕的决定。普莱尔回忆,藏品在校外遭遇了可怕的水患,“到处都是黑色的霉菌。”潮湿和发霉对标本来讲是致命的——高湿条件下,菌物侵害会致使植物组织腐烂,使其特点模糊、相貌损毁,丧失研究价值。

2006年,普莱尔争取到80万USD拨款和额外空间,把标本带回了杜克大学。但这只不过暂时的喘息。目前,空间再度顾此失彼,积压等待入库的标本愈加多。

不止这样,生物科学大楼年久失修,老牙齿脱落的暖通空调时常漏水,已经入库的标本也岌岌可危。“生物科学大楼和校园内其他一些老建筑……一直处于无人照管的状况。”杜克大学习生物教授里塔斯·维尔加利斯(Rytas Vilgalys)说,“它们存在紧急的水损问题……我觉得所有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现在,标本被保存在两个地址:生物科学大楼和植物成长室。

此外,领导权分散也是个问题。包含普莱尔在内,标本馆的负责人共有五名。他们彼此独立,分管不同部分的藏品。虽然这五人同属生物教授,但他们的细分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对标本馆的进步方向建议相左。分歧经年很难调和,标本馆在各方角力下不停做布朗运动,在学校里备受恶评。

为了改变标本馆处境,普莱尔四处奔走。2022年,她的努力好像迎来了一点光亮。生物系主任艾米丽·伯恩哈特(Emily Bernhardt)告诉她,生物科学大楼的翻修处于“早期规划”,学校已经获悉,有大半藏品需要临时安置。伯恩哈特让普莱尔拟订一个“策略计划”,规划标本馆的将来进步。

在副馆长保罗·马诺斯(Paul Manos)的帮助下,普莱尔完成了计划。在这份长达18页的报告里,她详细讲解了标本馆面临的麻烦。普莱尔提出,标本馆“需要打破过去70多年来陈旧的僵化模式,变得愈加现代化和可持续”。针对近况,她列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进建议:包含统筹管理,将领导权集中到一位教员身上;为标本馆探寻新的资源支持;加大与生物学、环境科学等课程的协同;统一筹款协议,与加大标本馆的校外影响力。

2023年2月,普莱尔兴冲冲地将报告提交给伯恩哈特。哪个知此后,这份报告好似暗夜中投出的石子,迟迟不见回音。

直到3个月后,一场风马牛不相及的会议上,她从伯恩哈特那里听到了偶然的只言片语——计划“并没得到学校管理层看重”。追问之下,伯恩哈特建议普莱尔,再筹备一份“愿景计划”,具象化改进手段,向管理层强调标本馆的要紧价值。

普莱尔第三制定计划。她自学建筑制图,绘制了新馆的平面设计图纸,并第三将计划发给伯恩哈特。不了解该说是出人预料还是意料之中,这份计划第三石沉大海。

有时,沉默本身就能说明不少问题。在普莱尔为翻修标本馆而奔走的这一年里,风向在悄然转变。

最坏的状况发生了。2024年2月13日一个平淡无奇的中午,五名负责人收到来自阿尔伯茨的邮件,邮件正式宣布了标本馆关停的消息:“大家仔细考虑了维护标本馆所需的条件。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资源缺口过于庞大,为这类藏品找到一个或多个新家,符合杜克大学和标本馆的最好利益。这类藏品理应存放在一个有足够资源为后人维护它们的机构中。”

普莱尔没想到,翻修变成了关停,临时安置变成了永久搬出。

零和游戏

在事后发给媒体的邮件中,阿尔伯茨讲解,关停的重要原因是资金紧缺,学校需要将资源投入到其他地方。“若要负责任地珍藏这样珍贵的藏品,需要生物系和学校长期投入很多资源……而这会牺牲不少其他紧急、要紧的事情。”

伯恩哈特称,她与普莱尔、马诺斯等人探讨了关于标本馆将来的各种策略,譬如搬到校内愈加现代化的处所,或是将标本安置在校外,甚至还包含向其他植物标本馆寻求合作。她表示,尽管自己和普莱尔一样,支持最“积极”的策略,“但校方觉得,普莱尔计划所需的资金和内部合作关系是没办法达成的。”

这与普莱尔等人的说法不同。他们强调,此前一年里,校方与标本馆的交流极为有限。“行政部门从未与大家讨论,也从未与大家对话,说‘让大家一块想想方法,看看能做些什么’,或是发起众筹。”普莱尔说。作为替代策略,她曾提源于集资金在校园内新建一座标本馆,但校方对此视若无睹。

“有杜克校友联系我,提出一项300万USD的捐赠计划,他承诺捐出第一笔100万USD。就在那时,杜克大学摊牌了,他们没抓住这个好机会,反而让大家关停标本馆。”

阿尔伯茨承认,捐赠计划确有其事,但若要翻新设施,保持标本馆平时开支,至少需要2500万USD。这超出了杜克大学的承受范围。她还强调,此次决定更应该看作“搬迁”,而非“关停”。“诚然,标本馆搬迁无论是对杜克大学,还是对教员工工来讲都是一个损失……但长远来看,大家打心眼里觉得这都是为了藏品着想。”

“有的人感觉,搬迁是对标本馆价值的否定。这让我既好奇又困惑,还有点沮丧……事实上,状况恰恰相反。大家认识到了这类藏品与众不同、不可替代,也了解其中蕴藏的惊人价值。只不过说,大家不再是这类藏品的适合管理者。这和说标本馆没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阿尔伯茨觉得,植物标本最好交由自然博物馆保存。

缅因大学的植物生态学副教授杰奎琳·吉尔(Jacquelyn Gill)反驳,截至2023年,杜克大学的捐赠规模高达116亿USD,财力远胜不少公立大学。“目前这所大学居然说,他们担心藏品的前途,想要把它们转手给别的机构。我不禁要问,假如杜克没资源,哪个能有这个资源?”

普莱尔补充,2500万USD的数字“毫无依据”。教员们向杜克大学学生独立报纸《纪事报》透露,生物科学大楼的翻新计划让校方重新审视了标本馆的“实用价值”,管理层决定,将资金集中在“更见效果”的项目,牺牲标本馆。校方则一直拒绝对此置评。

面对《纪事报》问询,杜克大学公共事务副总裁弗兰克·特兰布尔(Frank Tramble)回话,校长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教务长亚历克·加利莫尔(Alec Gallimore)并没参与关闭标本馆的决定,但他们完全支持阿尔伯茨和伯恩哈特,“确定项目的优先顺位”。

显然,标本馆的优先顺位并不高。阿尔伯茨表示,与图书馆等普惠机构相比,标本馆更像是大学里的“研究核心”,仅服务于少数学生和教员。“这绝不是贬低植物标本馆的价值,但在讨论标本何去何从的时候,没什么理性的世界会忽略这一点。”

“这是一场零和游戏,”阿尔伯茨补充,“没哪个拥有无限的资源。”

飘蓬无定

关于标本搬迁的讨论已然开始一个可能的接收方是得州植物研究所(BRIT),远隔重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也抛来了橄榄枝。。不过业内人士觉得,这样大规模的藏品,接收方空间和人手有限,非常难将它整体搬到一处。更可能的做法是,将馆藏分割,分别托付给很多不一样的机构。如此一来,产生的本钱将会高得不靠谱。不止这样,在搬迁过程中,标本也比较容易散佚。

“状况会很混乱。东西会丢。无论多么小心翼翼,东西也会受损。”吉尔在播客中说,很多标本只此一件,损失会很难弥补。“无论怎么样,搬到新家的物件总要丢几样,对吧?”

这类担心前车可鉴。坐落于加州克莱蒙特的兰乔圣安娜植物园曾多次接收搬迁的标本,植物园负责人露辛达·麦克达德(Lucinda McDade)回忆,其中一次搬迁赶上了暴风雨,标本被工人随便倾倒在装卸货物的地方。“大家不能不放手手头的所有,赶去把它们抢救回来。”

2023年十月,日本奈良县立大学在重建校舍时,误将1万多件珍贵植物标本当成无主废品遗弃。当时,现场员工简单询问了“这类标本还有人要吗?”——在未得到回复后,就匆匆将标本当作垃圾清理了。这类被遗弃的标本还包含一些已经灭绝的珍贵植物。

问题不仅仅是把藏品搬到另一处这么简单。标本馆不是遗世独立的桃花源,而是和研究者、所在地时时发生着交流和联系。在多年的标本积累过程中,馆内培养了一批熟知这类植物的专业职员;杜克大学地处美国东南,这里是生物多元化热门区域,杜克标本馆60%的藏品源自此。毫无疑问,搬迁会斩断这类联系。

不搬的原因不少,现实却无可奈何。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刘星月教授向《返朴》表示,“从结果来看,在现实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将巨量的标本分散保存到条件更合适的单位,事实上是科学适当的策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白明研究员觉得,这显然会“让原有学科积累一下子清零”,但在美国大学看来,也是追求效率、提高革新力的一种做法。“当然,对分类学这个基础学科很不利。至于这种做法对后世的影响,只能让历史去回答,非常可能要看运势了。”

流离的标本就像无定飘蓬,没办法扎根的标本馆不止杜克一家。2015年,密苏里大学决定关闭历史长达119年的邓恩-帕尔默植物标本馆(Dunn-Palmer Herbarium),逾17万件标本被转移到200公里开外的密苏里植物园。2017年,路易斯安那大学门罗分校为了扩建体育场跑道,将近50万件标本迁至得州植物研究所。从1997年到2015年,因为预算和空间紧张,北美的700多家植物标本馆中,有100多家被迫关停。

“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斯科特·爱德华兹 (Scott Edwards) 表示。“很多大学博物馆和植物标本馆的命,取决于学院院长和地方行政部门是不是看重他们的活动。”

存放标本的场地要钱,例行维护修缮要钱,雇佣教职工管理标本馆也要钱。“而挑战在于,与其他炙手可热的新兴范围相比,用于支持标本馆运作的拨款接近于0。”埃默里大学植物标本馆馆长卡桑德拉·奎夫在博文中写道,“如果再让我看到有文章扯什么AI拯救地球,我或许会发狂尖叫!”她回忆,在担任馆长的过去12年里,“我不能不乞求、借贷、以辞职相要挟,才能拿到经费,勉强周转。大家甚至靠卖T恤来筹备资金……”

经费短缺的一个直接缘由是大学经营模式。奎夫举例说,倘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供一笔125万USD的拨款,70万USD会用来承担研究项目的基础本钱(包含职员薪资、耗材、设施等)。大掌握在此基础上抽取一笔管理费(overhead),可能占基础本钱的56%或更多。不少大学已经开始对这类管理费形成依靠。

她指出,在政府资助机构看来,运营标本馆是大学的事,不会拨款支持;而在大学看来,标本馆白白占着空间资源,却收不到管理费,等于净损失,自然也不待见。植物标本馆就此在夹缝中备受冷落。

“这有什么用?”

布莱克·福斯基(Blake Fauskee)是普莱尔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他觉得,校方所谓“资源有限”只不过幌子,更深层次是什么原因,依托于标本馆的植物学研究不被看重。“一种感觉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杜克大学正逐步淘汰我的研究范围。”

维尔加利斯补充说,标本馆的职能本质上是记录植物,这不够吸引眼球,给人一种老派的感觉,外人常常会有“不合时宜”的刻板印象。不少人并不了解标本馆“有哪些用”,不幸的是,这其中甚至包含杜克大学领导。“他们对此一头雾水。”普莱尔回忆,“每来一位主席、院长参观,我都要花几个小时来介绍说明。”

向行外人讲解“这有什么用”,是所有冷门学科的宿命,也是几乎注定徒劳的事情。由于这个问题总是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扔掉了敬畏和好奇心。你甚至能想象,他们是怎么样以懒洋洋的睥睨姿态,等一个比泡面还要开包即用的简短总结。任何自证的努力在实用主义面前都不堪一击——毕竟,所有人一直要死的。已经过世植物学家维基·芬克(Vicki Funk)曾做过一次堂吉诃德式的挣扎,她罗列了标本馆的足足一百种作用与功效,并殷切写道:“期望像如此的清单可以帮助大家继续斗争,使那些珍贵的馆藏免于被肢解和破坏的命。”

杜克标本馆没能逃出命——普莱尔也一样。快要退休的她迎着各路媒体,一遍又一遍回答“有哪些用”,在播客里磕磕绊绊地谈论“要紧价值”。她选择向风车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在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中,普莱尔向记者展示了几份粉红杓兰(Cypripedium acaule)标本。

上面这株粉红杓兰采摘于1936年5月16日,盛开于北卡罗来纳州塔尔河沿岸的低矮松树林。

而这类粉红杓兰采摘于1997年,4月中旬就已盛开,比60年首要条件早了足足一个月。

通过剖析1886年到2022年间采集的200多份标本,研究发现,粉红杓兰目前的开花时间要比150年前平均提早12天。照这个趋势,它们或许会在蜜蜂等传粉昆虫活跃之前开花,影响授粉和繁衍。普莱尔说,这类标本“代表了特定时间、特定地址的特定植物,承载着绝无仅有些历史。”

标本馆是一份微缩的自然档案,见证了植物演化和环境变迁。在杜克,部分标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200年前。星星点点的绿意,曾伞擎一个世纪的气象,鼓奏大西洋的飓风。现在芬芳散尽,只剩干花褪去娇怯,沉淀成一份遥远的怀想。80多万枚凝固的时光断面静置于此,正如植物标本馆的拉丁文名hortus mortus,这里是字面意义上的死亡花园。

“它们不需要浇水,也用不着人操心。”访谈中,普莱尔略显局促,“植物们在这儿非常快活。”她咧咧嘴,泛起久违的笑容。

无名之物

标本馆有哪些用途不止于此。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世界新生伊始,很多事物还没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然而直到目前,有“名字”的事物仍然是少数。据世界自然保护网盟(IUCN)2024年7月统计,大家迄今发现、描述和命名的物种约215万,仅占全部物种估计数目(以3000万计)的7%。2013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研究估计,约20%的已知物种存在重复发表现象——大家已知的物种实质还要更少。

人类对物种多样性的无知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就连“地球上有多少物种”这个问题,至今回答仍然莫衷一是。牛津大学动物学教授罗伯特·梅(Robert May)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300万到1亿种的宽泛估计;流传最广的一项研究来自卡米洛·莫拉(Camilo Mora)等人,他们得出的数字是870万种;新近的更多研究则表明物种数目在10亿数目级。巨大分歧背后,“物种”概念本身都长期建议不一。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物种起源》中写道:“迄今为止,没一个概念可以令所有些自然学家都认可;虽然每一个自然学家在谈论物种时都隐约了解他所指的是什么。”

1753年,植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发表《植物种志》,初次打造了双名命名法和人为分类系统。他写道,“假如不知其名,则常识很难承续。”此后近300年里,分类学渐渐成长为一门对生物体进行命名、描述和分类的科学。生物在特定类群中的分类地方,提供了有关其特点、亲缘和演化的重点信息。这类信息从活体植物那里只能得到一少部分,大多数则依靠于标本馆长期积累的珍藏。

标本馆采集的植物实体,是分类学的起点,也是旨归。在新物种发表时,依据的主要材料被叫做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是具备唯一性的实体凭证。《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 植物新属或新属以下分类群名字的合格发表,需要指明模式,分类群的名字永久倚赖于那份模式——而如此的命名模式标本,杜克植物标本馆有近2000份。据此进行的发现、描述、概念和辨别,好似回转不息的灯塔,为大家照亮物种海洋里的日月浮沉。

遗憾的是,很多物种还没被发现,就在无声无息中湮灭了,悲风甚至不曾传来遗响。据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发布的《2023年世界植物和真菌情况报告》评估,约3/4的未知维管植物面临灭绝威胁。很多植物在得到正式命名、被认定为新物种时,就已濒临灭绝。这一趋势近年来愈演愈烈:2020年新发现的植物物种中,有59%濒危(Endangered),24.2%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总体受威胁比率高达77%。

2018年,在几内亚孔库雷河(Konkouré River)沿岸的急流浅滩上,植物学家丹尼斯·莫尔穆(Denise Molmou)发现了一种未知植物,她将它命名为Saxicolella deniseae。到2022年5月,该物种正式发表时,研究职员查询卫星地图发现,早在半年前,因为下游修建水电站大坝,Saxicolella deniseae原来的栖息地已变成一片汪洋。目前,这种植物也用丹尼斯的名字命名:“Denise’s Saxicolella”——丹尼斯可能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亲眼看到它的人。

已灭绝的Saxicolella deniseae

“道理非常简单,你没办法拯救一个你不知道的东西。”植物学家拉斐尔·戈瓦茨(Rafaël Govaerts)不无伤感地写道。分类学家请回答

在气候变化、物种消亡的背景下,杜克标本馆的命可以看作是有关学科处境的一个缩影:依托于标本馆的生物分类学,同样步入了生命周期的寒冬。

2022年,白明、刘星月等33名专家联名发表文章《分类学者成“濒危物种”,抢救生物分类学刻不容缓》,指出生物分类学已经“濒危”。文章写道,伴随生命科学整体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分类学的进步岌岌可危。不少生物分类学者的状况就好似他们研究的濒危物种一样,数目急剧萎缩,某些类群的分类学者甚至已经“绝灭”。

白明告诉我,这篇文章诞生的契机,是业内常见意识到一个问题:“大家的学生毕业后都非常难找工作。”

“传统分类学成就非常难发高影响因子杂志,分类学职位也极少设在头部学校,学生将来毕业后看不到出路。”白明说,这致使大量优质学生被“劝退”,生源水平下滑。

即便是留下来的学生,也非常难坚持下去。与其他范围的学者相比,生物分类学者在求职、晋升、研究经费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很多年轻人分类学者被迫舍弃自己专长,改变研究方向。在国内,分类学研究生80%以上未能从事本学科研究,人才紧急流失,梯队很难维系。

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主要以论著影响力、经济效益、社会干扰等原因为标准,分类学的贡献和价值被紧急低估。“正是由于生物分类学太过基础,以至于其他学科在用分类学的研究成就并获得实质效果时,忘了分类学不是‘免费’的,是需要有人为它‘买单’的。”

当下,学科主流转向分子生物学几乎成为必然走向。很多人被分类学的描述性工作误导,觉得分类学工作简单且缺少科学性,将它武断归为只是在鉴别物种的学科。但事实上,生物分类学不是一门“技术”,而是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需要拥有形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常识。像DNA条形码(DNA barcode)如此的新技术能迅速辨别、分类物种,但并不可以取代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办法。昆虫学家昆汀·惠勒(Quentin Wheeler)打比如,觉得DNA条形码能取代严肃的分类学,和觉得计算器能取代纯数学没什么两样。

2023年十月,《物种和分类学家的无声灭绝》(The Silent Extinction of Species and Taxonomists)一文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文章分析了生物分类学遇冷的根源。

伊凡·勒布尔(Ivan Löbl)等人在文中指出,分类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修订工作,总是几年才能发表一篇论文。这显然与“publish or perish(不发表就出局)”的现行评价体系格格不入。而且分类学成就一般在刚开始几年里引用较少,但在将来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会持续被引用。现在的发表指标,不论是期刊影响因子还是H-index,均未考虑到这种特殊的引用模式。这就致使分类学学者在职业生涯重点期获得的引用量非常低,坠入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开放获得(Open Access)出版模式近年来方兴未艾,知名期刊总是会向作者收取高昂的文章处置费(APC)。比如PLoS Biology要价高达3000到5300USD。但不少分类学学者都是没基金支持的业余学者、退休职员,即使是背靠机构的专业研究职员,也大多囊中羞怯。发表成本成为他们眼前一道不容忽略的门槛。

“将来会如何?”对谈末了,我抛出一个只有空闲了解的问题,问白明,也问千千万万将来的分类学家。

白明没丝毫迟疑:“光等着其他人看重是不可以的,重点是借助和研发新的技术来拥抱改变,推进下一代分类学的进步。”

将来会怎么样?

杜克标本馆的故事还远没结束。

2月16日,有人在change.org发起请愿,呼吁杜克大学撤回关停标本馆的决定。短短10天内,支持人数就突破了14000;半年后的今天,支持人数更是来到了……20000出头。一鸣惊人习见于文静作品,平平无奇才是现实的多数。但普莱尔仍不舍弃:“或许会发生奇迹?”

奇迹或许从来不会来,或许明天就来。普莱尔倾其所有。

她站在沉默的铁柜面前,能听见这座花园的古老心绪。自16世纪30年代植物学家卢卡·吉尼(Luca Ghini)首创植物标本制作技术、打造第一座植物标本馆以来,这种古老的研究范式一直站在技术前沿。目前,标本馆的珍藏不只包含腊叶标本,还有液体浸泡标本、种子、木材切片、花粉、显微切片,甚至冷冻的DNA材料。大家可以从200年前的标本里提取DNA,可以用机器学习剖析标本,研究昆虫的食草习性。往后200年、500年,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技术,那时的大家,又将从标本里解码出什么样的信息?很多物种湮灭在演化长河里,标本是是全人类的地球记忆。

凯瑟琳·普莱尔

昏暗逼仄的房间里,普莱尔从标本柜抽出一封红色纸夹,红色代表标本采集自北卡罗来纳。打开封面,又厚又硬的台纸上,压着一株南方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1934年5月13日,弗兰克·史密斯在哥伦比亚县采集的标本。”她把标本捧高,对着光亮,“瓦卡莫湖北端。”

身形孤直、倔强,仿佛灰暗夹缝中拱起的新芽。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是那一年的+月份,如“1903”,可获得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能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Tags:植物标本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乌尤尼 沉头 白血病 九门是哪九门 服务机构 环城 所示 周后 活动期间 黄曲霉素 plus 内脏 肉穗 面额 辣素 颈龟 华佳 芽儿 纪念堂 吊兰 天香台阁 看看 糖分 排海 涂层 流落 课间 阮巡 香精 解冻 船浆 装罐 小苏打 任运良 杞人忧天 化妆品 吴卓玲 木纤维 大理花 竹山 拇指 佩兰 茶汤 猪油 量子 摄入量 류수영 大叶伞 车费 养瘦 疾病 许舞 铃木杏 养护期间 线图 考古发现 蒸脸器 种人 多大 扎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