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网 > 生活 >
国内的成语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看着简单概要,却直奔问题实质。譬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老骥伏枥,再譬如,短短的一天没见面就好似非常漫长的时间等等经典词句。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1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个语境里面,如隔三秋有什么指向?是否相隔三年的意思?其实大家都被误导了,亦或是主观上理解错了。
01.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
中华语系源远流长,特别是国内的成语更是有着年代的魔力。这也就是说对于中国成语的理解要有画境感,或者叫代入感,如此才能全方位整体理解成语的内涵。
譬如望梅止渴来自于曹操的一个典故,话说在烈日炎炎之下,曹魏的军队奔袭敌人,由于后勤给养不可以准时到位,将士们忍受着饥渴往前疾行。
作为一军之帅,曹操自然了解将士们饥渴难忍,于是便叫卫士们前哨打探,侦查一下前面有没可以提供饮水的地方。
侦察兵回来后刚要汇报,有哪个知曹操俯下身子与哨兵耳语了几句,转而大声说道,好,我了解了,前方有个梅园,梅子又大又甜,大伙快点走吧,一会就可以吃到酸甜的梅子啦!
将士们一听有梅子可吃,于是便振奋精神,快马加鞭,一下子便跑出一百多里,终于追赶上敌军。一阵厮杀之后,将士们这才发现,所谓的梅园连影子也没见到。
曹操借助梅子的酸甜来诱发将士们的味觉神经,进而激起大伙的口水不断滋生,达到了暂时的止渴效能,这就是望梅止渴的典故的来由。
其实由曹操而来的经典成语不少,譬如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壮心不已,对酒当歌等等。后来毛主席关于讴歌曹操的诗词也衍生出年代成语,譬如魏武挥鞭,东临碣石等。
中国成语不止是文化的结晶,更是年代进步的标识。在三国时期乃至之后的年代,国内的成语处于进步的高光时刻。譬如火烧赤壁,三顾茅庐,三分天下,偏安一隅,兄弟结义等等。
也就是在历史的伟大进程中,华夏文明特别是成语文化也是在不断地萃华,进而推进了华夏文明的不断华丽转身,闪耀在中国文化的艺术巅峰。
譬如循规蹈矩这个成语,在今天看来比较难懂,其实这是来自于墨子与鲁班的军事对决。鲁班研究的是怎么样攻城,譬如云梯就是鲁班的创造,是攻城的利器。
与之相对应,墨子研究的就是怎么样防卫,并且在守城的策略方面颇有技巧领会。长期以来鲁班的攻城术与墨子的坚守战术不分仲尼,这就叫鲁班甚是郁闷。
于是有一天,鲁班设计骗来墨子,设下红鸿门宴,软禁了墨子。鲁班得意道,今天就不放你走,我已经安排人去攻打邓州,你又怎么才能提防我的攻城大军?
哪个了解墨子淡淡一笑,我人虽然不在邓州,但提防你攻城的规矩策略已经教给将士们,即使是我不在,你也攻不下我的城防。
不多时,邓州来报,由于墨子事先已经识破鲁班的诡计,安排驻守将士根据规定的城防手段坚守不出,鲁班的军队知难而退,无功而返,这就是循规蹈矩典故的来由。
02. 如隔三秋含义深邃
回到话题,成语典故的意境,就是形容两个人分别尽管时间短暂,然而在内心感觉是相隔了非常长的时间,这里的三秋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止是个量词。
然而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大家总是会把三秋理解为三年,其实这是对中国文字意境的一种误读,亦或是我们的一种情感的回话,也可以是一种脑补。
就单纯的三秋而言,有着不一样的解释,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字的魔力所在。第一中国汉字是一种象形字,读音与文字的出现有着肯定的时间差,也就是文字在前发音在后。
这种象形文字图形与发音的不同步,也就凸显出中国文字文化璀璨夺目的意境魔力,甚至会对同一个字有着不一样的认知。
譬如三秋可以是整个秋天的三个不同阶段,如孟秋天秋和仲秋,时间长度为三个月。也可以是不同季节的一种描述,譬如夏春秋统称为秋,时间长度为九个月。
汉文字里面的秋本质上是一种形容词,甚至可以是情感的发散,譬如 如隔三秋的秋事实上是一种意境。或者是情感的抒发,特指形容时间久远。
从文学史可以了解,这个成语来自《诗经采葛》,原文大概的意思是,情郎爱慕妹妹,说一天没见到媚媚就像采葛的间隔时间一样漫长。
为何会判定以三个月为界定,这由于葛藤的成长期是三个月。情郎意犹未尽接着又来一句排比说,一天未见如采萧一样漫长,这里的采萧就是一种植物,通常是三个月才能长成。
或许是情郎诗兴大发,这位后来又凑了一句,意思是一天未见就像采艾一样长久,这里的采艾就是今天的艾草,通常是一年成长期。
这就给大家带来困扰,这1日不见的想念之情到底是多久?由于葛藤的成长期刚好三个月,貌似不搭。
而采艾时间周期为三年,与大家的关于一秋的主观愿望相符,但可能不是原文的本意表达。
反观萧的成长期是九个月,恰好原文就是用三秋来比喻,这种可能性就明显加强。
这也就是说,这个成语的三秋就是三个季度,也就是九十天,即使是如此,在农耕社会,情侣之间亲人之间的这个间隔时间也很漫长而难熬的。
03. 结语
从本质上来讲,这句成语里面的秋原本就是一个形容词,比喻时间漫长而又久远。虽然在今天看来这只不过当事人之间的的一种情感表达,却凸显华夏文字的无穷魔力。
正是由于汉字的讲解有着年代的印记,因此会导致同一个汉字的不同含义,甚至是通读分解各说各辞的纷杂意境。
但从这个成语的典故起源来讲,如隔三秋并非一年或者是三年的意思,更不可能是三个月,而是与萧的成长期同步,时长极大概是九个月。
猜你喜欢
- 2024-03-09 隔山打牛成语意思 隔山打牛的成语讲解
- 2024-03-09 什么面的意思是是什么成语
- 2024-03-07 善鱼的意思是是什么成语
- 2024-03-06 成语局什么的意思是是什么
- 2024-03-04 成语什么奋的意思是是什么
- 2024-03-03 危月的意思是是什么成语
- 2024-02-25 什么成语不的意思是是什么
- 2024-02-25 笔眉的意思是是什么成语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