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作物病虫科普·水稻立枯病】
有机稻田立枯病趋重,怎么样防治?
国内稻田多种多样,分为两大类(水稻和陆稻)、三大系(粳稻、籼稻及糯稻)。水稻起来自于国内及其邻近区域,在国内有6000多年的种植史,广布于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籼稻分布于国内南方稻区,粳稻则在国内北方广泛栽培,糯稻在国内南北方均匀栽培。40多年前,三江平原湿地广袤,为了开发与借助低洼的湿地、荒原,中科院和省农科院依据三江平原盐碱地和涝洼地多的实质状况,提出了“种稻治涝”并获得成功,现粳稻制成的大米因晶莹剔透、软化筋道畅销京、津、沪。然而,生产大米并不是易事,水稻成长期间常遭受有害生物胁迫,特别是‘富锦大米’‘建三江大米’产区的鸭稻种植户反映:旱育秧期间,有机稻苗会发生立枯病,除去心叶枯黄,茎基部呈褐色,甚至病苗一簇一簇的发生,并飞速向四周扩散,控制不好会有毁苗的危险,给有机稻种植户导致了肯定的经济损失。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科研职员介绍,水稻立枯病,是国内北方稻田发生较为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引起立枯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多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稻田地中越冬,翌春随育秧土进入水稻育苗棚,温湿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后在稻苗间蔓延、侵染。一般情况下,立枯病在稻苗1叶1心到3叶期之间、棚室低温(小于13℃)时容易发生。主要有芽腐、针腐、黄枯等三种症状。一般于稻苗出土前的4月15日至4月23日发生芽腐(根变褐,芽基发霉腐烂),立针到2叶期的4月24日至5月3日发生针腐(心叶枯黄,茎基腐烂),2-3叶期的5月4日至12日发生黄枯(苗尖无露,心叶打绺,禾茎黄枯,根毛少稀)。现在常规稻田生产上对立枯病的控制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用的杀菌剂主要有甲霜·福美双、噁霉灵、精甲·噁霉灵、噁霉·四霉素、氟胺·嘧菌酯、氟环·咯·精甲、戊唑醇、精甲·咯·嘧菌等。那样种植有机水稻,怎么样防治立枯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职员表示,黑龙江植检植保站近日发布了《黑龙江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水稻立枯病、水稻棉腐病等苗床病害将重于长期。在有机稻生产上,除防止使用盐碱土育秧、土壤调酸(pH为4.5-5.5),与加大棚室温湿度管理外,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是现在有机稻田应用效果最好的防治方案。也就是在水稻立枯病发生前的1.5叶期或发病初期,每平米苗床使用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4克,或1%蛇床子素水乳剂0.25-0.3毫升进行喷雾。也可在稻苗3叶1心时,于上午或傍晚用100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施苗床。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漂亮乡村振兴!
- 上一篇:怎么样预防春天手足口病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3-12-22 水稻什么价格一斤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