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导语:她在电子学范围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获多项科技成就奖。她为国内生物电子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她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获得境外美、英、日、加等九所大学名誉博士。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
过去做过作家梦
生于1940年的韦钰,祖籍广西桂林,因母亲是苏州浒墅关人的原故,她10岁那年曾就读于苏州浒关中学。两年后,随家人迁居南京。中学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那时候,念书完全是凭我们的爱好,没升学的重压,同学中也没哪个会考不上大学。所以整个中学年代,少女韦钰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但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韦钰对于兴趣的执著追求。和其他同学一样,常常演话剧、跳舞、做航模,还参加过第一批南京的航模设计比赛。而且还是体操队成员,在中学毕业时,假如不是家反对,韦钰差一点就成了体育学院的学生,从此改写我们的职业生涯。尽管这样,到大学将来,她仍然维持着对体育的喜好,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中学年代的孩子都会对将来勾勒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自己就是里面的主角。韦钰也不例外,但,她从没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在梦里,她要饰演的角色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梦想源于蓬勃发展的抗美援朝战争。著名作家魏巍在战场上写的《哪个是最可爱的人》给少女韦钰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后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用泥巴做源于己最想做的事情,于是,韦钰就捏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我的祖国》。不只这样,韦钰连发表作品的笔名都想好了,就叫“鲁巍”。“鲁”是鲁迅的鲁,“巍”是魏巍的巍,可见这两位大作家对她的影响之深。
当然,后来韦钰并没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我们的故事。作为一位研究生物电子技术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书写了当时最前沿的篇章。回首往事,韦钰她觉得就是由于自己在科研中一直维持了中学年代的激情,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最好看的好的时光在东大
1956年,作为南师附中的学生,她到东南大学听刚从美国回来的两个教授做报告,其中提到电子学既有理又有工,特别有挑战性,非常有前途。1957年9月,她考上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61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读本校的研究生,并于1965年毕业,她是当时唯一可以完整完成全部研究生培养过程而毕业的研究生。
她的成绩很出色,毕业成就参加了第一届高教成就展。但随之而来的“文革”,由于她的导师陆钟祚教授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同时也由于家庭问题,韦钰成为“资产阶级的苗子”、“狗崽子”,因而被迫离开研究室,丧失了从事科研的权利。
差不多10年光阴就如此过去了。韦钰回到导师身边、回到研究室时,选拔出国职员的机会来了。但,当时韦钰并不那样想出国,是导师一再说服,她才去参加选拔考试。1978年,韦钰参加出国前的外语考试,对于出国她并不十分情愿,是她研究生时的导师勉励她去考。一旦决定去做,就显示出她的实力和果敢。她的出国历程也折射出那个年代真实的人性与心态。
刻苦学习 回报祖国
1978年底,韦钰作为改革开放首批留学生之一,前往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电子学博士学位。临出国前,韦钰在北京看了一个有关周总理生活和工作的展览。总理东渡日本求学,怀抱为“振兴中华”而念书的理想,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展览对她留学和留学归来后的生活都产生了要紧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从事电子学研究的女博士寥寥无几。韦钰的导师带过70多位博士,但只有她一个女人。在学习上,她比不少男博士还拼命。留德3年,她没给自己放一天假,天天像蜜蜂一样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人如此描述:“韦钰一来,整个楼都动起来了”,形容她跑来跑去,珍惜时间。回想那时出国留学,有一种悲壮在里面。韦钰说,他们是携带老师的嘱托和厚望、携带责任出国的,而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得到多少好处。他们无比珍惜这来之不容易的春季。由于韦钰在有时候谈到总理对她的影响,所以,邓颖超还特别寄给她总理的全集。这所有,让她在德国勤奋学习、刻苦攻读。
“大家那批出去的都回来了,没不回来的,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那时大家所遭到的教育就是如此。”韦钰很一定地告诉记者。“为何回来,非常简单,没想过不回来。”“有些人是回来后感到很失望,后来又出去的。”“那一批送出去的人,除去回国没想到过有第二条路。”不只这样,韦钰回国后还把留学中省吃俭用攒下的奖学金捐给国家,她的举措曾令外国好友很不解。
经过奋力拼搏,韦钰仅用3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并凭着出色的毕业设计获得亚琛工业大学博歇尔奖章。在当年毕业的100多位博士生中.获得该奖章的仅2人,这也是中国人初次获此殊荣。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她在那里找到了自信、获得了尊重,集中精力做了不少事情,并且也认识到自己可以做不少事情。
组建生物电子学
1982年,携带对科学的无限渴求,韦钰最后携带丰硕的成就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母校东南大学。归国之后的韦钰本可以在微波电子范围大展身手,出人意料的是,她却舍弃我们的专业,着手组建在海外尚属新兴学科的生物电子学专业,这是国内高校最早打造也是最有影响的相同种类专业和实验室。然而,对于这一未知范围,不少人心里没底,外在环境也非常不如意。业界质疑声不断,甚至有同行说她是“不真实撞骗”。学校要提她做教授,主管部门反对,理由是年龄太轻,还派人专门调查。可以想见,韦钰当时承受多么大的重压。
最后,韦钰咬紧牙关,获得了成功。在她的带领下,实验室研制出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像,使国内成为国际上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做出B/A断层图像的国家。后来,韦钰又在国内打造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在国际上第一系统地说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质,并第一使用了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办法,遭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看重。她在国内初次研制成功的LB膜,是国内电子束刻蚀的最好水平。
提及当年的“开路”历程,韦钰颇为感叹。“在那种情形下,我只有奋斗出去才能活下来,不然我就成了骗子。好在有不少人支持我,让我最后坚持下来。”她还说:“革新产于激情驱动下的直觉思维。激情来自于对国家、人民、科学、自然的热爱而产生的强烈事业心,还有长期地探案和积累基于捐躯精神推进下的坚韧和无畏。”
投身于国家教育事业之中
1993年,韦钰由于之前卓越的成绩,被任命为国家教委副主任。当时正是她科研事业进步的最为顺利的时候,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已经建好,科研项目马上完成,博士点也已申请到。意料之外使命打乱了她的科研规划,意味着她要放手奋斗多年的研究,韦钰有的犹豫,但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负责人,韦钰上任伊始便建议推行“春晖计划”,资助出色留学职员回国短期工作。1997年,“春晖计划”全方位推行,在留学职员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激起了他们浓郁的爱国热情。20多年来已吸引成成千上万名留学职员回国服务。1998年,中央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教委改为教育部,韦钰便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改任教育部副部长。改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跨世纪人才交流。说到初衷,韦钰表示,青年崭露头角好不容易,国家要努力为出色年轻人学子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早日学有所成。
不久,韦钰又向教育部建议推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吸引海内外中年轻人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这一计划效果显著,硕果纷呈,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常见好评,已经成为国家要紧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韦钰在其中发挥了要紧用途。在她看来,中国常识分子应该得到他们应有些待遇,不可以有后顾之忧。
2002年卸任教育部副部长后,韦钰又回校拓展前沿科学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开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的进步规律。她说:“科学进步给大家带来研究人的进步规律的可能性,因此诞生了神经教育学。”神经教育学的目的是教育,并非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而是从事转化研究,她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就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神经教育学、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进步的重要期。韦钰之所以关注儿童早期教育,是由于“脑科学”对教育最大的影响始于对早期教育政策的改变。
作为国内最早主张推进神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家,韦钰带领团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是推进中国神经教育学进步的要紧奠基人之一。她主张进行“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要积极推进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实证教育研究。
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
2001年,国内教育部和全国科技协会发起了类似的科学教育改革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韦钰作为“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和“明天小小科学家”项目发起人之一,又是积极推进者。2002年,韦钰从教育部副部长岗位退下来之后,为了推进“做中学”项目建设,韦钰通过网络,打造微博,当上博客,与网民研讨、交流。到2005年,韦钰就有了两年的“博”龄,被网民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她说,“做中学”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在百余所学校获得的成效是显著的。然而从整体上看,认识没统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她呼吁,从娃娃开始抓革新文化建设。
韦钰的博客主题是有关儿童成长、青少年进步、“海归”将来、教育不公等,吸引了网民的热烈回话。她觉得“大家现在的教育不利于革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大家不可以否认的现实……一个革新型的国家势必由具备革新精神和革新能力的国民组成,但在国内现在的基础教育情况下,不少人的革新能力和革新热情在儿童时期已经被消磨殆尽。到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是非常可怕的。“只有能力特别强的、‘压不垮’的极少数人可以崭露头角,如此下去,革新型国家怎么样建成?”一位年轻的网民回话道:大家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从小同意的常识只和考试有关,缺少革新意识和精神,真期望小弟小妹们补上这一课。一位网民说:我十分赞成你谈到的革新文化。大家迫切需要一个自由地发挥自已长处的环境,让大家去创造。也有网民表示:期望韦院士把建议更具体化,提出推行的具体策略和审核标准……
韦钰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国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对教育的科学研究,打造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提升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水平和水平;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普及电脑科学常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修订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从幼儿园开始设立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把科学课列为小学的核心课程,等等。韦钰喜欢与网民交流、讨论问题。她觉得,博客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发表建议的空间,通过‘博客’这种民主的形式,把我们的常识回报社会,这也是一种快乐。
有位伟人说过:在科学的大道上,没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小道上攀登的人,才有期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韦钰就是如此一位孜孜向上的攀登者,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范围,还是在社会科学范围……
2016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评价道:韦钰科研成就突出,行政魄力非凡。为推进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将来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出了很多开创性工作。在进步教育事业方面,她倾尽己能,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科学教育研究,推进中国科学教育改革为提升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越。
参考文献:
[1]林阿绵.韦钰:新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的求学生涯[J].传记文学,2017(01):75-79.
[2]李之涵.广西人韦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J].农家之友,2013(06):34-35.
[3]晓余.从教授到校长 从专家到部长——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J].苏南科技开发,2005(11):61-62.
[4]许志龙.为使桃李更芬芳——记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J].紫光阁,1995(08):10.
- 上一篇:鳗鱼带鱼是同一种鱼吗,和白鳝是同一种鱼吗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