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文图/刘文科
1、发现青铜爵
2015年的十月5日,小雨初歇,天气有的阴沉,天际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几丝小雨若无若有,寥无情绪的下着,地上的积水荡漾星星点。我前往河南体育场进行文物现场踏勘工作。由于河南体育场网球馆项目需要改扩建,郑州文物勘探队对拟建设的地区进行了勘探工作。经过勘探队的勘探发现,在地区内发现了文化层分布。那天与现场的刘老师简单地交流后,大家确定了进场的时间与有关事宜。
十月15日,我和梁亚男、李茹欣作为先遣队伍入驻河南体育场网球馆项目。因为当时的场地尚未完全清理出来,大家第一对坐落于西侧基坑内的遗迹进行了清理,斑驳的遗址与周围的一些废水交织在一块,并非非常不错清理。但基坑内复杂的遗迹关系,与很多的出土物,让大家对这处遗存有了初步的认识。
没过多长时间,又有邓燕加入大家的队伍。她是一个可爱的女生,个子不高,清秀的模样,瘦小,甚至有的稚气。当时,我非常怀疑,如此的女生能否胜任田野工作呢?但好景不长,因为,大家所居住的地方,夜晚对女生不太友好(夜间卫生间锁门),于是,邓燕就被抽调去了其他工地,加上李茹欣被派往西安学习绘图技术,大家的队伍又回归到了两人的正常状态。
因为,挖掘区西侧基坑内的地层扰动比较紧急,遗迹在处置时,很费事。在这个基坑中,大家发现了有唐代的陶瓷片、汉代的墓葬和商代的陶片,依据这个初步的现象,大家可以确定,这处遗存应该是商代与汉唐时期的堆积。但遗迹与地层扰动、打破的关系很复杂,让大家一筹莫展。正当大家非常痛苦的时候,大家在基坑的商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个铜爵,虽有的残破,但,器物上的很多特征,透漏出了它的年代。器腹上饰饕餮纹和联珠纹饰,底部较平。综合评价,大家觉得这件器物应该是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一想到此,大家就欣喜不已,毕竟,大家在东侧地层好的地区尚未挖掘,就已发现了这件青铜器,它是上天给予大家的礼物,也会是在昭示大家:大家有一场硬仗要打。毕竟,出土青铜器的遗址并不多见。
2、圈该如何划?
伴随南侧大坑的挖掘开始,大家的队伍,也迎来了几位女将,王庆丽、宋姝钰。他们的加入,让大家原本寂寥无趣的队伍顿时有的快乐,大姐王庆丽,天生一副大嗓门,一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做派,吃嘛嘛香,干什么什么行,大家单位的全能选手,堪称大家的楷模。宋姝钰,一个小妹妹,天生红颜,体弱寡言,一直默默无声,悄悄干事。如此的队伍,彼此相互补充,让大家原本寡淡的工地,有了几分乐趣,只不过,王大姐不定时开怼,让大家闻风而逃,不可以面对。
伴随东侧地区大面积的挖掘,大家原本开心的工地顿时陷入了无边的烦恼之中。这一处遗址文化堆积十分复杂,让大家根本没办法维持一个好的心态与工作习惯,彼此间争执日渐明显,工作中一些不好的现象也开始露头。第一是梁亚男同志的灰坑记录中出现了多个“扰坑”编号,在知道状况后,我便对他进行了批评,并告诉他,一个遗址,大家在最开始清理时,并不知它最后是什么样子,但,大家了解它刚开始的堆积样子。对于确定的遗迹单位要给确定的编号,不可以为了图便捷省事,对一些无出土物的遗迹简略编号,这种编号或者工作方法是不对的,假如后期,大家所挖的这处遗址成了要紧遗址或者“明星”遗址,但,探方的四壁挂满“扰坑”会是什么样子呢?而且这类都是一个人挖的,大伙会如何想?小梁点了点头,其实,我了解,他作为一个出色的技术职员,除去不擅长人际关系外,他在技术上还是挺上心的。
第二,下面,最令大家头疼的就是探方内遗迹画线的问题。除去几个探方内红色土质以外可明确的划分出界限外,其他地区,文化堆积的土质土色差异很小,地区之间的颜色也粗略相同,并且延绵跨越了好几个探方。于是,大家在遗迹的画线上,出现了分歧,遗迹与探方间的差异非常小,看上去有范围,但,又表现得并不明显,实在让大家老虎吃天——没办法下手呀。圈该如何划?攀升到了大家习语前三名,成为大家每一天交流中的常用语,其他两个分别是“哪个来帮我看看这个如何解决?”和“仿佛不对吧”。当然,王庆丽的那句“这个探方气死老娘了”的专用用语除外。在争论与徘徊中,还是确定了几处遗迹,依据其分布范围,大家基本上确定了这几处遗迹的范围。此事,让我着实开心了一天,毕竟可以往下拓展工作了。那时的心态好似一个在大海里泅渡的人,在丧失了掌控力后,于盲目间,随手抓住了一个四处漂泊的木板。于是,大家将确定了范围的遗迹清理了下去,但,三处被清理的遗迹却出现了共性,遗迹上层看上去可以画线确定范围,但在清理时,其坑壁并不规整。最为重要的是,它们的深度相差无几,并且出物也基本一样。这个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暗自叫道:“不好,这下可坏了,地层被当作遗迹处置。”经过对这有几处疑似灰坑周密的审视,我发现,这个看上去延绵分布的堆积应该是一个大的遗迹,且分布不均匀,好像边缘薄些。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不可以再处置中心部位了,还是集中力量清理四周,若是地层,那样找准其分布的状况,若是遗迹,那样就找准分布范围。通过刮刨,王庆丽率先在我们的探方内找到了地层间的叠压线,这层灰土的范围终于可以确定了。出人意料的是,这灰土层的外围很规整,呈弧形分布,如此的分布范围,让大家有的想不知道,这个地层为何如此的分布?不会有哪些大的遗迹吧?如此的问题又渐上心头。
是的,我的职业病又有,秘密永远总在下一层。
3、“为什么都死我方里”
大家顺着王庆丽发现的线索,往前跟进,以确定这个复杂土层的范围。那一天,天气晴朗,10月的天空格外的宁静,王庆丽忽然在探方里起身,向我招手:“刘,你过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我连忙从隔壁探方连滚带爬的过去,定眼一看,在一个狭小的坑里,躺着一具动物的遗骸,从形体与下颌的獠牙判断,应该是猪的遗骸。这头猪骸骨的发现,让大家着实激动了老半天。伴随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大家发现了第二具猪的遗骸,也是完整的呈跪卧状侧躺于灰坑底部。因为两个出土猪遗骸的灰坑都坐落于一个大型灰坑附近,看着大灰坑与猪坑的分布情况,我顿时感觉:“这两个完整的猪坑与这个大灰坑会有哪些样的关系呢?这两个猪坑是这个大坑的祭祀坑吗?难不成这个大灰坑有哪些青铜重器或者什么要紧遗存?”毕竟在要紧的遗迹附近杀生献祭是商代文化的要紧表现形式之一,看那殷墟的王陵区,密密麻麻的祭祀坑,如繁星点点,有动物牺牲,也有人牲。于是,对这个看上去被猪坑围绕的大灰坑,大家在下清理的时候,很小心,但直至看到坑底的生土,大家的所获也只不过少量的商代陶片。那样这个大灰坑到底是何种作用与功效呢?正当我对这个坑的性质产生怀疑时,大家又发现了第三处、第四处埋葬有猪骨的祭祀坑,这两处祭祀坑的分布地方,将我从对大灰坑的性质判断中拉了回来,这两个祭祀坑分布的地方离得远远的大灰坑,依据殉牲的头向,大家明显感觉到,这类埋葬有完整猪骸骨的祭祀坑分布范围近似弧形,并与前几日,王庆丽处的弧形界限略有重合,这个结果瞬间让我跳出了对大灰坑性质的偏执,——“原来这是疑兵呀”。于是,大家便将目光投回了坐落于祭祀坑北部的灰土层分布区,
祭祀坑动物遗骸
并渐渐向下清理上面的灰土,由于这个层的陶片堆积很复杂,大家进展缓慢。同时,王庆丽同志在清理她所负责的地区时,发现的祭祀坑愈加多。其中有一个灰坑,边界明确,内有各种的陶片,在清理时,在其一侧也出现了动物的头骨,顺着骨骼的走势,大家发现那也是一具猪的遗骸。那时间,王庆丽忽然扔下手铲,站起身来,站在一边,大喊道“又是一具,为什么全死到我的探方里呀”,她的这一喊,大家都乐了,连忙安慰她,大伙七嘴八舌地说道:“你这手气壮呀!”,“你这运势可真是好呀!”“看看,这手气壮得没法说,干脆叫王大壮吧”。在大伙的玩笑中,王庆丽终于阴转晴,还是抱怨道:“都死到我的探方里,都烦去世了,几十天,都在清骨头。”“看看,梁亚男那霉怂,连个小鸡仔都挖不出,你这是鸿运当头呀,可能今年就能找到好对象了”,我连忙安慰她道。其实只有作田野考古的人才了解,清理骨架是多么需要耐力与细心的事情,稍不注意,一次葬就会被清理成二次葬,骨架清理着实是一个需要体力与责任心的活。王庆丽嘴上虽然还在嘟嘟地说着,但人已经耐下性子继续蹲到坑中,拿起刷子和手铲继续干起
清理人骨架的王庆丽
了清理骨架的活。而当她把那个坑清理出来后,坑内各种堆积真是眼花缭乱,坑边一侧是完整的猪骸骨,另一侧残碎的陶器和卜骨与残碎的骨头,这类残破的陶片有不少是可以拼接起来的。
日子就在清理中,慢慢地流逝,工地在严肃小心与高兴中向前推进。但,时序露月,隆冬将至,这样复杂的遗迹、广大的面积,我身上的担子,可谓不轻呀。加之入冬以来,天气一直阴沉,好似忧郁的心情,这个工地如何解决呢?这时,单位为大家增派了几个技术员,其中有几个水平较高的老师傅,如王广才师傅等,也有先前被调往他处的小邓燕。这类职员的到来,真是“解万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
4、布局初现
伴随职员的增加,大家将所有些人员都增加至祭祀坑中间地方的清理上,鉴于上次将地层当做遗迹做的失误,加之地层中堆积密集的近况,大家对这个中间地区的文化堆积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处置,第一,确定了这个堆积的分布范围(这是横跨了好几个探方的地层,或者是遗迹),因为这个堆积呈现出鲜明的祭祀迹象与属性,大家将这个硕大的遗迹命名为K8。因为遗迹范围的确定,此后,便放开手脚,对其进行了精细化作业。好几个人都围绕在中间大型遗迹(K8)的四周,使用蚕食的方法慢慢地清理这个巨大的遗迹。当大家正在与K8而焦灼鏖战时,而在一侧的王庆丽还在慢悠悠地清理着那些死在她探方中的动物骨架。
有一天,天气非常不错,是挖掘以来,难得的好天气,如此的天气真是拨云见日,一扫初冬的阴郁心情,大家正在上午休息时,一个同志喊道:“刘队,你过来一下。”我闻声而去,这是我在工地上最喜欢听的话,通常情况下,准有好东西或者重大遗迹露头。那是一口水井遗存,员工见我来到,用手铲剥了剥遗物上的覆土,我分明看见了一个黑灰灰的圆柱状的物体,在它的一侧还有几个长约1寸黄色的尖头圆柱状的物体。“停,快上来吧”我大吃一惊,连忙制止他下一步工作,“快上来吧。”“没那样紧急,都朽坏成如此了”他有的不以为然,但还是起身出了水井。我连忙一边安排工人离得远远的水井挖掘地区,并给该地区四周拉上警戒线,一边打电话给了近期的公安机关。未久,公安部门的同志就来了,还带了爆破技术职员,他们下到井里,一边清理,一边告诉大家,这类是是解放前的军事装备,不知为什么被遗弃于此处,没过多长时间,便将外表腐朽,效能未知的子弹与手榴弹全部取走,这真是有惊无险的一天呀。考古真是一个神奇的学科,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挖的是明清的水井,在内居然发现了民国时期的子弹与手榴弹。
伴随内部堆积层(K8)的清理,堆积中所有陶片都渐渐地明确起来,包含堆积层周围的其他堆积也都愈加明朗。起初,在王庆丽负责的西侧探方中所发现的红色土层其实就是夯土,这类夯土在东侧也有分布并得到证实。夯土墙分布于核心地区与大型遗迹(K8)的东西两侧,在夯土墙的外侧,大家均清理出了壕沟,走向与夯土墙一致。那个时刻,我才忽然了解,这个遗址的布局与遗迹的分布是如此的明确与明了。K8应该就是中心祭祀区,大家习惯称之为祭坛,它是由层层叠叠的陶片、卜骨、动物骨骼组成的一个具备祭祀性质的文化遗存,它的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祭祀坑,这类祭祀坑内有为猪、羊等遗骸。这个地区的外侧有夯土墙体,墙的外侧有壕沟。这真是一个让人惊叹的祭祀场面呀。在这类层层叠叠的陶片上,大家看见了有横七竖八的人骨、动物骨骼、卜骨等,这类遗存好像都在明确的展示着一场场盛大的祭祀场面。
我当时已经完全沉浸于一场祭祀之中。那个阴郁的天,那些被绑缚的人,那个被呈上去作为祭品的婴儿,那些斟满酒的陶器,那些抹上朱砂的祭器,这所有都是祭祀的礼仪,也是祭祀的过程。商人在这个区域,举起了酒杯,用人牲进行献祭,用这类告慰我们的祖先。他们在祈求,也在供奉,用鲜血和杀牲来完成这一次次的祭祀。这种祭祀行为应是商人的平时,这个迷信的族群,当然这一时期的其他族群也一样,任何一个民族都没办法脱离其历史的局限。他们用牺牲来酬神,以表达我们的忠诚,也期望得到祖先们的保佑。
工地挖到这里,好像这所有情绪都被拉满了,但,我忽然发现,好像少了点什么?就是!大家的挖掘地区与遗址核心好像少点什么。当东、南、西三面有墙,外有壕沟,内有祭坛,上有杀生。看上去非常圆满,但北面呢?这一想法,让我一激灵,不好,北面呢?
5、搭建观星台
依据建筑规划图,北面地区多已不在挖掘范围,加之堆土是什么原因,大家扩展工作的几率比较小,但,鉴于其他地区都有重大发现,大家还是大费周章,将北部狭小地区的土清理至南侧一处地区,如此,北侧就应形就势的布了一排探方。这一排探方在很缓慢中进行,因为职员缺少,加上土没地方出,大家就有的作难。未过几日,大家便想起到了一个好妙招,把所有些土都堆积到南侧一处挖掘区外的空地上去。于是,浩浩的造山运动便开始了。没过几天,南侧空地上便建起了一座小土山,但为了堆积更多的土,大家把这类虚土进行踩踏之后,继续往上堆土,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高大达五六米的大土堆,因为地质瓷实,可供攀爬,在休息时间,大家常登临其顶,一览工地。或许正是登高之故,可以将工地上的所有遗存尽收眼底,颇有孔子登东山的架势。
伴随北区堆土问题的解决,大家在北侧所开的几处探方也得到了顺利地推进。冬天的天气,哈气成冰,地层也很坚硬,在清理该地区的地层时,大家用手铲居然都刮不动这里的地表,起初以为是天寒地冻是什么原因,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工作之后,大家才惊奇地发现这里土质结构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这里的土质是成地区的分布,据此,经过一阵的操作,大家才发现这里的土质居然也是夯土。相比其他地区而言,这块的地势较高,地层堆积也较简单。确定其是夯土之后,大家在这夯土台子上,发现了夯土房子的遗迹。那是一个7间的夯土房子,整个东侧的布局很规整,而西侧由于灰坑扰乱,加之打破关系,很不明确。等夯土台上的房子居址日渐明确后。我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北侧的夯土房子,房子两侧是夯土墙,墙的外围是壕沟环绕,墙内中心地方是大型的陶片堆,层层叠叠,陶片上还可以看到各种牺牲,有人,也有动物,同时也看见朱砂陶片、卜骨、动物骨头等,整个祭祀区规整有序,特别的壮观。此后,只须工地上来了参观的职员,大家都会请他们登上观星台,观看人类的杰作。
同时,王庆丽所负责的探方又发现了祭祀坑。那座祭祀坑虽在祭祀区的围墙外东侧,但,却大得出奇,出土的祭祀动物,也大大出乎了大家的预料,那是两个形态各异的牛呀,被作为祭品放在祭祀坑内,这座牛坑也是大家在这一地区发现的第二座牛牺牲的坑。不能不说,王庆丽是一位出色的考古工作者,当大家清理小灰坑的时,她在挖祭祀坑,当大家清理墓葬时,她挖出了祭祀坑,但大家挖出房子时,她挖出了为数不多的牛坑。她的手气真是太壮了,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忽然在一天,她接到公告,让她即刻回单位,另有差遣。毕竟如此的干活好手,可不是那样好找,大伙都爱用。命令久下之后,她一直都没动身,项目领队信应君老师只好第三传达命令,结果,那还是不欢而散,王庆丽坚持自己手头的探方与工作还没做完,尚不可以离队。在她的坚持下,领队信老师只能给了好几天的时间让她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她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小队一块去街区烧烤店又吃了一回,那是一个大家常去的餐馆,像平常一样,大家点了很多的烤肉,叫了大家常喝的二锅头,毕竟,我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实在负担不起太昂贵的消费,不过这次点了内蒙古的马奶酒,这是他们这家店的特点,一直感觉太贵就没喝,这次,还是破例奢侈了一把。那个酒非常是清雅,入口好像有的淡,后味却有的浓烈,恰如红尘中的大家。那一晚,大家大伙都非常默契,都没提工地的遗迹状况,毕竟遗迹剖析是这几个月来喝酒时的佐餐之一。但那晚,大家无人提及遗址的所有,大家只不过高兴地喝酒,毕竟,酒可以温暖早已冻僵的身体,也可以解高兴中的隔阂。酒饮至酣,自然是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也说了多多担待的言语。未几,已有醉者卧地,看时间,竟已夜半,于是只好辞了店家,外出而去。
那晚月光皎洁,照在道边的残雪上,居然有的寒光。小梁扶沉醉者回归驻地,我给王庆丽说“给你叫个车吧”,她一再拒绝,叫嚣着骑自行车回家也就一小会的事情。大伙争执不下,各不相让,最后,我只能给他说:“那就一块走回去吧,反正这夜色挺好的,彼此的家也挺近。”她答应了,于是她扶着车,大家在皎洁的月光下,结伴而行,那一夜,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往回走,寒冬的夜着实非常冷,道边还会偶遇醉酒的落拓之人,唱着少年狂放的歌。那夜,王庆丽讲起了自己这40多年的岁月,也讲起了我们的少年时期,讲起我们的爸爸——一位在新疆白杨河为新中国找到铀矿的地质工作者(他的爸爸过去有一天去了工地参观,当时,还并不了解这个老人居然是这个工地去过的官阶最高的首长),她讲起父辈在寻觅大自然的馈赠,大家在追寻人类的足迹,但,都需要足够细心才行。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所抄的诗集与所写的文字,那时候,我才发现这个外形粗犷的大姐头,居然也有这样细腻的灵魂。
6、工地搬迁
那天,我由于有事情,有两天没去工地,等我第三来到考古工地,我惊奇地发现,在挖掘项目的空地上,摆满了各色干净的陶片。当时就想,清洗陶片,这是田野考古工作最后的一道程序了,也是很冗杂的事情,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这是哪个做的呀。我连忙问了问附近的梁亚男,他还是非常猥琐地一笑:“王大丽走之前洗的,她说,如此工作即使完整了,还说你欠他一顿酒。”我一听,顿时感觉这不拘小节的女孩,还真是个劳模呀。
伴随工作的推进,大家开始了最后的扫尾工作,航拍照片是需要的。但,天公不作美,那些天,天气一直都非常不给力,每一天都阴沉着脸,拍出的航拍照片也总有种阴郁的风韵,很不理想。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在一个晴朗的中午,测绘队的赵向莉和孙晓飞同志重新进行了航拍,那次飞行与航拍很成功。而在艳阳下,大家也有很多的事情去做,周围的兽骨祭祀坑的图早都绘好了,中间祭坛一样的陶片堆还没绘制,如何才能将它的全貌完全地保留下来,将它印记于我们的脑海,让它可以成为一种过去被历史所记录。那种感觉,恰如,在和一位好友在做最后的诀别,你看着他的模样,爱抚他的头发,努力地想把这看到的这所有都不差分毫地装进我们的脑子。根据考古学绘图标准——1:20的规格,绘制这样大的遗迹图,我还是感觉有的不够明确,于是,就让邓燕、王广才诸位同志使用1:10的比率进行绘图,同时并对这个核心地方进行了3D测绘。做完这所有,我一直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好,好像还有很多遗迹没做了解,可能,这就是考古人对于考古遗存独有些一种情结,毕竟,它们存在过,你也看到了,但终究留不住,毕竟东流去。
清理遗迹的邓燕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梁站在探方前,对我说,想请几天的假,回家去看看,女儿生日,工地太忙,都快半年没回去了。我没答应他,我建议他可以带家人来工地一块生日,如此都非常不错。于是,那天,他的老婆和女儿一块儿到了大家的工地,老婆身材高挑,女儿甜美可爱,与猥琐的小梁形成鲜明的对比,大伙都说小梁真是一坨好牛粪呀。嬉笑归嬉笑,中午,有同事给孩子子买了蛋糕,大家还找了一家餐厅,让小梁一家子坐在主位,他居然再三推辞,后又好事者玩笑说道:“大家坐在上面,旁边是你媳妇和妞,好像有的不搭呀。”在大伙的嬉闹中,小梁才坐上主宾的位子。席间,大家祝愿孩子子过生日快乐,一块放声歌唱过生日歌,看得出来小姑娘和她的母亲非常高兴。事后,小梁曾多次问我“为何要这么的高调呢?”我一直笑而不语,目前,我不了解他想了解了没。
隆冬已至,大家的工作也接近尾声。依据安排,大家便开启了工地部分祭祀坑的搬迁工作。小的祭祀坑相对很容易,但大的祭祀坑无论是套箱,还是整体提取都非常费事,好在工地上能人辈出。这类四处打工求生的民工,虽然没傲人的学历,但,生活的艰难早已经将他们磨砺得很坚强,以社会为家,早已习惯了各种求生的办法,也就精通了各种谋食的技术,于是,原本清土的大哥就变成了一个会打家具的木匠,清理兽骨的小弟眨眼就变成电焊能手,这真是高手在民间呀。在群力群策的合力下,这类原来的祭祀坑,全被装箱完毕。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大家装完了车,将他们运送回大家的文物库房。
7、尾声
这类年来,我每次途经此地,都会下意识地去看看优胜北路与文化路的街口,新开的商超,对角的咖啡馆,所有都看上去自然而有序,丝毫看不出过去的过往,那时,总会想起陈阳兄弟的那句话“这类修好后,还有人会记得大家这类为它们拼过命的人吗?”(见拙作《郑州南岗刘明代壁画墓挖掘记》)
N年将来,我也挖过很多工地,也经过了很多事情。但,大家的那群小伙伴只须聚在一块,大家就会谈起那年的冬天,说起那个时期大家之间的“是是非非”。如此的结局看上去很老套,毕竟所有些电影,小说都如此的表现,至少《魔戒》的结尾是如此。尘世间,除去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而在红尘中,有兄弟想和你一道为某种事业去拼命,这可能就是大伙彼此间的互相认同,也是团队奋斗的基石吧,将它扩展出去,应该就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我感谢那些过去和我一块拼命的兄弟姐妹。
画图中的梁亚男同志
多年将来,我曾写完体育场的挖掘简报,当我把它发给编辑的那刻,我有一种释然,突然感觉我们的使命结束了。其实,面对真的的终结还非常遥远,它的挖掘报告与研究还都没拓展。“掘一城白发,择一事终老”。河南体育场这处商代的祭祀遗址,大家看到的是早商时期的祭祀堆积,大家看到的是它与小双桥同样的祭祀方法,大家看到的是郑州商城的商大家独特的酬神方法。(完)
本文原刊登于《河南考古亲历记—中华文明探源实证》,此次发布,略有增补。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