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教育 >
不了解在座各位同学是不是听说过如此一种玄学:选择题不了解该选什么的时候就选C。此玄学由来已久,刚开始源于哪个口已不可考。但有说法觉得,这是由于老师不期望你一眼就看穿正确答案,所以不会把答案放在前两项,而放在最后一项又太过明显,于是常常就将C设为正确选项。但真的是如此吗?
1玄学还是真理?
第一要承认的是,这套说法并不是完全玄学,它源自对出题人心理的猜测。理论上说,出选择题的人会把正确选项随机分配在四个答案之中,但对人类来讲,“平均”“随机”如此的定义和日常的却不太一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做以下两个有关的实验:实验1、找到足够多的人来从1到10之间随机写一个数,你感觉写下的这类数中,1~10的分布会是什么样的?
图源:Pixabay
实验2、想象一下掷200次硬币,总共有多少次正面多少次反面?将结果写下来,正面写1,反面写0,写下的结果和真的掷200次硬币得到的结果会有哪些不同?
在日常,第一个实验里大家选择的数字并非均匀分布的,而是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选择了7,明显多于其他选项;选1和10的人则极少。也就表示,对人类来讲,一个“随机”的数其实是落在范围内中间偏大地方的一个数。把这个结论应用到出题人身上,在四个选项中随机选一个安排为正确选项,那就更或许会安排到排名第三的C上面。
而第二个实验则刚好相反。大部分人在想象掷硬币的时候,会刻意避开过长的连续正面或是连续反面。比如,6个连续的正面或反面会被觉得是“不随机”的。但假如真的掷出200次硬币的话,连续6次一样的状况非常或许会出现至少一次。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眼中的“随机”比日常的“随机”要更均匀一些。把这个结论应用到出题人身上,一张有12个选择题的考卷,每一个选项正确的数目非常可能都会在2~4个之间。假如是完全随机的话,有60%概率正确答案里会有一个选项出现至少5次。
2想太多了吧
看出来了吗?虽然同样是心理学,这两个实验的结果就已经与预估产生了矛盾。而且,这类无意识间产生的偏误也只对不了解的人有用。
给各位同学出题的老师们对这类玄学理论熟门熟路——毕竟选C的说法由来已久,连歌词都这么唱了是吧!他们只须在出题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或是出完题目将来扔硬币决定正确选项的地方,再稍微调整一下选项的顺序,就能避开甚至完全反制这套玄学。有些老师可能还会故意坏心眼一次,把正确选项全设置成是A(我虽然没中过招,但我听说有同学遇见过如此的老师哦)。假如各位同学做了上面的第一个实验的话,可以再试一次:这次先告诉全班同学,普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选7,而你是为了验证大伙是否会出现同样的现象,然后看看大伙这次是否会反过来避开7。
图源:Pixabay
当然,以上这类只不过理论,大家可以拿具体的考试来看看。历年的高考考试试题应该是比较适合用来讲明问题的了——网上公开全部可查,花精力剖析高考考试试题的人也不在少数。依据总结,高考考试试题中的选择题选项事实上是均匀设置的。以近期十年来每年全国卷数学的12个选择题举例,每一个选项正确的次数都在2~4之间。
虽然不可以因此就说将来的卷子也肯定符合这一规律,但可以看出出题的时候是会刻意维持选项平均的。可能对出题人来讲,他们更期望防止完全不懂的学生通过都选C得到比平均更高的分数吧。除去选C的“民间秘方”外,江湖中还流传着通过选项长短判断对错的办法,即“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通过对历年考卷统计,如此的答卷方法同样离谱。
那样大家书回正题,假设你的老师和高考考试一样,正确答案的选项分布特别平均,你又碰巧失忆了。面对一篇只有20道选择题的卷子,如何选呢?都选C的话,多半可以保证得到25分左右,但得不到更高分也不会得更低分。假如用转铅笔的办法选,虽然平均下来仍然一样会是25分,但依据运势,分数或许会更高或更低。假如你的目的是拿到60分的及格分,那就只能试试看看了。具体说来,20题纯靠蒙想要做对12题的话,大约有千分之一的概率能达成。
嗯,不能不老生常谈一回,投机取巧不可取,好好学习才是真理呀。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不要说明以外,部分图片来源互联网,非商业作用与功效,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电脑英语拼写课程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3-27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重点常识及常考内容
- 2024-01-06 黑色装修怎么样搭配黑色装修的心理学用途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