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科技 >
龙年新春,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传来喜讯:国内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冲刺”成功。这口肩负着科学探索和预探发现两大使命的万米深地科探井,是继深空“神舟上天”、深海“蛟龙入海”之后,国内在深地范围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
3月4日,钻破万米后,深地塔科1井的员工在现场庆祝。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伴随钻机的轰鸣,8000米、9000米、10000米……国内在深地范围的探索纪录一次次被刷新。“死亡之海”中创造的奇迹,见证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科技革新的进步,镌刻汇聚勇气和智慧的“中国深度”。
向深层进军:为祖国加油争气
祖国西部,3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寒料峭,风沙弥漫。大漠腹地的深地塔科1井井区,沙丘萦绕,井架高耸,机械装备轰鸣不停,约20层楼高的钢铁塔架,稳稳矗立在流沙之上。
这是3月2日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的深地塔科1井(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4日14时48分,伴随一枚金刚石钻头持续刺破地下岩层,前方指挥部电子屏幕上的数字瞬间跃至10000(米),现场紧张期待的百余名石油工人顿时欢呼起来。创造和见证国内首个万米深井的诞生,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经过270多天的努力这口井终于破万了,大家创造了新纪录。”担任钻井平台总监的闵鹏,5年前在塔里木盆地参与了钻探当时亚洲陆上最深井的任务,成功钻至地下8882米。现在又目睹深地塔科1井突破地下万米。他难掩激动:“这样深度之下,几乎没任何相同种类钻井资料参考,没技术参数指标可以借鉴,但大家依旧做到了。”
万米之后,步履不停。现在,深地塔科1井仍在向着11100米目的深度全速钻进。
塔里木盆地是国内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埋深超越6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别占全国的83.2%和63.9%,是国内最大的深地油气富集区。
“超深层已成为国内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向地球深部挺进是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的重大策略任务,是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重大策略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表示。
近年来,国内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多次刷新深地开发纪录。仅2023年,塔里木油田完钻井深超8000米的井就超越70口,约90%的新增储量从超深地层获得,开采出的超深层油气达1957万吨。
“向深而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势必选择。”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企业首席专家王春生说。
迎难而上:科技革新刷新“中国深度”
地下万米“冲刺”,深地塔科1井的钻头自上而下要穿透13个地层,攻克超高温、超高压、地层不稳定等几十道难点,钻至万米后,地层温度超越200℃,地层重压超越130兆帕。每深入地下一米,钻探困难程度都会成倍增加。
王春生告诉记者,这口井从地表钻到8000米深度用了近5个月,而从8000米到万米,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
在王春生看来,万米深井钻探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点是高温。“每往地下钻进100米、温度就会升高约2℃,万米之下面临超200℃的高温,在这种环境下,钻杆就像煮熟的面条一样,操作起来非常难控制,只能凭着经验进行判断操作。”
3月3日,司钻在深地塔科1井驾驶钻机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超万米后控制困难程度很大,就像一辆大卡车在两条细钢丝绳上行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介绍,这口井的钻探困难程度堪比“探月工程”。
面对世界级难点,塔里木油田打破传统钻井组织形式,搭建跨学科工作平台,集合地质、工程、装备等精锐力量,组建了9支技术支撑组,让多专业、多学科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并配备了一大量顶尖仪器装备,为万米深井钻探“云筑网”。
“大家的钻机、钻具这类都是自主研发的。”钻机主设计师、宝石机械一级工程师李亚辉介绍,深地塔科1井用的钻机载重900多吨,钻井深度可达12000米,“这台大国重器,正是大家不断向深向难挺进的底气。”
3月3日,员工在深地塔科1井协同机械进行钻井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开钻以来,塔里木油田、西部钻探、宝石机械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攻克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高系统重要技术难点,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智能化钻机,革新研发了220℃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等工艺技术,万米取芯及电缆等资料录取装备达成突破,塑造形成万米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等一批重要核心技术。
此前,全世界陆上真的垂深超1万米的井只有1口,即苏联开发的科学钻探井——科拉SG-3,深度12262米。这口井钻探耗时23年。“深地塔科1井钻破万米后成为世界陆上2、亚洲第一垂深井,在深地科学研究和超深层油气勘探范围具备里程碑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表示。
奇迹背后: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荒凉的生活
距离钻机不远处,10多套针对地下各种地层的国产金刚石钻头整齐排列,一排排“铁齿钢牙”已被地底深处坚硬的层层岩石磨平。
“现在正用的钻头能经受8万个大方压的压强,等于8头10吨重的大象站在一个指甲盖上产生的压强。”塔里木油田勘探事业部台盆区勘探项目部主任吕晓钢介绍,近年来,伴随国内油气勘探愈加向超深地层进军,300多项要紧油气生产设施达成国产化。
自2023年5月30日开钻以来,深地塔科1井的数百名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坚守大漠四季,攻坚克难连续奋战270多天,终于塑造出新的“中国深度”。
奇迹的背后,是一代代石油工人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奋斗。
3月3日,员工在深地塔科1井协同机械进行钻井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荒凉的生活”——在塔里木油田修建的、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公路边,竖着如此一幅巨型的标语牌。
“作为石油人,可以为国内首口万米井钻探出一份力,这是我的荣幸,家人也为我自豪。”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基础研究部课题经理杨果说。从开钻之初起现场就集聚了一批地质、泥浆、钻探工具等钻井范围专家,他们天天依据井下各项数据变化调整钻机。“大家就是要全力以赴合力攻关,安全顺利钻成万米深井。”
“这口井凝聚的是一代代石油人的努力。自立自强,才能为祖国加油争气。”塔里木油田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胥志雄说,塔里木油田现在已基本达成对地下数千米深处的油气“看得见”“够得着”“采得出”,深地塔科1井勘探开发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与常规油气井不同,深地塔科1井是科学探索井,除去探寻油气资源以外,它还肩负着探索地球演化和气候变迁等重任。伴随钻头一寸寸突破地层,一个个“中国深度”纪录正在塔里木盆地不断创造和刷新。(记者丁建刚、李响、戴小河、顾煜、宿传义、苟立锋)
原文题:《连创“中国深度”——探访国内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冲刺”成功现场》
- 上一篇:1500w的电暖气一小时多少度电
- 下一篇:旧电脑变废为新课程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