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动物 >
疯狂吵闹的动物世界
1.枪虾 210分贝
声音那样大,同时还能把水烧开
枪虾的声音不是用来交流的,而是一种捕猎武器。这种身长只有5厘米左右的微小生物居然能发出比喷气式飞机还要吵的声音。
枪虾的身体是不对称的,拥有一对螯,一大一小。那只巨大的螯可以长到整个身体一半大小,而声音的奥秘就藏在这只巨螯里。与对称的小螯不同,这个巨螯夹子的两边并不同,其中一边有一个空穴,另一边有一个刚好能插入空穴的“活塞”。
当巨螯飞速有力地合上时,“活塞”极速插入空穴,然后喷射出一道约115千米/小时的水流,可把猎物击晕或杀死。如此高速的水流会形成极低压,致使水中产生微小气泡。当重压重新恢复的时候,气泡会“噗”的一声破裂。这声音可高达210分贝,比真实的枪声(平均约为150分贝)响亮得多。尽管枪虾住在水里,但即便是停留在海湾休息的游艇驾驶员,也会由于这声音根本没办法入睡。
更要紧的是,因为气泡从出现到破裂只有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气泡破裂的瞬间,可把周围的水体加热到近4430℃的高温,这几乎和太阳表面的温度一样了。
2.蓝鲸 188分贝
尖叫声穿越海洋
这类海洋巨头们用声音来联系我们的伙伴。因为海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比空气中的分子更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空气中的5倍。所以,蓝鲸的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飞快。
蓝鲸一般是独居的,即便是少数结伴而行的蓝鲸,两者之间的距离也有几千米之远。因此,为了和远距离的伙伴通信,蓝鲸进化出了低频声音。人类可能没办法领会到蓝鲸惊天动地的声音,由于蓝鲸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很低(10~40赫兹),有一部分已低于人类听觉能力范围。
那样蓝鲸的声音有多大呢?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距离你30米的地方有1吨TNT炸药发生爆炸,爆炸声差不多就是蓝鲸发出的声响大小。
3.吼猴 140分贝
像一支边走边演奏的乐队
震耳欲聋的呼叫,甚至可以传播到5千米以外的地方,而这呼叫声就是吼猴这种灵长类动物发出的。它们发出的声音大致等同于200人的游行乐队,很响亮。所以,它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美洲国内上最吵、叫得最响的动物。
吼猴能发出这样吵闹的叫声,奥秘在于它们喉咙里的特殊架构——舌头下方的骨头,叫做舌骨。它能发挥回音壁或者共鸣腔一样的效果,当声音离开吼猴的嘴时,会很大地将声音放大化。
雄猴的空腔较大,因此它们的声音更响亮、更浑厚。一般,成年雄猴以吼叫开始新的一天,这可不像人类那样只是为了清清喉咙,清晨的吼叫声是告诉其他吼猴它们的地方,吸引雌性吼猴,同时也用来警告其它族群离得远远的我们的领地。
遭到侵犯或两个族群遇见一块的时候,吼猴也会吼叫,有时甚至会演变成一场打斗。当附近有敌人时,震耳的吼叫声也用来提醒族群的其他成员。
奇怪的是,一只雄性吼猴的叫声有多响跟它的睾丸体积大小有关系。那些拥有较小的生殖器官的吼猴有更大的舌骨,能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研究职员觉得这是由于假如要形成大的舌骨,就要占用身上其他部位成长所需要的空间和能量。
4.摩鹿加凤头鹦鹉 135分贝
和喷气式飞机起飞时的噪声一般
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岛的摩鹿加凤头鹦鹉,平常没什么其他特别的喜好——除去尖叫。
为了更好地存活,它们常常组成小群体,有时会有多达20只相同种类结伴而行。它们还喜欢和朋友们举办“尖叫座谈会”。它们相谈甚欢,十分开心,特别是雄鸟,情绪很容易激动和过度反应,声音尤为响亮。这类尖叫声既可代表开心,也能表恐惧,是鹦鹉社会互动的一个要紧部分。但对于人类来讲,它们的尖叫是很刺耳、让人气恼的。
大家觉得,摩鹿加凤头鹦鹉为了“高谈阔论”,已经开发出了很宽广的音域。这个胜人一筹的本领使它们成为地球上嗓门最大的鸟类。
5.狼 115分贝
嗷叫声好似高分贝的音响
狼类有一个一同的特点——嗷叫,而且每一头狼都能分辨出是哪个在呼叫。呼喊声可以将家族成员紧密联系在一块。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嗷叫声可以作为追踪或归家信号,由于它可以传播到10千米以外,可抵达其他流浪狼的耳中,呼唤它们归队,因此也被叫做联络和召集信号。
无论是电影还是纪录片中,你都会看到如此的场景:狼纷纷扬起它们的头,开始嗷叫,一声接着一声,然后集体“合唱”。
现在大家还不了解它们为何要“合唱”,可能是为了加大群体内的关系,与重新声明每条狼的地位。而低等级的狼假如参与高级别“领导”的嗷叫活动,或许会遭受狼群的惩罚。显然嗷叫并非简单的跟着起哄,而是反映了狼之间的社会关系。
6.狮子 114分贝
咆哮声如雷
狮子的咆哮声不只响亮,而且声调高,可传出8千米之远,达到114分贝,和雷声相当。对于那些或许会被狮子拿来打牙祭的动物,这是来自地狱的最可怕的声音。而它们的咆哮声这样独特的秘密,则在于声带的形状。
包含人类在内的大部分动物的声带是三角形的,但凶猛的狮子和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则不同,它们具备方形的声带区。声带中还有可伸缩的褶皱,很有弹性和韧性,使声带组织能更大幅度伸展,有益于流过的空气依据声带振动做出相应的回话。因此它们只需在肺部施加较少重压,就能发出惊人的咆哮声。
有趣的是,狮子的咆哮和人类婴儿啼哭之间有着一些相似性,两则都是通过不规则的振动,制造出刺耳的声音来吸引相同种类的注意力。不过狮子的声音频率低,而婴儿的声音频率高。
7.考齐蛙 100分贝
响亮的交配鸣叫,睡不着觉全因它
这种身材娇小、只有一枚硬币大小的小青蛙发出的声音和一辆超速前进的货车发出的声量相当,长期下来足以损害人类的听力。不过只有雄性考齐蛙会发声,它的叫声高达100分贝。
当夜晚即将来临,雄蛙便会筹备大合唱,它们的叫声明显分为两部分——低沉的“考”和高亢的“齐”。生物学家发现这两部分其实有不一样的含义,雄性青蛙用“考”声来宣誓领土,用“齐”声来吸引异性。它们是已知的声音最大的两栖动物。
考齐蛙的家乡在北美洲的波多黎各,分布在波多黎各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近些年来它们却跑到了低海拔区域,并入侵夏威夷,飞速繁殖。据统计,夏威夷一些区域每40平米大概就有100只考齐蛙。噪声太大致使居民夜里根本睡不着觉,苦不堪言。
8.划蝽 99分贝
大嗓门的水生昆虫
身长只有2毫米的划蝽的求爱方法有点特殊:唱出甜蜜歌曲吸引雌虫的不是嘴巴,而是生殖器。
这种水生虫遍布欧洲。在水下时,雄虫用生殖器摩擦腹部发出声响,吸引雌虫。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摩擦发音,像蟋蟀摩擦翅膀发出“唧唧吱”声。划蝽发出的声响可达到99.2分贝,被调侃成“唱歌的生殖器”。
即便声音从水下传播到空气的过程中,99%的声音会丢失,但在河边散步的大家仍然可以听见这类小小水生虫从河底传来的歌声。
相对于它们极其微小的体型来讲,划蝽无疑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大嗓门动物。而且在动物王国中,用生殖器发声的动物很罕见。
本文来源于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年第8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大家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摩鹿加凤头鹦鹉 价格和驯养
人工鸟市价16000-17000。爱大叫是这种葵花鹦鹉的特质,红葵更是把这特质发扬到极致。练习只能有所收敛,但不可以不叫。他早晚都会大叫一阵子,可以在它大叫时放它到黑房屋里,不理它,久而久之,它会了解你不喜欢它大叫,从而有所改变。人工鸟养大会非常亲人,不会咬你了,但你要给很多时间去陪它,由于孤独、营养不好的、食物单1、缺少主人的关爱等都会引起它咬毛。
珍贵鹦鹉有什么特点
现存数目比较稀有的鹦鹉就是珍贵鹦鹉。
介绍部分给你:
葵花凤头鹦鹉
葵花 凤头鹦鹉(大、中巴丹)是漂亮高雅的大型凤头鹦鹉,早期走私来台的凤头鹦鹉中常能见它们的踪影,因为天性活泼聪明,常被练习至马戏团表演,它们在澳洲当地是常见且实惠的宠物鸟,在很多农耕区甚至被视为农业害鸟,但叫声大而响亮、破坏力强是其缺点 ,相近亚种约有4种,包含了Sulphur-crested Cockatoo(产于澳洲,最大型的类型,)、Mathews' Cockatoo(产于澳洲)、Triton Cockatoo(产于新几内亚与希巴布亚群岛)、Eleonora Cockatoo(产于印尼境内的一些岛屿)。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44-51cm
分布:分布在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纽西兰及数个岛屿。
整体概述:葵花凤头鹦鹉一般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在觅食时会各自分散为一小群,一般在地上觅食,有的会在树上警戒,注意有无危险,有危险的情况时会警告正在觅食的同伴,主要食物有种子、坚果及水果、 飞行时常发出沙哑响亮的巨大叫声,有时会到农作物区觅食,导致非常紧急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区域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怀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它们的漂亮羽毛而猎杀他们;筑巢于高耸的树洞中,澳洲南方的繁殖期在8-1月,北方在5-12月,一窝约有2-3颗蛋,一般2颗,30天后孵化,70天后羽毛长成;饲养葵花 凤头鹦鹉就像饲养其它的凤头鹦鹉一样,需对它付出多一些的关心与注意,特别只饲养一只时;它们常常只亲近主人一人,而对别人有攻击性,可掌握一些把戏,一些野外捕捉的野生鸟也可变的非常驯服,公鸟的说话能力较母鸟佳;他们需要大笼舍,至少5x1.2x2m的规格,最好是6x2x2m较理想,有时巨大的叫声很吵杂,特别是晨间及傍晚,啃咬力非常强,笼舍需要够坚固,提供新鲜树枝与玩具供咬嚼,也可消除无聊。
繁殖:
在澳洲葵花凤头鹦鹉在澳洲当地的繁殖不多,由于有很多野外的幼鸟可以合法的捕捉,由于葵花凤头鹦鹉在野外的数目算是稳定且安全(全世界总数目约有50万只以上),在繁殖期间会明显地变安静,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坚固的金属边,可用金属制巢箱,或将它外挂于笼外,不然强大的咬合力会紧急地破坏木制巢箱 ,4、5岁将来有繁殖能力,一次约产2至3颗蛋,孵化期约30天,9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有时对巢箱检查会显的敏锐与不安。
小葵花橘冠 凤头鹦鹉 (Lesser Sulphur-crestedCitron-crestedCockatoo)
小葵花 凤头鹦鹉(小巴丹)是最容易见到的走私鹦鹉之一,共有4种亚种,包含了漂亮的橘冠凤头鹦鹉(左下图),小葵花凤头鹦鹉是非常常见宠物鸟,生性聪明活泼,饲养它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与时间与其互动,与人类有好互动的小葵花 凤头鹦鹉会非常友善,它们在野外的数目原本不少,但在70年代开始其数目年年骤减,人类的捕捉是其族群衰退的最大原因,第二则为栖地的破坏;繁殖成就非常容易见到,性别易于分辨,幼鸟与公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所以一岁内的幼鸟较难分辨性别,母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
体长:
约33-38cm(13-15 吋
分布:
所有亚种均分布在印尼境内,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很多岛屿上,包含苏拉威希、苏巴、帝汶等邻近岛屿,过去引进到新加坡与香港。
整体概述:
它们的4种亚种 — 小葵花凤头鹦鹉(Lesser Sulphur-crested Cockatoo,Cacaua s. supphurea),橘冠凤头鹦鹉(Citron-crested Cockatoo,Cacatua s. citrinocristata),艾波氏小葵花凤头鹦鹉(Abbott's Lesser Sulphur-crested Cockatoo,Cacatua s. abbotti),帝汶凤头鹦鹉(Timor Cockatoo,Cacatua s. parvula),野外的数目仅剩第一种的数目较多,橘冠巴丹从1986至1989年间数目骤减80%,当地政府已于1992年颁布禁令禁止出口橘冠 凤头鹦鹉,艾波氏 的野生数目则只剩9只,捕捉售至宠物鸟市场与紧急的栖息地破坏使得大多数的族群岌岌可危;它们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区域、半干燥的林地等等,大多数都成对或3-9只左右一块觅食与活动,但有时被发现会有较多的数目群集于有果实的树上觅食,也会与折衷鹦鹉一块聚集觅食,聚集时相当吵杂,休息时一般栖息在森林区域,之后会成群地到低海拔的区域与农作物区内觅食,有时会遭农民捕杀;天然食物包含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大多始于9-十月与4-5月,一次产2-3颗卵,公母鸟轮 流孵蛋,孵化期约28天,10周后幼鸟羽毛长成,但仍会依靠亲鸟一块生活约2个月;人工繁殖的小葵花 凤头鹦鹉不难照顾,适应环境后身领会非常强健,且能耐低温,啃咬破坏力非常强,巢箱与笼舍需相当坚固,若饲养一对常会发生公鸟对母鸟十分具侵略性与攻击性的行为,公鸟常会追着母鸟跑,甚至攻击母鸟,有时会发生使母鸟致死的状况,给予公鸟适合的剪翅与提供它们宽敞的鸟舍会使情形改变,最好也能提供一些树枝或玩具供其啃咬。
繁殖:
除去防止购买野生鸟外,公鸟与母鸟是不是合得来也需小心,不然会容易发生上述公鸟攻击母鸟的情形,繁殖期间公鸟对母鸟会更具攻击性,此情形若发生,过小的笼舍会使母鸟因受攻击却无处多藏而死亡,所以饲养于较大的鸟舍中较为理想,而用有两个出入口的T字型巢箱可以使母鸟较不容易受公鸟的紧急攻击;约在3至4岁时始有繁殖能力,人工繁殖鸟的繁殖困难程度不高,一窝约产2至3颗蛋,亲鸟会轮孵蛋,孵化期约22-25天, 幼鸟太晚移出巢外有时会遭公鸟攻击,8至10周大时羽毛长成。
蓝眼凤头鹦鹉 (Blue-eyed Cockatoo)
蓝眼 凤头鹦鹉(非一般国内说的蓝眼葵花巴丹)是极少见的珍贵类型,有别于葵花凤头鹦鹉,它的头部与冠羽的形状和摩鹿加凤头鹦鹉(朱路冠)较为相似,因为在葵花凤头鹦鹉的4种亚种中有3种也有蓝色的眼圈,唯一没蓝色眼圈的是产于澳洲体型最大的亚种 - Sulphur-crested Cockatoo(Cacatua galerita),所以分辨蓝眼凤头鹦鹉与葵花凤头鹦鹉主如果以头部与冠羽的形状与较亮的蓝色眼圈来作区隔,人工饲养的数目很稀有,母鸟的虹膜颜色较公鸟呈红棕色.
体长:50cm(20 吋)
分布:蓝眼凤头鹦鹉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岸毕斯马克群岛的新不列颠岛与新爱尔兰岛上。
整体概述:
蓝眼凤头鹦鹉栖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森林区、低地、森林边缘区域与较空旷的林地内,较常在低海拔的区域发现它们的踪迹,除去部份分布区域外它们在当地算是容易见到的鹦鹉,但近年并无新的蓝眼巴丹数目统计与生态察看所以如今的情形并不了解,但数目非常可能较以往低,主要还是捕捉贩售至宠物市场与原始栖地的人为破坏;它们常单独、成对或一小群1、二十只聚集活动,常在枝头间或是飞行时大声嘶叫,非常引人注意,天然食物包含种子、坚果、水果、浆果、无花果、昆虫等,行为大致上应与葵花 凤头鹦鹉相去不远;繁殖季节不详,一次约产2颗蛋,由公鸟与母鸟轮流孵蛋,孵化期约需30天;大多数的蓝眼巴丹都非人工繁殖鸟,刚引饲养初期较为胆小害臊,人工繁殖鸟非常快可适应新环境,之后即使的强壮,叫声响亮吵杂,破坏力强,笼舍中宜提供树枝或耐咬的玩具供其啃咬,将它们安置于大的笼舍中较为理想。
繁殖:
因为笼养数目很地稀有所以繁殖成就相当的少,除去少数如英国彻斯特动物园与美国几个繁殖中心外,其成功繁殖相当少见,繁殖的资料也相当有限,可参考葵花 凤头鹦鹉与摩鹿加凤头鹦鹉的繁殖资料,提供较深的坚固巢箱供其用,一窝产1-2颗卵,孵化期一般持续28-30天,幼鸟一般羽毛长成至断奶需8-9个月。
摩鹿加凤头鹦鹉 (Moluccan Cockatoo)
摩鹿加 凤头鹦鹉(朱路冠)是早期最常走私来台的野生凤头鹦鹉之一,栖息地破坏及很紧急的盗补走私行为使它们已成为濒临绝种的鹦鹉,硕大的体型与漂亮的外表是它们受人喜欢的最大缘由,因为摩鹿加 凤头鹦鹉已列为保育类动物,但在台湾还是有很多人饲养,有的是以前留下来的,也有的人成功的繁殖这类漂亮的大型凤头鹦鹉;公母外表没有明显差别,但母鸟的虹膜有点带红色,公鸟则为黑褐色。
体长:约52cm(20.5吋)
分布:
印尼摩鹿加群岛的西瑞岛及周围邻近的小岛,在沙巴鲁亚岛及哈鲁古岛的族群已绝种,曾第三引入安本岛野放,但如今也不见它们的踪迹了。
整体概述:
在1970年代时摩鹿加凤头鹦鹉在当地还是容易见到的鹦鹉,因为贪婪的人类的盗补使的这2、30年来数目急遽降低,依据华盛顿公约的调查报告,在1981-1985年间,每年至少有5000只摩鹿加 凤头鹦鹉被出口至无华盛顿公约管制的国家,或是借助走私入境,这个数目不包含印尼国内交易的数目,所以盗捕野生鸟的情形十分紧急,1987年一个自然保育的团体(PHPA)订法限制了摩鹿加 凤头鹦鹉的出口,1989年它们正式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I 的濒临绝种鸟类,虽然列为濒临绝种的生物,但在很多印尼的鸟市也是有来自野外的摩鹿加凤头鹦鹉待价而沽,走私野生鸟至海外的买卖也都悄悄进行着,全世界的总数目约有8000只,眷养的数目可能比野外更多;栖息地的海拔大概在100-1200m之间,超越海拔900m就极少有其踪迹,常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红树林、沼泽区、溪河边的森林区等地,一般单只、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偶尔大量聚集时约有16只,但因为数目紧急下滑,这种景象已不容易见到到,在早晨离开栖树与傍晚返回栖树时会发出响亮的鸣叫,主要食用坚果、椰果、种子、浆果、昆虫等,繁殖期在7-8月间,筑巢于高耸树洞内,一窝产2颗卵,约28天后孵化,它们约在4、5岁时成熟;盗猎者用棉纶质渔网放置于摩鹿加 凤头鹦鹉栖息的树上捕捉它们,或借助驯服的摩鹿加巴丹引诱野生摩鹿加巴丹进入陷阱中,盗猎者也跟随成鸟的踪迹找出巢穴,再将幼鸟捕获,捕获的鸟儿会被抓到海边买卖,再用小船转运至安本岛;笼养的摩鹿加 凤头鹦鹉很吵,声音很大,特别是公鸟,十分容易开心与过度反应,野生鸟会很紧张,啃咬破坏力超强,笼舍必须要够坚固,巢箱除去需用厚实木板制成外,最好在边缘加上坚硬的金属质材,按期提供新鲜树枝及玩具供啃咬;它们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繁殖:
提供的空间需够宽敞,应该注意公鸟常常攻击母鸟的行为,特别在空间不够的情形下,因为摩鹿加凤头鹦鹉体型大,育雏期间不要常惊动亲鸟,不然可能发生亲鸟因惊吓而使幼鸟受伤甚至踩死幼鸟,它们算是较多产的 凤头鹦鹉一年可多至3-4胎,,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约29天,羽毛长成约需14-15个星期,全每年平均可能繁殖。
雨伞凤头鹦鹉 (Umbrella Cockatoo)
雨伞 凤头鹦鹉(大白)是最多产的凤头鹦鹉之一,它们的冠羽是所有凤头鹦鹉中最大的,洁白无瑕的羽毛十分漂亮,在国际的鹦鹉养殖中算是容易见到的类型,在野外的数目却愈来愈少,人类捕捉贩卖是重要原因,国内的雨伞巴丹与其它很多东南亚白色系的 凤头鹦鹉一样,绝大多数都是野生鸟进口或是走私来台的;其个性很温和及友善,能掌握很多把戏及方法,母鸟的虹膜有点带淡红色。
体长:46cm(18吋)
分布:分布在印尼摩鹿加省的北摩鹿加群岛
整体概述:
喜欢栖息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丘地森林、开阔林地、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沼泽区等地,一般成群或一小群约3-10只左右活动,有时在栖息处会聚集较大群约50只的族群,天然食物包含坚果、种子、浆果、水果等,整天大多数的时间都待在树上,猎人常用驯服乖巧的雨伞巴丹引诱野生的雨伞巴丹进入陷阱,在1984年时约有12193只野生的雨伞 凤头鹦鹉被捕获,出口或走私至别的国家,不包含约有7-10%的野生鸟在未被贩卖时即死亡,与印尼国内交易的数目,当地居民有时也猎杀它们作为食物,加上栖息地破坏致使的巢穴不足等问题,使它们的数目不停地下滑,全世界的总数目约在5万至20万只之间,但大概更多,筑巢于中空树洞中,繁殖期约在4月间;笼养的雨伞 凤头鹦鹉有时很吵杂,喜欢啃咬东西,啃咬力十分强劲,刚引进饲养时较害臊,能非常快地适应新环境。
繁殖:
雨伞凤头鹦鹉是凤头鹦鹉中较容易繁殖的类型,全每年平均可繁殖,最佳选择坚固厚实边缘加金属的巢箱,或是将巢箱外挂在笼外,不然或许会被它们咬的离离落落, 一般一窝产2 颗卵,公鸟与母鸟轮由孵蛋,约30天后孵化,3个月后羽毛长成,亲鸟常常只专心照顾一只雏鸟,所以常检查巢箱及幼鸟的情形是需要的,有饲养雏鸟经验的人最好可以抓出手养以确保每只幼鸟能顺利健康的成长与发育。
戈芬氏凤头鹦鹉 (Goffin's Cockatoo)
戈芬氏 凤头鹦鹉(菜鸟)是体型最小的巴丹之一,外表十分可爱及讨人喜欢,它们的说话能力在凤头鹦鹉中算是较好的,很爱嬉戏,能容易地掌握很多把戏及方法,是非常友善的 鹦鹉,现已成为保育类的鹦鹉。
体长:32cm(12.6吋)
分布:
主要栖息在印尼南摩鹿加群岛的塔宁巴岛,邻近的岛屿如牙德纳岛、拉瑞岛、希拉鲁岛也有其族群,也曾引进到凯群岛上。
整体概述:
戈芬氏凤头鹦鹉虽然在1970年代时就受栖息地破坏与捕捉贩卖等环境冲击,但在1981年时的数目还算常见,因为它们分布的范围小,所以任何栖息地的流失与盗补行为对整个族群数目的影响非常大,在1983至1989年间光是有记录的出口数目(不包含走私的数目)就有52000只,它们也会因在当地导致农作物损失而被农民捕捉或射杀,世界上的总数目应该超越20万只,而在1992年时戈芬氏 凤头鹦鹉即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常出目前海岸边的低地森林内,有时会至农作物区内觅食,特别爱在玉米田中吃农作物,筑巢于树洞内, 一次产 2-3颗蛋,公母轮由孵雏,30 天后孵化,10周左右后羽毛长成;人为饲养的戈芬氏 凤头鹦鹉成鸟刚饲养时较害臊,一般表现的非常沉默,但非常快可适应新环境,尔后即很活泼好动,啃咬力强;戈芬氏巴丹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
繁殖:
很多海外的繁殖者成功的繁殖戈芬氏凤头鹦鹉,国内则较少见,困难程度略高,也因几乎全是野生鸟是什么原因;将巢箱安置在阴暗的角落,一窝约产3颗卵,但常有未受精的蛋,公母轮由孵蛋,孵化期约28-30天,8-10周后羽毛长成,有时对于巢箱的检查会看上去紧张。
杜柯波氏凤头鹦鹉 (Ducorp's Cockatoo)
在台湾的杜柯波氏 凤头鹦鹉大都是野生鸟,体型稍微较戈芬氏凤头鹦鹉大一些,手养鸟十分乖巧与安静,有学话的能力,个性温和且爱亲近人,是小型凤头鹦鹉中很好的选择,可惜数目不多也不常见 。
体长:33cm(13吋)
分布:分布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
整体概述:
息于多类型型的区域内,从海岸线到山区内,包含森林、森林边缘地带、小镇上、花园内等,在海拔700公尺左右最常发现它们的踪迹,一般成对或成一小群一块活动,成群活动时吵杂且引人注目,主要食用种子、浆果、水果、嫩芽、花朵及昆虫,7-9月是它们的繁殖期,筑巢于树洞内,一次约产2-3颗卵,笼养的杜柯波氏 凤头鹦鹉数目不多,但野外数目还算稳定,全世界总数目在10万只以上,在当地村落是常见的宠物,但受栖息地日益因破坏而降低,及遭捕捉贩卖至鸟市、走私等原因,数目也是在降低当中。
繁殖:
繁殖成就少,繁殖期间有侵略或攻击性,公鸟有时会攻击母鸟,不要常常打扰它们或改变环境,由于它们对这类行为十分敏锐,一窝产2-3颗卵,孵化期约28天,羽毛长成8-10星期,常发生亲鸟不喂食雏鸟的情形,最好趁早将幼鸟移出手养。
粉红胸凤头鹦鹉 (Rose-breasted Cockato)
粉红胸 凤头鹦鹉(桃色、粉红巴丹)是澳洲分布最广的鹦鹉之一,在很多区域被视为农业害鸟,但在澳洲以外的国家合法进口的粉红胸凤头鹦鹉价格却是一直不低,它们漂亮的粉红羽色十分迷人,手养鸟很聪明及爱嬉戏,即便野生鸟遭捕捉饲养后也会变的友善与乖驯,饲养它们需对它们付出多一些的注意与关怀,提供多种玩具,以防止无聊所产生的拔羽症,母鸟的虹膜呈红棕色,公鸟与幼鸟则是暗黑色,约有2-3种亚种,差别在于羽色深浅及体型的大小不同等差异,即便是乖巧的手养鸟,成熟后大概变的有侵略性.
体长:约35cm(14吋)
分布:广布于全澳洲
整体概述:
粉红胸凤头鹦鹉遍布于澳洲各地,在当地是很容易见到的鹦鹉,在过去50年间它们的数目及栖息地飞速成长,估计世界总数目应超越5百万只,野外数目很多,常对谷物田等农作物导致相当大的损失,很多地方可以合法的猎杀以控制过多的数目导致农作物的害处的问题;粉红胸 凤头鹦鹉喜欢栖息在开阔的草地与林地、农作物区、都市、小镇等地,群居性,常数百只成群结队地活动,觅食时会各散为一小群,一般在地上觅食,主要食物有— 水果、种子、核果、昆虫、嫩芽、浆果等,可能有的会与米契尔少校 凤头鹦鹉(车轮冠 Major Mitchell's Cockatoo)及长嘴凤头鹦鹉(Long-billed Corella)杂交,澳洲北部的繁殖期在2-7月,南部在7-12月,常将巢穴彼此筑的非常接近,借助树叶与小树枝在树洞内筑巢,一窝约产3-4颗蛋,公母轮流孵雏,孵化期约30天,幼鸟约在8星期后离巢;在澳洲粉红胸 凤头鹦鹉与葵花凤头鹦鹉一样是容易见到的宠物且价格低廉,繁殖它们的人也不多,由于野外数目不少,且有的区域能合法的捕捉,喂食上与其它凤头鹦鹉较不一样的是油脂含量多的种子不应过量喂食,不然容易长出脂肪瘤,笼养鸟是吵杂、啃咬力强且生命力十分强韧的 凤头鹦鹉,最好能时常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它们啃咬。
繁殖:
粉红胸凤头鹦鹉是凤头鹦鹉中较多产的,提供厚实坚固的巢箱,在笼内放置稻草、小树枝、树叶等供公鸟筑巢,一对成熟的成鸟一旦开始繁殖后即能固定的繁殖,一窝一般产3颗蛋,但可多至5颗,孵化期约25天,公母轮由孵蛋,7个星期后羽毛长成,幼鸟非常快即能离巢。
[尖嘴凤头鹦鹉 (Slender-billed Corella)
尖嘴凤头鹦鹉是原产于澳洲东南部的凤头鹦鹉,体格粗壮,外型特殊,它们的外表与一般凤头鹦鹉较不同,冠羽较小,眼圈呈蓝灰色裸面,上喙部非常长,也是它们最大的特点;在世界各地的鹦鹉养殖界中是非常稀有的类型,数目远比一般巴丹少的多,市场上困难见的到(主如果与一般澳洲种的 凤头鹦鹉一样难有野生鸟的原故,而市面上东南亚种的凤头鹦鹉则绝大部分都是野生鸟),尖嘴凤头鹦鹉是说话能力最好的凤头鹦鹉之一,宠物鸟很活泼好动,IQ高表演欲强,因为数目太少,价位高,所以被当为宠物鸟的尖嘴 凤头鹦鹉相当少。
体长:37-41cm
分布:仅分布于澳洲的东南部区域。
整体概述:
尖嘴凤头鹦鹉栖息地主要为水源区旁的森林地带、开阔的林地、农耕区、草原与牧场等等,活动地区一般都不会离开水源地,一般都群体约上百至2千只左右聚集活动,特别是在夏天探寻丰盛食物的期间会比较常出现很多聚集的情形,常被发现与澳洲葵花 凤头鹦鹉一块活动,有时会因觅食农作物导致损失而被当成害鸟,尖长的上喙主如果用于在地上觅食,主食包含坚果、种子、水果、蔬菜类、植物的嫩芽、花苞与根茎、浆果类与一些谷物作物等;野外的尖嘴 凤头鹦鹉多在9月至十月间筑巢筹备繁殖,有的较早可能7月时就筑巢,他们一般选择在近水源地附近高度高的树洞内筑巢,也有的会在岩壁内筑巢,一次约产2到4颗蛋,亲鸟一般只能成功带大一只幼雏;人工繁殖的尖嘴 凤头鹦鹉很活跃,非常快能适应环境与亲近饲主,人工繁殖鸟和人的互动性高且频繁,与其它大型凤头鹦鹉比较起来他们比较不吵闹,然而叫声依然是满响亮的,尖嘴 凤头鹦鹉是非常强壮的鸟儿,好的饲养条件下困难出问题,咬劲相当大,笼舍内所有些器材需要是强韧的材质所造才能防止被紧急破坏,按期提供一些木头、树枝给他们啃咬比较理想,笼舍内的其它器材也比较不会被他们破坏。
繁殖:
繁殖尖嘴凤头鹦鹉最好能提供各种巢箱供其选择,由于有的繁殖者的的经验显示他们可能有时会比较挑巢箱,提供多种选择也会加强成功繁殖的机率,因为他们有着强劲的咬合力,所以肯定得用坚固的材质制成的巢箱,不然非常或许会被紧急破坏,一次繁殖约产下2-3颗卵,孵化期需要24天左右,幼鸟羽毛长成约2个月,手幼鸟说话能力佳,活泼亲人,相当聪颖易练习,是风评颇佳的宠物鸟。/size]
[棕榈巴丹 (Palm Cockatoo)
棕榈凤头鹦鹉是非常十分漂亮且独特的 凤头鹦鹉,因为脸部没羽毛的特点与金刚鹦鹉一样,所以又 有人称椰子金刚,它们的喙部尺寸仅次于蓝紫金刚,是体型非常大的黑巴丹,共有3种亚种—艾特瑞木斯棕榈凤头鹦鹉Aterrimus Palm Cockatoo)、戈利亚棕榈 凤头鹦鹉(Goliath Palm Cockatoo)、范沃特氏棕榈凤头鹦鹉(Van Oort's Palm Cockatoo),前2种较容易见到,戈利亚体型最大,艾特瑞木斯体型最小;棕榈 凤头鹦鹉在海外合法的价格很高,一般比蓝紫金刚还贵,海外一只人工繁殖鸟一般要7、8千元美金至1万多元美金,以"鸟类饲养繁殖研究中心"(Avicultural BreedingResearch Center--简称ABRC)为例,他们贩售人工繁殖的断奶棕榈凤头鹦鹉幼鸟来筹募棕榈凤头鹦鹉保育基金,一般一只艾特瑞木斯幼鸟售8000USD,而戈利亚售13000USD,因为在欧美很稀有且不容易繁殖所以他们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体长:依亚种与性别不同约55-68cm(21.6-26.7吋)
分布:分布在新几内亚与周围的岛屿,与澳洲昆士兰的约克角半岛北部区域。
整体概述:
在新几内亚的族群多栖息于热带雨林中,森林边缘地带、开阔稀树的草原地带等,澳洲族群分布在森林、尤加利树林地及其邻近的雨林区等地,有时单独一只活动,常成对或5、6只聚集活动,用巨大有力的嘴剥开食用又大又硬的种子与坚果,水果、嫩芽、浆果也是主要食物,它们脸部的颜色会依情绪而改变,受到惊吓吓或开心时会由粉红色变深红色,在澳洲,繁殖期约在8-2月,在新几内亚约在8月间;棕榈 凤头鹦鹉失窃捕的情形很紧急,加上栖息地破坏与当地人民猎杀他们作为食物,数目正在迅速下滑中;笼养的棕榈凤头鹦鹉非常活耀,一但适应新环境后即很强壮,但若绑在站架上或小笼舍中则会显的了无生气,看上去十分沉默与封闭,啃咬力强,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啃咬,适应期可能有喂食的问题,是因食物改变与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问题,甚至不吃食物,这特别易发生在野生鸟的身上,棕榈 凤头鹦鹉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 ,一级保育的稀少品种。
繁殖:
因为棕榈凤头鹦鹉的繁殖本来就非常困难,在欧美都极少见,而台湾与亚洲的棕榈凤头鹦鹉几乎都是走私的野生鸟,要繁殖成功很不简单,繁殖需要大的鸟舍,繁殖期间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锐,一窝只产1颗卵,偶尔两颗,孵化期约28-35天, 羽毛长成约13-16个星期。/size]
非常可惜我级别不够,不可以传上述十种鹦鹉照片
印尼摩鹿加群岛白色羽毛红色头冠的鹦鹉叫什么
鲑冠凤头鹦鹉主要的栖息地为印尼的摩鹿加群岛,因此又名摩鹿加凤头鹦鹉(Moluccan Cockatoo)。食物为种子、水果、浆果、坚果、昆虫与其幼虫等。
摩鹿加凤头鹦鹉形态特点有什么?
摩鹿加凤头鹦鹉
假如说摩鹿加凤头鹦鹉这个名字告诉大家这种鹦鹉的栖息地为摩鹿加群岛,那样它们的另外一个名字鲑色凤头鹦鹉则表明了它们的一个形态特点——它们的冠羽呈鲑色。正是由于这独一无二的冠羽,摩鹿加凤头鹦鹉取得了不少人的喜欢。摩鹿加凤头鹦鹉的头冠是可以竖立起来的,竖立时会微微向后弯曲。
除去鲑色的冠羽外,摩鹿加凤头鹦鹉身体的主要颜色为白色,当中也会嵌有粉色。此外,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底面一般为黄色。对于摩鹿加凤头鹦鹉来讲,它们并没由于性别不同就有巨大的形态的差别。一般大家判断摩鹿加凤头鹦鹉性别的一个方法是看它们虹膜的颜色,雌性鸟的虹膜带点红色,而雄性鸟的虹膜则为黑褐色。除此之外,雌性鸟比雄性鸟要更大。
摩鹿加凤头鹦鹉是大型鹦鹉,它们的体长甚至可以超越50cm,没较大的空间是非常难饲养它们的。
摩鹿加凤头鹦鹉形态特点描述
体长:50cm。
体重:800g左右。
头部:冠羽呈鲑色。
虹膜:雌鸟带点红色,雄鸟黑褐色。
喙:灰黑色。
身体:主要为白色,粉色夹杂其中。
翅膀:底面为黄色。
尾部:底面为黄色。
腿部:灰色。
脚部:灰色。
白色鹦鹉
葵花鹦鹉。。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葵花鹦鹉羽毛雪白漂亮,头顶有黄色冠羽,在遭到外面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葵花凤头鹦鹉的羽毛雌雄同色,没办法从羽色辨别雌雄。雄鸟眼沙为黑色,雌鸟为褐色。葵花鹦鹉的羽冠颜色随产地不同而不同,有些几乎是白色的,而松巴岛的葵花鹦鹉羽冠几乎是橘黄色。
- 上一篇:沙猫的介绍 沙丘猫的介绍
- 下一篇:宝莲灯鱼如何养 宝莲灯鱼如何养
猜你喜欢
- 2024-03-02 小鹦鹉鱼可以和什么鱼一块养
- 2024-02-26 迈耶氏鹦鹉的介绍迈耶氏鹦鹉的产地的简单介绍 迈耶氏鹦鹉的形态特点有什么
- 2024-02-23 鹦鹉鱼倒立在鱼缸角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 2024-02-09 鹦鹉热感染几率多大 鹦鹉热感染几率多大
- 2024-02-08 马鲷鱼可以和什么混养,能和鹦鹉鱼混养吗
- 2024-02-08 鹦鹉鱼能长多大,能活多长时间
- 2024-01-23 鹦鹉鱼吃面包虫怎么样,吃丰年虾怎么样
- 2024-01-23 冬季鹦鹉鱼水温多少适合,怎么样维持水温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