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教育 >
Q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哪几科包含什么?
答: 2024年我市中考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策略》规定的全部科目,包含计分科目、等级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

Q2总分A和总分B具体如何区别?对录取有哪些影响?
答:计分科目设置总分A和总分B两类,满分均为600分,每一个考生同时具备A、B两个总分。计分科目及计分比率为(1)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A;物理、化学分别按100%、90%计入总分A;(2)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B;历史、道德与法治分别按100%、90%计入总分B。不一样的招生种类会明确用总分A或总分B。
总分A=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物理(笔试*0.9+实验考试)+化学(笔试*0.9+实验考试)*0.9,合成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分值;
总分B=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历史+道德与法治*0.9,合成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分值。
Q3计分科目和等级考查科目的等级怎么样划定?
答:学业水平考试单科、总分成绩以等级和分数等形式呈现,其中文化科目(单科和总分)的等级划定,以全市考生为总体样本,具体分A+、A、B+、B、C五个等级,各等级最低成绩分数对应比率分别为10%以内、35%、60%、80%和80%以上。体育与健康以分数划定等级,具体分四个等级:A(50-46分)、B+(45—40分)、B(39—20分)、C(20分以下)。信息科技、音乐与美术等纳入考核科目满分为100分,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查科目依据成绩等级转化为等级分,其中A+、A、B+、B、C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1分计算等级分,所有考查科目的等级分累加计算成等级总分。
Q4理化生实验考试怎么样计分?使用何种方法组织考试?
答:理化生实验操作每科实验考试满分10分,占该科目总分的10%,考生实验考试所得分数与该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闭卷笔试分数的90%相加后作为该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使用“现考现评”方法组织。
Q5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文化科目是省统一命题还是市统一命题?
答:所有需要笔试的科目(含初中二年级地理、生物学)考试均由广东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和制卷,各科单独设卷,实行统一考试、统一网上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Q6学科类自主招生是招收什么种类的学生?
答:今年我市将继续拓展普高学科类自主招生工作,主要招收综合素质较高,有学科专长或革新潜质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有学科类自主招生计划的普高学校通过中山招考网和学校官方网站对其招生策略进行公布,请密切注意网站上的有关资讯。
Q7我市普高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和等级考查科目的等级有什么需要?
答:普高录取时,考生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C等或以上。其中,指标生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B等或以上。
公办普高(含A类计划、B类计划、指标生、学科类自主招生、外国语班、港澳台班)和民办普高参公收费生计划录取时,考生的考查科目等级须全部达到B等或以上。其中,中山纪念中学、中山第一中学、中山华侨中学、中山实验中学、中山桂山中学、中山华辰实验中学(参公收费生计划)等学校录取时,考生的考查科目等级总分至少达到12分;其他公办普高或民办普高参公收费生计划录取时,考生的考查科目等级总分至少达到9分。考试报名普高艺术生的,考生的考查科目等级总分至少达到8分,艺术素质评测等级需要达到B等级或以上。学科类自主招生和其他学科专长类招生视招生学校具体需要。
Q8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受学籍所在学校的指标生资格?
答:具备我市初中学校连续三年学籍并实质就读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或初中阶段由市外转入、具备报名所在学校连续一年以上学籍且未曾在我市其他初中学校就读的初中应届毕业生,须符合我市公办普高考试报名条件且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达到B等及以上,享有我市普高指标生考试报名资格。往届生、在我市就读过两所或两所以上初中学校的学生、学籍不在就读学校的学生、在市外初中学校就读回中山参加中考的我市户籍学生不享有指标生资格。
Q9今年的指标生有分数线需要吗?
答:今年按公办普高计划总数1:1的比率划定指标生投档最低控制分数线。
Q10往届生能考试报名指标生、体育、艺术和学科类自主招生,中职类学校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和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吗?
答:不可以。
Q11指标生需要学生申报吗,需要办理哪种手续?
答:除初中阶段由市外转入且有报名所在学校连续一年以上学籍且未曾在我市其他初中学校就读的初中应届毕业考生需要申报外,其他符合条件的考生无需申报,也无需办理手续,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依据学生户籍、学籍等状况直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名单,并由各初中学校进行公示,有异议的可以向所在学校反映。
Q12符合我市中考报名要求的,各类户籍考生的考试报名范围是什么样的?
答:各类户籍考生的考试报名范围详见下表:

Q13什么是录取照顾政策?
答:录取照顾政策是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质所拟定的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提交有关申请证明材料获审批后,可以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加相应的分数投档、同分条件下优先录取或享受本市户籍生待遇。录取照顾有关政策及办理步骤,按《关于中山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优待政策及办理工作的公告》(中教体〔2023〕11号)实行。
Q14报名参加中山中考的港澳籍考生,持有港澳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中国大陆通行证》,尚没有办理《港澳居民居住证》,可以考试报名公办普高吗?
答:可以,考试报名范围(1)可填报我市所有高中学校;(2)符合指标生条件的,可填报指标生;(3)可填报港澳台班。
Q15我市各批次的志愿个数分别是多少?
答: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四个批次进行,实行分批次投档录取。具体详见下表:

Q16考试报名公办普高学校时,学校有住宿生计划,也有走读生计划,同时填报会占两个志愿吗?
答:会。公办普高志愿住宿生和走读生分开填报,同时填报住宿生和走读生计划会占两个志愿。
Q17考试报名民办普高学校时,学校有参公收费生计划,也有自费生计划,同时填报会占两个志愿吗?
答:会。民办普高志愿参公收费生和自费生分开填报,同时填报参公收费生和自费生计划会占两个志愿。
Q18指标生投档是根据哪一个总分实行?
答:按总分A实行。
Q19什么是同分位序?
答:除提前批学科专长类招生的学校招生简章另有规定外,投档过程中,若所投档计划数末名有两人或以上投档总分相同的,则按同分位序以前往后进行投档,直至计划投完为止。同分位序依据“同分排序原则”确定,同分排序原则为:享有政策照顾优先录取的考生优先;依次比较语数英三科总分、数学、语文、英语、考查科目等级总分、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地理等成绩高低,高者优先;最后比较综合素质评价等级高低,高者优先。同分位序在成绩复查结束后予以公布。
Q20今年普高投档最低控制分数线怎么样设定?
答:第一批次投档前,原则上按所有普高各类招生计划总数1:1.1的比率划定普高投档最低控制分数线。
Q21今年艺术生投档有什么规定?
答:今年艺术生投档根据“艺术生投档按总分A或总分B中的高分值实行,艺术生投档时中考总分成绩需要由招生学校自主设定,但不能低于普高投档最低控制分数。”实行。考试报名普高艺术生的,考生的考查科目等级总分至少达到8分,艺术素质评测等级需要达到B等级或以上。
Q22今年普高和中职的补录安排在哪批录取之后呢?
答:今年的普高和中职学校录取和注册结束后,尚有剩余计划的可安排补录,实行二次录取。2024年探索本市中职学校与普高并行招生,补录安排在全市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完成首次录取后进行,即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录取结束后,再安排相应批次计划的二次录取。
Q23今年中职学校投档有什么调整?
答:外市中职类学校放在第三批进行录取。
Q24今年注册报到与注销有什么规定?
答:今年继续实行网上注册。各阶段投档录取结束后,被录取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考信息管理软件自行选择“注册报到”或“舍弃录取”,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注册的,一律视为舍弃录取。选择“注册报到”的,须按录取学校规定时间进行现场注册。舍弃录取的考生,由招生学校注销录取资格,注销后空余出来的计划,全部用于补录。每一个考生只能注销或补录一次,其中,舍弃普高录取的考生,不可以再参加普高补录;舍弃中职学校试点专业计划录取的考生,可以参加普高补录,但不可以再参加中职学校试点专业计划的补录。
Q25我被外市普通高中录取,可以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吗?
答:我市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属地招生政策,对高中学校招生工作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统一平台进行高中学校招生报名、投档录取等工作。被经省教育厅批准允许跨地市招生的,且在市教育体育局按需要备案的高中学校录取的,可纳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管理,考生可以正常办理学籍转接手续。未经市教育体育局赞同擅自在我市组织招生,将不予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引发的后果由招生学校和考生(父母)承担,请考生(父母)提升警惕。
*上述内容表述如与文件实质内容不同时,请以文件内容为准。
- 上一篇:世界上70多亿人情话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4-22 武汉分配生名额是如何分给学校的 武汉分配生名额是如何分给学校的呢
- 2024-04-21 2024武威中考时间表
- 2024-04-20 2024安徽三支一扶报名成本多少
- 2024-04-20 兰州高中统配名额降多少分2024
- 2024-04-16 在南通崇川区无房户小学入学如何报名
- 2024-04-16 2024武汉分配生招生录取政策
- 2024-04-14 2024大连中考考试时间+考试科目 大连中考日期2022
- 2024-04-13 2024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建议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